作品思维,一定要有作品的概念,整个内容的呈现给人的感受是 不一样的,大家更加认可和接受一款成品。
古典的跃迁理论:打磨作品—到达一个小山的头部—受到更多关注—移动到一个更大山头的头部—借助系统推力,实现人生跃迁。
也就是说,作品对于一个人的进步,被广泛的认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 打磨一款自己的作品,一套理论,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然后不断去迭代优化,并且跃迁出自己的第二个作品,第三个作品。持续地获得成功是有迹可循的。
工作中其实同样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来实现。
记得很多年前,一位领导告诉我们,从我们手上拿出去的工作成果一定是一个作品的一样的成品。
比如老总安排为某一件实行做个方案或者调研的情况说明。
职场经验不足的一般就会将这些内容用word做好打印出来,订书机一订就提交上去了。
他告诉我们,得从作品的角度来思考我们递上去的方案。
所以,得有个得体的封面,标题,副标题,目录,经办人姓名或者部门,日期,等等信息。
你想想,这递上去和直接打印递上去,给人的感受将是千差万别的。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老总肯定对后一种有”作品“感的文件更加重视。
当年的苹果电脑是这样。
乔布斯当初和合伙人创立苹果供公司的时候,那时候的电脑,其实就是一块线路板,或者说一块主板。需要用户自己搭配屏幕、键盘等外设才能使用。
销量也一直不行。
直到最后发布了一款成品的PC,就是一站式解决方案,用户买回去 就能直接使用。
这种“作品”级的方式,顿时让苹果公司扭转战局。
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作品”思维都能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