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城市”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城市”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5/09/2022

县城,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几天国家出台了一个重量级文件——《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原文你可以网上搜索或者到官网去查看。

县城这一次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之前讲城市化,然后到城镇化,现在则是直接将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被加强。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按照人口规划,已经到顶了,放在全球都算是超级大城市,纽约这样的很多年前就是国际大都市,人口都没超过一千万。

显然,在一个城市中装几千万人口是不现实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都会不堪重负。此次疫情,让上海这样25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再次遭遇城市管理考验。

过大的城市,不利于管理好,更不利于精细化管理。所以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的规划,都对人口作了限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这种大都市规划,人们总是会拿东京来做比较。东京市人口其实并没有数字上那么多,很多反而是周边的卫星城,已经和东京形成有机一体,是为东京都市区。

而现在,以县域为主体,形成大城市的卫星城。这和之前的大城市内部的卫星城规划理念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2800多个县,但是真正能和大城市协同发展成卫星城的,其实不多。

每年国内会有一个百强县排名,这里基本上说的就是县一级的小城市,不过很多撤县划区的已经不在这个名单里。

说到全国百强县就不得不提江浙广东地区。当年常年霸榜的佛山顺德,现在已经撤县划区,成了顺德区。

很多北方人可能不知道顺德是啥,这个曾经常年百强县榜首的选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总部、家电龙头美的集团总部,都在顺德,还有很多你没听过名字的企业,都在顺德。说其是县的天花板一点也不为过。

广佛一体化,现如今已经成为大都市区规划的参考样板。

广州直接将广州南站这样的大枢纽规划在了与顺德交界处,广州地铁7号线有三分之一是在顺德境内,并且为美的集团单独设了一个站。当然,广州和佛山之间还有数条地铁将互通。

另一个到目前长期霸榜百强县的选手是苏州的昆山,作为县级市,背靠上海,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多年前,上海地铁11号线引入昆山花桥区域,之后再没什么进展了。不过昆山自己的第一条地铁线倒是即将接入11号线,实现互通。而这边,上海自己忙于发展上海内部的8大新城,也就是内部的卫星城。

除了作为大城市的卫星城发展,发展强劲的县城自然也有自己的诉求。

比如长期在百强县排名靠前的苏南,高手云集,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和人口规模足以超过中西部很多地级市甚至省会城市。苏州下设就有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前些年撤县划区了。无锡下设的江阴、宜兴等等,不一一列举。

这些县级市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地级市要落后很多,资源上基本上都支持给了地级市,比如无锡市区已经通了地铁4条线路,而江阴至今未开通一条,要知道江阴的GDP比无锡市区的GDP还要高。昆山常熟之于苏州市区同样如此,苏州市区已经高架成环都已经两个环了,地铁通了5条线,而昆山地铁也就一条线,还在建设中,常熟张家港老百姓要坐上地铁不知道还要等到猴年马月。

这种基础设施资源被地级市虹吸,导致县域虽然经济上很强劲,但是市政基础设施资源无法和地级市匹配,这种资源错配,地铁只是其中一瞥,更多的如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养老服务、文体设施等刚需资源不一而足。长此下去县域的老百姓肯定是不高兴的。要知道,这些经济强劲的县级市,人口基本上也都突破百万,在很多国家,都已经算是大城市了。但是基础设施配套,却并不是按照大城市来匹配的。所以,这次的文件也做了明确,需要将资源给予这样的县城作倾斜。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很多城市一直在积极推进的撤县划区,基本上很难了。

还有一个,人口净流出县城,大搞建设也会被叫停,一切以人为主要考虑因子。像很多年前,西北某些城市大搞新城、狂热推进房地产,形成很多“鬼城”,这样的小城市以后规划会被严格控制,前几年,地铁规划和建设设了几道门槛就是信号之一。房地产经此一役也将告别粗犷模式,逐渐步入集约型。

从房地产的角度来说,未来的机会基本上在二型大城市和其卫星城中了,全国两千八百多个县,生活着约2.5亿人,未来的城市化,还有2亿人要进城,这里的进城,不是再进北上广深,而是要进入上面说到的这些县城和二型大城市,也叫农民的就近城市化。

加上中西部很多小城市人口萎缩,会逐渐向中大城市聚集,这种挤压效应,致使东部发达的县级市更是很多跨市流动外来人口的首选。像昆山这样的产业城市基本上就是个移民城市。

所以,有特色产业的小县城仍然会进一步扩大,市域面积、公共配套,当然,还有需要给人住的房子。

 

「 题图 By barry」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选择哪个城市,值得重新思考

上文:星球

 

5/06/2022

疫情过后,你还会留在上海么?

刘畊宏老师最新BGM《上海产的半导体》,查了一下,最新的应该是额尔古纳乐队翻唱版,昨天忍不住停了好几遍,确实很上头。

 

正文:
站在2022年5月这个时间点上,疫情爆发自2020年的武汉,当年的封城和抗疫被诸多批评,甚至很多人被免职。现在再回头去看,让人不甚唏嘘。
是啊,历史总是这样,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们回头去对比,去思考。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2022年的上海,成了抗疫的主战场。而且超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加上信息渠道发达,陆续报出来一些让人失望的城市基层管理事件,至少和很多人心目中的上海不匹配,不是说上海的城市管理早就达到发达国家意大利水平了么?
如果你经常看短视频和公众号,可能会看到一些人对解封后的思考,甚至有人信誓旦旦说解封后要离开这座国际大都市,以表示对上海失望了。
上海被称作魔都,自然,各色人等应有尽有,当然,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在前面一段时间,写了好几篇关于选择城市的文章,如下:
选择哪个城市,值得重新思考
你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家乡小城市
择一城而居Ⅱ
择一城而居
 继续留在上海
这应该是2500万人中超过99%人的选择,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
大部分是打心底里喜欢这座城市的,高度发达、国际化、讲究诚信,包容性强,重商主义都是喜欢这座城市的理由。
另外,处于国内城市尖端,汇集了众多国内顶尖资源。同样,也会给人提供更多机会,这是很多人不会离开魔都的更实际的理由。
基于同样的理由,有不少人是不具备城市迁移能力的。什么意思,如果要更换一座城市生活,就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卖掉上海的房子,在其他城市买个房子不是啥大问题,甚至还能换辆好点的车,留点存在在手。
但是生活,并不仅仅是房子的问题。在哪工作,做什么工作,收入几何,孩子在哪上学等等,都是一系列问题,而且其他城市所提供的上述内容,并不一定能满足你的预期。
大概率上是无法达到上海所能提供的,比如工资待遇,可能就要比在上海低一大截。
上海不仅在金融、科技、航运等服务行业发达,其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同样高度发达,亦如前面提到的《上海产的半导体》,上海制造在八九十年代基本上代表了国产的最高水平,上海产的电子产品、自行车、汽车、手表、钢笔等等一应俱全,而且享誉全国。现在上海的制造业,依然举足轻重。
正是这些产业的存在也让各个阶层的人,得以在上海生活、工作下去。
所以,上海只需要尖端人才是一个伪命题,大部人想留在上海的普通人,其实可以放心。除了金融、科技等尖端行业,大部人从事的仍然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你不能指望两千多万人全部去搞金融、写代码、搞科研。
其实上海由于城市能级的原因,加上靠近影视基地,所以居住在上海的明星不在少数。在这次“上海保卫战”中,我们也看到不少明星的身影。影视明星中,居住北京上海居多,因为明星属于高收入人群了,自然选择最好的城市生活。
 离开上海
其实在网上嚷嚷着要离开上海的有那么一些人,或者说几波人。
很大一个群体是,旅居上海,或者说是流动人口,正好赶上这次在上海被居家隔离了。离开上海本来就是短期就要做的事情。他们并没有长期待在上海,只不过是短期工作或者出差。
其实这没啥好说的,上海之前每天的流动人口也可以达到数十万计,每天通过航空、高铁、汽车进出上海的人流量从来就不小。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准备定居上海的,经过这次事件,发现在上海生活不那么容易,房价高居不下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即便在远郊,也已经到了高不可攀的程度。但是远郊住所和上班通勤,孩子教育又构成了冲突,并不适合时下打拼并准备成家的年轻人。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波人会选择离开上海,但根本上又不想和上海脱钩,于是会选择上海周边不错的城市,算是对生活的妥协。
离开上海去哪呢?屡次被提及的,当属苏州,苏州和上海同城化正在加速,地铁互通指日可待,交通、文化、产业的互相融合让苏州成了离开上海的不二选择。
当然,周边不远的杭州、南京等城市也是很多人不错的选项,房价上要比上海更极具竞争力,产业上又有不少特色,比如杭州的互联网经济、电商经济,南京的电子、新能源等产业也不差。
比如经常刷到的考研讲师张雪峰老师就离开北京,定居苏州了。前段时间时间网上看到一家三口离开深圳,考察了南京杭州青岛厦门苏州等一系列城市后,选择定居苏州。近些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与各项指标PK中,苏州唯一拿不到高分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机场,不过可以通过上海和无锡的机场缓解,而且机场对于普通人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除此之外的其他指标上,苏州均可以秒杀对手获得高分。
 写在最后
就是纵观最后一类离开上海的那一拨,其实是极少数的,多以年轻人为主,为了生活、家庭,不得不选择妥协。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后,离开上海的是少数,但是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旅游倒是会有不少。
在两千多万人的城市,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终究不会成为主流。
疫情虽然会长期存在,但是对于历史来说,终归是个短期事件。
 
「 题图 By firdaus rosla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文:上云

4/28/2022

后疫情时代,选择哪个城市,值得重新思考

 

 

经此一役,上海的疫情还没结束,北京那边很多市民开始屯菜,不想变成第二个上海。 

 

新冠将长期存在,这几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了。

 

那么以后,无论是企业投资布局,普通人工作安家置业,选择哪个城市。我想 上海这次的经历,会让很多人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当然,首当其冲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这这方面的问题。

 

以前,大家挤破头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聚集,这是本能。因为一线城市聚集了更多优秀的社会资源。

 

但是将近3000万的城市一旦停摆,其威力在这次上海的封城过程中,可见一斑。

 

大量工业、产业链受到致命影响。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4月初的时候就提示,如果4月底之前不能搞定产业链,全国车企都得停工。要知道小鹏汽车工厂在广东。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以后多点布局应该是用脚趾头想都明白的事情了,工厂不能只在一处布局,供应链也需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总得有个备用选项。

 

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理想汽车开始布局在北方的第二个工厂,当然,现在布局新能源车的城市很多,正是多点布局的好时机,长三角的多个城市都有新能源车相关企业布局。中部城市也有,连西北城市也有。珠三角、京津冀更不用说。

 

当然,汽车行业布局只是体现产业布局的一个侧面,更多的行业和产业,都要提前做这样的考量。

 

人类经历过数次大流行疾病,只不过,之前都不是在咱这片土地上。

 

最大的风险,正是我们安安稳稳过了这么些年,没有大疾病,没有战争,大家一门心思赚钱,提高生活质量,一片岁月静好。

 

要知道,这个世界,战争每几年就会打响一次,每几年就会经历一次经济困境,甚至是大萧条,当然流行疾病,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这种最基本的风险意识,是很多人所缺乏的。今年上半年,应该很多人都被深深地上了一课,如何面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风险。疾病、失业、经济低迷,外面欧洲那边还有战争在打。

 

这次疫情事件,一方面给大家进行了一次风险教育演练,另一方面,也让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开始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去哪工作,去哪哪家等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的本能,昨天我在星球内分享了一张搜狐城市整理的表格,国内很多城市经济数据上开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不出意外的话,未来5年,更多的城市将步入这个行列。直到整个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这份清单,可以供你参考,每个人都有权去追寻和选择更好的生活,不是么?

「 题图 By mark mc neill」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家乡小城市

上文:记一次与诈骗分子的交锋

 https://joojen.com/archives/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