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7

公众号被迫取消赞赏按钮之后

事情是这样的,4月19日,腾讯宣布公众号的ios用户赞赏按钮将被迫取消,原因是苹果公司新的规定要求应用内购买需要使用苹果商店的充值系统,也就是IAP。再也不能方便的直接适用微信支付进行赞赏了,这个IAP非常坑的是要抽成30%。

于是腾讯直接宣布取消了ios用户的赞赏按钮,转而采用二维码直接赞赏,不料,第二天,连二维码而被取消。

结果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

于是互联网上炸锅了,尤其是自媒体界。自从博客被抛弃之后,大部分的大V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所以,公众号成为了新的内容战场,并且比当初的博客更加繁荣。

原因何在?

因为公众号已经有了成熟的盈利机制。大号的盈利方式无外乎底部的展示广告、软文以及读者直接赞赏。

展示广告和博客时代没有太大的却别,对于公众号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来说,大部分公众号还都不具备开通条件,即便开通,展示广告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而软文广告基本上也是大v们的专属,大多数的公众号连进入广告主视野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对于大量的公众号来说,赞赏收入成为了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很多公众号一直能能够更新下去的动力,也造就了微信公众号的繁荣。

那么,这次苹果和腾讯的不大不小的战争,着实让不少从事内容创业的人倍受打击。

虽然现在安卓用户依然可以赞赏,但是毕竟苹果用户的付费意愿要远远高于安卓用户,谁不承认就是不客观。

取消赞赏按钮对我有什么影响么?

基本没什么影响,因为基本上就没什么赞赏,所以也就没什么影响。再者,这个公众号更新的目的在于记录和分享成长学习的经历。

但是对于这个公众号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冲击,甚至于将成为公众号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取消赞赏后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猜测一下,原本酝酿的付费订阅功能估计也难产了,否则就只能走IAP这个唯一通道,但要被苹果抽成30%。

微信团队为了稳住现有的公众号写手们,会加大对公众号盈利方式的探索。不要再奢望苹果会改变心意,在苹果面前,腾讯还是弱势群体,毕竟人家控制着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软件生态的这个供应链。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腾讯不够硬」,其中就是担忧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腾讯现在所有的软件都是人家操作系统里面的一个APP罢了,哪天惹得人家不高兴把你封杀,你也无可奈何。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当然作为两家大公司,直接让人二选一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只不过是个相互博弈 的过程罢了。

或许多年后回过头来会发现这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付费社群爆发,再不上车就晚了

老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在最近一个月推送了两次只有二维码的图片,没错,我说的正是「小密圈」。

初识小密圈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三月底,我订阅的冯大辉的「小道消息」推送了一次这样的二维码图片,点进去之后发现还要下载个APP,抱着尝鲜的心态就注册了一个,简单方便,微信直接登录,那一天由于冯大辉的引流,几千用户直接让「小密圈」宕机了,可见产品之薄弱。那一天是2016年3月29日。

用了一个礼拜以后由于实在找不到什么让我心动的东西,就卸载了。当时即便冯大辉的「小道消息读者群」人数也很少,互动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在讨论这个APP的,偶尔有几个讨论一下IT产品。

直到一年后的今年三月份,也就是在我注册即将满周岁的时候,「小密圈」迎来了一次爆发。获得几个大V的支持,纷纷建立了收费社群,并且定价基本上采用了相同的过一段时间涨一次价的策略。

也就是说,加入的越晚,成本越高。

重逢新感觉

当我再次安装好这个APP 之后,发现情况和一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我加入的「小道消息读者群」不仅讨论热烈,还经常分享不少干货。圈子的价格也从最初的免费涨到了三百多。

更有不少大V从一开始建立的社群就收费199,然后随着用户的增长逐渐增加门槛,收费是最好的过滤器。

过滤掉的是非核心用户,过滤掉的是前来捣乱的广告贴用户。这也基本上保证了用户的质量。

「小密圈」的核心观点或者说slogan是「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这来自于凯文凯利的观点: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正是因为现在以及之前,在网上写字或者搞创作的人无法靠内容获得收入,无法养活自己,让很多人不得不为了五斗米折腰,转而放弃初衷。

重新启用了「小密圈」半个月之后,有了新的感受,之前老是在想每天更新公众号,那么题材总是个问题,每天写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写到不知道要些什么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而现在在小米圈里看到不同圈子内的讨论往往容易迸发灵感,所以要些什么话题的担忧基本上不成问题。

未来之路

原本「小密圈」是采用正向策略,连接公众号大V的一千铁杆粉丝,而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早期用户基本上都是靠公众号大V引导而来。

但现在可以采用另一个逆向的做法,由于小密圈不同于以往的论坛和群聊,可以方便的实现内容沉淀,所以可以先将想到的观点先在社群里发出来,经过思想的碰撞沉淀后再整理出来,便是一篇不错的公众号文章了。

那么现在每天打开频率仅次于微信的就是小密圈了,相信这将成为很多人的新常态,因为真的在社群里能找到共鸣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加入。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活该干的最累赚的最少

其实放眼我们周边的生活或者公司中会发现一个怪现象,越是从事繁重劳动,干的最累的人,往往获得的回报确实很少,而那些整天不干什么「正事」,过得很舒服的人赚的反而更多。

这特么和书上学到的完全不一样啊,说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说好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呢,说好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呢?

职场从来不相信眼泪

职场是残酷的,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之前农民工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而不过一百多到三四百的收入,而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或者在工地上指手画脚,什么「正事」不干的人,每天赚的反而更多。

现在的农民工工资已经算是高的了,经过各种宏观调控的结果。之前的农民工工资更低。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工经常会将这种不满的情绪宣泄在工地现场或者市政府大门口。

凭什么那些大学毕业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到公司上就能比干了十几年的农民工赚的更多,而且从事的劳动强度更是天壤之别?

现实是残酷的,这个社会构成本身就是金字塔结构,要想不被踩在最底层,就必须努力往高处爬,站在金字塔上面的永远不会关心最底层的眼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把这个结构投射到一个大公司上,依然适用,并且这种现场在短时间你内仍然不会有大的改观。

没有功劳,对不起苦劳也没用

前面说到职场乃至社会是残酷的,残酷在哪里?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没有那个老板招人来是看人表演谁更辛苦的。

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是首要任务,否则,这个公司会在短时间内倒闭,树倒猢狲散。某种意义上来说,老板也是为了员工的未来负责。

这是职场HR经常给员工洗脑用的词汇,干的再辛苦,没有获得好的结果,没有为公司带来效益,对不起,没用。投射到本身上来说,获得的工资待遇、奖金自然高不了。

提高格局

这是很多成功学书籍中经常会说的,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老是站在自己岗位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做事。而不是更高的格局,站在老板的角度来思考、做事。

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相比很多人一看到就烦,唯恐避之不及,而残酷的现实逼着我们不得不慢慢接受这些当初讨厌的东西。直到有一天自己做了老板,开始变成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那一批人。

连笑来老师也提倡要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老板打工,当自己的老板。思想解放了之后,再来理解日常职场上的种种就变得无比轻松起来,因为每天所做的那些所谓的不起眼的努力都是为将来一跃而积累。

一如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在这里码着这些无关痛痒,甚至很多人看来毫无价值的网络垃圾,对比一年前的自己,明显能感觉到内在的微妙变化。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换个心情

您没看错,这个公众号的名称正式由「必须生猛」改成了「九点学习」,没啥理由,春天来了,换个心情换个活法。

其实改名字运量已久,只是一直没有勇气往前迈一步而已,毕竟这个名字也伴随了三年多,我是个念旧的人。

从今年开始公众号的更新频率直线下降,直接原因是工作的变动导致作息时间的巨大调整。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很好的平衡这两者关系。

以前我一直有个观念上是「持续学习」,而今年新接触到的理论叫做「终生学习」,其实意思差不多。

这个公众号的写作历程基本上就是个人的学习成长之路。正是由于一直以来不停的写,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今天看了「辉哥奇谭」的最新文章「开始写作吧」深有感触,观点和李笑来上周的提出的概念不谋而合。

其实我在去年也曾写过一篇「每个人都应该开个微信公众平台 」,写作几乎是人这一辈子必备的一项技能,不必在乎什么文笔,只要一直写就好。

这种反向的抽水机效果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去学、去读,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状态。

个人的观点是「持续学习」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无法坚持下去,正如长时间更新一个公众号一样。

看似简单的事情,但是真的没有很多人能将一件事情持续长时间的做下去。所以说,其实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干掉99%的竞争对手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共享单车会再现自行车王国盛况吗?

其实共享单车的爆发实在2016年,其战争主要爆发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所以给大家的感触不如当初的在线打车软件大战来的深刻。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有了公租自行车的大背景下杀出来,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的方便性,没有公租自行车的固定取放车的规定,可以随时随地停放适用,加上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便利性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格局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不过在2017年的混战格局有所不同,膜拜和ofo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投放量基本饱和,在投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主攻方向将是运营,刚刚开年,2017年共享单车的大战有重复打车软件当年混战的盛况。

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2017年,这个清单还在不断增加中,诞生了不少只在中小城市运营的品牌。

以来这些后入局的品牌基本上在一线城市很难再有机会,那么就将眼光瞄准了二三线城市。

joojen(公众号:joojencom)对比了一下二三线城市的苏州和无锡两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情况,测试的是APP store下载排名靠前的几家共享单车,而已开通的情况对比如下

无锡:永安、哈罗、小鸣

苏州:永安

2017年雄心勃勃的ofo即将进入苏州市场,看来混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还将是2017年的主旋律。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新诞生的共享单车品牌,提供传统城市公租自行车的永安也加入这个行列,永安的品牌在全国的覆盖率应该是最广的,未来是否将传统公租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相融合还不得人知,目前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合并将是必然

从当初滴滴快的大战的不可开交到最后的走向合并的案例来看,共享单车市场不会一直这样野蛮生长下去。

毫无疑问的是,共享单车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传统的城市公租自行车停放点的固定和网点的稀少,适用不方便导致真正使用率不高。当然这种便利性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考验,北京上海等较早实施的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大量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扣留。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城市将会出台各种政策,互联网思维的这种颠覆性将倒逼各个城市在政策上做出调羹,阻力上来说比当初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要小很多。

毕竟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健康出行方式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乃至这个古老的自行车王国所倡导的。

无论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合并到少数几家巨头品牌下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充分竞争带来的结果。

共享单车未来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共享单车的充分竞争,让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越来越少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趋势得到了逆转。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共享单车的行列中来,随着二三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首要话题之后,健康出行这是必然的趋势。任何发达国家的人民在走向生活富裕过程中的案例已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野蛮生长的状况也将会终结,在大量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就是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面临转折的时候,现在随意停放的现状和大量单车被扣押的难题将得到缓解,城市极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划定区域供共享单车停放,当然,依然要比目前的城市公租自行车方便的多,或者公租自行车直接退出市场竞争。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春节综合症(上)

今天是春节返城上班的第一天,当然各大高速公路惯例发来拥堵的实况画面,数百万计的车辆载着数千万人再次潮汐式的从全国各地涌向大城市,只不过和一个礼拜前不同的是,大家带着的是全国各地乡愁和感概以及父母亲人备的家乡味返城。回到了工作岗位,回到了一贯的乏味的周而复始的日子里。

所有返城工作的人都将面临一个模式切换的问题,从肆无忌惮胡吃海喝模式切换回节食减肥模式;从推杯换盏夜夜笙歌模式切换回朝九晚五word、ppt模式;从自由散漫舒适模式切换回活泼紧张的焦虑模式。

而这种模式切换还得在三天天以内完成,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更职业。才没有老板会关心员工在春节后模式切换到心理问题呢。

你看今天都立春了,二零一七年的二月第一周即将过去,想到这里不由得开始焦虑起来了,好像刚刚才舒服了几天,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已经没有了。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看,这个立春来的真是时候。

但是,人从一种生活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没有那么快能够适应,戏说的三天以内基本扯淡,而这个社会都处在节后的生活节奏切换过程中,就更加慢了,所以农历的春节对于这个社会的模式切换时间少则也有一个月。也就是说在二月底基本上才能恢复到节前的工作状态。

作为传统的地产行业来说这个周期会更长一些。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春节综合症(下)

上一篇说到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不知道上了两天班的同学们模式有没有切换过来,其实我还没有上班,明天开始才真正开始状态切换。

这好像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其实并没有,我想说的只是这个状态,并不是要打击或者歧视什么人的意思。

春节综合症针对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应该都需要经历这种状态的切换,和其他假期综合症不同的是,春节对于国人以及每个国人家庭意义是任何假期都不能替代的。

地产行业是个相当粗糙的行业,目前仍然在使用几十年前的生产方式——钢筋混凝土加农民工。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工,这个庞大的人群见证和参与者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然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可能地产行业以外的行业都还不清楚春节对于农民工意味着什么,包工头都是平日里基本上只发基本的生活费,年底再结算,和二十年前没有多大区别。辛苦了一年,春节就是最终见证收获的时候。抛家妻子到外地从事着繁重而布满危险的工作,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更是一般人无法想象,春节回家团聚的这种巨大的反差短时间很难调整好状态。

所以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这个假期综合症所经历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上班族来说要更加漫长一些。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多说都是以年为单位,春节后可能见到的很多都将是新鲜面孔了。这和职场上的春季跳槽不同,往往带着一种悲情的色彩,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善。

当然,笔者所从事的工作和一般上班族的相差无几,但是不同的是,工作内容将直接受到这个假期综合症的影响。毕竟房子要靠各个参建单位和农民工一砖一瓦来完成的,所以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时间量来充分调整自己的状态。

从事这个行业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这样的场景已经经历了十次,至少可以从容一些了。

这个春节对于笔者来说和其他假期没有什么不同,哪也没去,只是将所有时间拿来陪小朋友了。

去除嘈杂的宴请、打牌,亲人的陪伴是春节的主旋律,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个小游戏的不断的重复就可以欢乐不断。相比较而言,由成年人构成的社会关系想要快乐就要复杂的多。

其实生活可以再简单一些,假期获得的东西越多,这种模式切换起来就会越痛苦。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春节一二三

虽然二零一七年的第一个月已经接近尾声,但丝毫感觉不到一年开始的的气氛,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前的紧张奔波以及和家人团聚的喜悦中。

不出意外今年春节应该是个暖冬,非常适合出行,作为每年都参加春运的老司机,春运着实让人有点厌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么一项全球瞩目的运动,劳命伤财不说,大部分的上班人员基本上只有七天左右的假期,这还得靠牺牲周末加班攒来的,再牺牲几天年假也就不过两周的时间。穿行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功力也要回到亲人的身边团聚,这种力量着实让人敬畏。要命的是,短暂的团聚之后又将面临分别,再次参与到这种长途跋涉的运动中。

以往的一票难求在高铁时代稍有缓解,但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世界难题。各大高速公路上周已经开始出现阶段性拥堵,变身天然停车场,高铁机票仍然一票难求。这种潮汐式的人员大规模流动看来还将持续数十年,真心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另一番景象。

办公室里开始逐渐空旷,在窗外零下的寒风中,紧闭窗门,开组空调,难得的清闲可以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写写字,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整个人的身心处于无比放松的状态,再没有平日里的紧张,只有从容和淡定。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无论什么民族什么风俗什么阶层,都会上演一场全民打牌热潮,由于本人对打牌着实没什么兴趣,所以早早在网上订好了假期要看的书,不出意外,kindle将伴随整个假期,想想在家里寒冷的天气里捧着冰冷的铝合金外壳Macbook码字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在春节估计很难实现网上值班,但还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产出。

由于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持续训练中,同时有将「把时间当做朋友」看了一篇,信息量很大,短时间还无法全部消化掉,准备再看一遍。以后公众号会经常分享自身提升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不断进步。

大概从公众号的更新频率上就能看出最近不在状态,没办法,每过段时间就会出现这种状况,哪哪都不爽,书不想看,字不想写,工作也不在频道上。

这种情况貌似很多人都有,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来客服这种状况出现。正好赶上春节假期,可以调整一下状态,基本上春节后都是要打硬仗的。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必须要写个新年寄语了

题图 by Brigitte Tohm

年底总是各种年终总结的时候,网上看的已经快要吐了,各个公司里已经提前将任务下达了。今年虽然总结不写了,写点感想吧。

2016年三月份开始我决定每天在公众号上写一篇文章,事实证明每天更新不仅对于写作者来说强度很大,同样为阅读者也会带来焦虑,所以新版本的微信订阅号已经将未读的数字红标记换成了很小的小红点。

回头来看,虽然没能完成每天更新一篇,也在过去的将近一年里更新了131篇文章,主要下半年更新频率降低。

以前每年年终总会写一篇总结和下一年的展望,总是会为未来的365天定一些生活、工作目标。后来发现,这些目标并没有什么用,到年底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年初的时候还定了这么多目标。发现很多目标没完成真的挺打击人的。所以从今年开始不再定这些年度目标了。

因为时间太长,难以时刻提醒。所以今年的做法是——常态化。

以读书为例,以前总会定下一年读多少本书的目标,后来发现更好的方法是每个月读几本书更加贴合实际。

之前主要的阅读手段是纸质版和手机阅读,下半年买了Kindle,所以电子版阅读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转移,微信读书和多看基本上被抛弃。要问原因,手机阅读真他么伤眼睛,谁用谁知道。每天工作上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电脑就已经够受的了,下班或者空闲还得面对手机的长时间阅读实在让人无法人手,视力明显下降不说,手机不是理想的阅读工具。

而现在采用的方法可能更加靠谱一些,纸质书加Kindle加有声书。Kindle的对眼睛的友好程度要远远高于手机,并且不会被乱七八糟的信息提示打扰;而有声书是最近开始使用的功能。

上下班路上各有半小时步行时间,是理想的听有声书的时间段,另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大段的时间可以适用有声书来进行书本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进度,在晃动的车厢举着书本或者Kindle,同样让人眼睛受不了。

是时候给自己加压了

这是十一月份构思的一篇文章标题,后来没有发布,大概的中心思想就是,既然外界的压力没能让自己全负荷运转,那么秉承不自虐不可活的宗旨,给自己加压至满负荷运转。实施以后发现,我们平时所说的太忙没有时间都成了不攻自破的笑话。

未来会采用这种方法来调配工作和工作以外的强度。这也就是前面所说到的常态化。大的目标其实不需要在年度计划中体现,应该早就了然于胸了。

另外,以前的老习惯会重新拾起来,尽量在每本书读完后写个书评或者感想,当然是以公开的方式来写,毕竟公开写作的好处要远远的大于私密化日记式写作。

尽管公众号的互动性已经越来越弱,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公众号这个平台,但2017年公众号这个平台应该不会倒掉,即便公众号这个平台已经没落,也会有新的平台出现来接纳这些写字的,所以不需要太过担心平台,2017等你来战。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让自己变得值钱

“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

1、逃离北上广

前两年一个「逃离北上广」的概念风靡全国,这是经济下行压力下,房价却一路走高给人产生不适感的正常反应。这些整天叫嚷着逃离北上广的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中下阶层的劳苦大众,那些高净值人群从来没见说要逃离北上广。

全国的四个一线城市每年净增人口上百万,除了少数的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净值人群,大量的仍然是上班族或者产业人口,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抵御风险能力差,房价的波动,生活成本的上升就能把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两年之后伴随着的又是一个概念「逃回北上广」,因为习惯了大城市提供的优质城市服务后,回到小城市开始无法接受新的环境了。房价是下来了,伴随着的是,交通、医疗、教育、收入水平的降低。原先在大城市拿着八千一万的工资,到小城市后发现只能拿个四五千已经是当地的高工资了。心里落差太大,无法接受,当然幸福指数就更谈不上。公共交通设施的落后、教育医疗资源的匮乏更是让人感觉哪哪都不方便。

所以只能逃回北上广,继续耗着。

2、大城市是天然的筛选器

现在所有一线城市都有相应的买房限购政策和落户门槛,子女入学门槛等等。要想在一下城市生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值钱,之后才能让自己有钱,再之后,上面所说的这些限制才能迎刃而解。

上海人口已经逼近2500万,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那么不难想到的是,一定会指定一些政策来限制外来人口的涌入,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限制掉的将会是哪些人。

深圳的华为工厂外迁已经是个标志性事件,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人群将被疏散出这些一线城市。这个趋势不会随着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大城市就像个天然的筛子一样,筛掉个小的,留下个大的。而这个筛子正是高昂的房价、更加苛刻的落户条件等一系列有形的无形的条条框框组成的。

反过来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头都要往大城市挤呢,无非是,那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优厚的待遇、更方便的城市配套环境。

3、优秀的人的人脉

只有将自己变得更优秀(俗气点的说法是更值钱),才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我们生活中有个常识是,一个「更值钱的人」问你借钱,你会更加放心的把钱借给他,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他的坏款能力更强。反过来,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收入平平的人问你借钱,你会思考再三。

一个「更值钱的人」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很优秀的,大多数时候是很多方面都是很优秀的。这些「值钱的人」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被埋没,当然,收入肯定也更高。

久而久之,他们的周围像是形成了一个引力场,周边总是能结交到更多的「值钱的人」,这就是所说的人脉。

4、投资自己

在自己还没有变得很「值钱」之前,投资任何东西都不如投资自己,因为在那之前,你也没多少自己可供投资。当然拿点小钱练练手是可以的,别真的以为可以靠这个投资来获得怎样的回报。复利计算法是投资的基本逻辑,看看复利公式:

F=P(1+i)^n

终值F的大小和本金P有着莫大的关系,除此以外还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年限。所以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所说的投资基本上都是伪命题,并不能带来多高的回报。

唯有投资自己所带来的回报是成倍的甚至是指数级的回报。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