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018

自律给我自由

「自律给我自由」这句slogan当下很流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是很多人inner peace之后的切身感悟。

说到底还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问题。

其实健身是一个检验一个人是否自律最好的例子,因为这很难。健身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重复意见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且健身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来说都是增加不适感。

也就是说,本能上身体和心理会抵触。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如何形成自律也就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一种能力。

著名战略咨询顾问刘润老师给出三个办法:增强长期目标、训练自我控制、减小短期诱惑。

一、增强长期目标

其实在很多人分享的经验里都有提到过,给自己定的远期目标赋予一个宏达的意义。

并且在日常中经常将这个宏达目标拿出来提醒自己,可以是视觉上的刺激,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刺激。因为时间一长,很多时候都忘了当初定的目标是什么了,比如刚过去2017年,总结的时候才想起来年初定了哪些目标的人不在少数。

很多人将这个宏达目标写出来贴在床头或者办公桌对面,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宏达目标。

二、训练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不是谁生来就有,需要长时间训练。

我在大学时期书架打工就亲眼见到过这样的人,这位同学准备用书架两个月的时间把一本英文字典背一遍,分摊到每一天背多少页。并且让我监督他,每天没背完不许睡觉。这样的事情两个月训练下来,基本上不再需要别人监督了。

还有个例子说的是「延迟满足」,来自于我的一位中学老师。

中学时期大小测验不断,备战高考,这位老师总是时刻提醒我们的是「笑在最后才是最甜美的」,今天的测验都不是最终目的,你们高考的时候考的出色才是最终目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次测试成绩不错后想想,后面不需要在这么辛苦了,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因为那样的日子,每天的脑神经都被绷紧,谁都希望可以松弛一下,哪怕是短短的一天也好。

其实高考正是检测一个人是否能够自律的残酷战场,决定聪明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要想能考上大学,还是得靠不断的付出努力,就是看你能否自我控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要责怪那些喜欢招名校的公司。

三、减小短期诱惑

我曾经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去开个证券账户,拿点小钱去股市里练练手。不是为了赚钱,在那里你才会真正看清楚人性。

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获利20%还想着50%,到了50%还想着翻倍。跌了10%想着还会涨回来,跌了40%还在补仓,想着降低成本价,这样涨回来的可能性更大。

都说国内故事里炒股的都是赌徒,其实你不是在和别人或者其他机构赌,赌的是你自己。

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预订目标下当机立断,起身离场。假如10%是你预订目标,能否在上涨10%平仓离场,或者跌掉10%平仓收场,正是要考验你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的短期目标直到能真正控制自己。

总的来说,自我控制或者说自律,是一种抵抗外界诱惑并且依然按照既定目标严格执行的一种能力,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是在自律上比别人做的更胜一筹的人。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内心强大,正是因为他们能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当你事务缠身的时候,该停下来想想

最近又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称之为「峥嵘岁月」。

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七点钟就会被电话吵醒,还没到公司就会接到好几个电话,也就意味着已经有好几件事情等着我处理,而且有些事情还是比较棘手的。

到公司吃完早饭开始把事情归归类,还有前一天安排要做的工作,把段时间能了断的事情赶快处理掉,紧接着去现场处理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棘手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需要做出决断将事情尽可能快往前推进,因为公司强调速度是优先级排在第一。

往往一件简单的小事情决断起来也不想看起来那么简单,涉及到是否合规、供应、工序、质量以及可能对后期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涉及到十几家合作方共同协作的项目上。

眼瞅着才解决了三五项事情,肚子提醒我已经到了午饭点了。

第一次感觉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

只能饭后下午接着来,而这几个小时里,还会不断有事情扑面而来等着去处理。于是整个下午又是一场艰巨的战斗时间,好在下午的可用时间比上午要长很多。

基本上到晚饭点五点半回到座位上已经不想动弹,身心俱疲形容的就是这种状态。

晚饭后我会将整个人放松下来,花一刻到两刻钟的时间闭目复盘一下今天的事情,那件事情这样决策合不合适,和这个合作方沟通的方式和说话语气是否恰当。处理流程这样是不是最好的,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等等。

晚上可能还会有一些会议或者文字工作要在案前处理,当然有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处理完毕,还得现场去解决。

这样的高强度作业大概持续一年时间。

我并不倡导所有人都主动给自己加压到这种hard模式,但有时候有意无意的总会被动的处于这种hard模式之中。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开始大规模适用时间管理系统,因为发现如果不合理规划时间,自己会疯掉,这种高压模式下会让人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博恩崔西的GTD理论的底层思想是解放大脑,大脑这样的cpu资源是非常珍贵的,不应该用在记忆这些事项上,而是思考。这种记忆类的工作可以交给硬盘和内存。

辅助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纸笔,互联网时代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大脑只需要思考怎么去处理,用什么方法处理即可。

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在面对繁杂事务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不容易出差错。

当然工作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而我们每天索要做的正是尽量减少这种差错,将问题完美的解决,这正是工作的本质。

久而久之,出现差错就会减少,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若果你也和我一样,曾经或者正在被事务缠身,试着马上停下来,不要被纷杂的事务占据了大脑这一优质资源。而要让大脑这优质资源用来思考。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把你的名字打造成网络IP可行吗?

有过无数的案例说明,这一招是可行的。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概念,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那么首先要想你这个公司做的成功、有名气,首先要推销出去的当然是你这个公司的名字,它代表着这个公司的品牌。

而目前传播效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网络。

所以如何将你这个公司的名字——也就是你的名字打造成一个广为人知的IP将是重中之重。

就像吴晓波说的,「鹿晗」这个名字至少就值2000万,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超级IP,当然也包括他这个人,所以人家就理所当然的自立门户了,这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你可能说那是明星,那么再来看看网上的。

「咪蒙」这个名字可能两年前没人听说过,但是,这个网名通过一系列网络爆款文章,迅速成为了一个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要知道之前这个名字不过是人家的一个外号。

你可能要说了,你说的这么好,你整一个我看看。成功的案例倒是没有,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失败的案例,很多人一提到失败的案例就嘘人家,这样真的很不好。

失败了一次至少证明了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个最基本的方法论要知道。

难道要我搬出来爱迪生当年被人嘲笑的例子出来吗?算了。

说会正题,我在网上的所有id都是这个晦涩难懂的字母组合 joojen。

这不是一个英文单词,也不是中文拼音,这是我造出来的,但是今天你在网上搜索这个词(请允许我称之为词)可以搜索到不少内容,正是因为我在每个网站注册的id都是这个词。

大概是十年前的一个下午,那正是Google如日中天的日子,Google很多产品让人位置疯狂、为之痴迷。

当然,让Google登上神坛的还有两位创始人的传奇故事,据说这个名字当初是因为一个笔误,“googol”一词,指的是10的100次幂,写出的形式为数字1后跟100个零,很符合搜索全球网页这个霸气侧漏的愿景,但是不小心笔误注册成了Google,字典里从来没有这个词,别人更是闻所未闻。但是这两哥们硬是将这个从来没有的单词命名的Google.com做成了全球最大网站,当然,Google也就顺理成章了成为了一个超级IP。

也就是在那个满世界都是Google的下午,我准备注册一个ID,因为每个网站取不一样的名字实在太困难了,经常还容易忘记,聪明如我当然想到所有网站都用一个ID。

但是要命的是很多网站,一些常用的英文名和中文拼音都早早被别人注册了。

于是想到了Google的故事。

一个自认为华丽丽的字母组合joojen就此诞生,并且连域名也没人注册,实在是太好了。一想到十年后,这个id将会变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大IP就让人内心澎湃。于是顺手把域名给注册了,可不能等出名了之后域名被人抢注了那就尴尬了,这样血淋淋的案例实在太多,咱要从一开始就把这种潜在风险规避掉。

自从用了这个网络id之后,倒是有一个好处,基本上无论任何网站,从来不会被别人注册掉。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就是Facebook,这个网站用户实在太多,变态到几十亿注册用户。

这些年以来,我用这个id在互联网上策马蹦疼、左土又击,但仍然收效甚微。

后来复盘并咨询了一名取名大师,在国内要想出名,取个人尽皆知或者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太重要了。你看人家百度用的是啥,baidu.com,众里寻他千百度啊。

我还是不服,joojen这个名字总比Allen zhang这样的中文混合名字容易记而且短小精悍吧,凭什么人家比我这个名字响。

大师叹了口气缓缓说:人家做出了微信,你做出了什么?

思考良久,原来经过多年四六级普及,国民的英语水平还是止步不前啊。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从「等你下课」到等你下班,最终还没没能等到你

周杰伦的新歌「等你下课」让很多人的朋友圈陷入了一场漫天呓语而又不敢直说的群体回忆之中。

这首歌是有周杰伦作词作曲,歌词看起来比御用词人方文山的词,呃…….如果不是有周杰伦这个名字加持,可能会被人嘲笑是个还不会写歌的雏儿写的。

但谁让人家是周杰伦呢,这个39岁的周杰伦,写了一首看似白描的青春小调,这种降维打击就直接让很多人败下阵来,这就是人家的牛逼之处。虽然在功成名就之后专注于音乐以外的事情,专辑从每年一张到两年一张,这几年的专辑都没当初一年卖的多。从当初一张专辑有十首上排行榜,到一张专辑有一首歌名能让人记住就不错了。

这首歌从头到尾描述了一个男学渣暗恋上女学霸的故事。

对正是现在流行的学院体青春偶像剧那种,让一帮痴男怨女无法自拔。不信你看:

高中三年 我为什么

为什么不好好读书

没考上跟你一样的大学

学渣很痛苦,女学霸上了211,自己上了民办三本,虽然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说,学渣不可怕,只要有才华,骚年,不要自卑,这是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我找了份工作

离你宿舍很近

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

这种尾随跟踪的桥段在青春偶像剧里是不是很熟悉?但是不提倡,犯法啊骚年。

不过爱情的动力令人积极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除了煮方便面,以后晚饭可以多一道菜,不吃早饭又有何妨?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情书到是个好习惯,相比写日记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尤其像人到中年的我们,想想小学时代每天被逼着写日记现在还瑟瑟发抖,后背发凉,写了多少违心的好人好事啊。

这写情书可比写日记用心多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直击灵魂深处,几年下来都能出书了。

我唱告白气球

终于你回了头

学渣估计找了分酒吧驻唱的工作,顺带在早点店做兼职,并且学会了做蛋饼。并且是不是在小区里抱着把破吉他假装练琴,天天唱「告白气球」,等女学霸下班路过。女学霸虽然看了一眼,但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是不直接冲上去告白,各种虐啊,内心戏啊,这在偶像剧里可不行,活不过两集,不然观众都不乐意了。

但是文字里就不一样了,虐的越惨越好,凄美嘛。现实可像电视剧,谁说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女学霸就要爱上男学渣。

都什么年代了

到现在我还在写着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当你收到情书

也代表我已经走远

这个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无限惆怅,所以才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女学霸跟清华理工男好上了,过的还挺幸福。

男学渣留下最后一封情书,或者说是告别信,潇洒的登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铁,故事嘎然而止。让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内心翻滚。

如果你硬要给按上个后续结局可能就不这么美好了。

例如,女学霸看到这封告别信,可能泪流满面,转头趴在了男友的肩膀上。这叫什么事,有没有考虑人家男朋友的感受。

或者,女学霸看了这封告别信,义愤填膺。这个人渣,原来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尾随跟踪我,太可怕了,想想都后背发凉,把信撕的粉碎。人设完全崩塌。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从「等你下课」到等你下班,最终还没没能等到你

周杰伦的新歌「等你下课」让很多人的朋友圈陷入了一场漫天呓语而又不敢直说的群体回忆之中。

这首歌是有周杰伦作词作曲,歌词看起来比御用词人方文山的词,呃…….如果不是有周杰伦这个名字加持,可能会被人嘲笑是个还不会写歌的雏儿写的。

但谁让人家是周杰伦呢,这个39岁的周杰伦,写了一首看似白描的青春小调,这种降维打击就直接让很多人败下阵来,这就是人家的牛逼之处。虽然在功成名就之后专注于音乐以外的事情,专辑从每年一张到两年一张,这几年的专辑都没当初一年卖的多。从当初一张专辑有十首上排行榜,到一张专辑有一首歌名能让人记住就不错了。

这首歌从头到尾描述了一个男学渣暗恋上女学霸的故事。

对正是现在流行的学院体青春偶像剧那种,让一帮痴男怨女无法自拔。不信你看:

高中三年 我为什么

为什么不好好读书

没考上跟你一样的大学

学渣很痛苦,女学霸上了211,自己上了民办三本,虽然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说,学渣不可怕,只要有才华,骚年,不要自卑,这是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我找了份工作

离你宿舍很近

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

这种尾随跟踪的桥段在青春偶像剧里是不是很熟悉?但是不提倡,犯法啊骚年。

不过爱情的动力令人积极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除了煮方便面,以后晚饭可以多一道菜,不吃早饭又有何妨?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情书到是个好习惯,相比写日记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尤其像人到中年的我们,想想小学时代每天被逼着写日记现在还瑟瑟发抖,后背发凉,写了多少违心的好人好事啊。

这写情书可比写日记用心多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直击灵魂深处,几年下来都能出书了。

我唱告白气球

终于你回了头

学渣估计找了分酒吧驻唱的工作,顺带在早点店做兼职,并且学会了做蛋饼。并且是不是在小区里抱着把破吉他假装练琴,天天唱「告白气球」,等女学霸下班路过。女学霸虽然看了一眼,但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是不直接冲上去告白,各种虐啊,内心戏啊,这在偶像剧里可不行,活不过两集,不然观众都不乐意了。

但是文字里就不一样了,虐的越惨越好,凄美嘛。现实可像电视剧,谁说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女学霸就要爱上男学渣。

都什么年代了

到现在我还在写着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当你收到情书

也代表我已经走远

这个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无限惆怅,所以才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女学霸跟清华理工男好上了,过的还挺幸福。

男学渣留下最后一封情书,或者说是告别信,潇洒的登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铁,故事嘎然而止。让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内心翻滚。

如果你硬要给按上个后续结局可能就不这么美好了。

例如,女学霸看到这封告别信,可能泪流满面,转头趴在了男友的肩膀上。这叫什么事,有没有考虑人家男朋友的感受。

或者,女学霸看了这封告别信,义愤填膺。这个人渣,原来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尾随跟踪我,太可怕了,想想都后背发凉,把信撕的粉碎。人设完全崩塌。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再见,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前任3确实有不少泪点,尤其是对于年轻的男女来说。

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叔来说,早已经风轻云淡,尤其是这一年以来,感觉自己迈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和青春永远说再见了。

以前关注科技界,网上很多新出来的玩意总能在第一时间体验并且比周边的人多一些体验或者说感受。例如,我在通讯录中使用微信的时间是最早的,使用ins的人是最早的等等。

但正是如此,这些代表着大叔人士使用的行为习惯,正暴露了年龄。现在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是这里的中坚力量。

包括早先的snapchat也开始略显颓势。因为符合年轻人行为的软件已经出现了新的替代品。

当初被捧上天的80后一代,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时代的脉搏,而今,已经换成了90后一代,并且00后一代正在以追赶的速度随时准备将前辈拍死在上摊上。

其他行业尤其像地产行业作为老派的实体行业总是显得老态龙钟,无法彰显年轻人的新潮流。

要想了解年轻人的新动向还得看IT行业。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我持续关注抖音这样的APP,这里聚集了一大批90后00后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向。

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让自己年轻起来,反而更加显得自己很违和。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自己老了,已经和这帮年轻人彻底地划开界限了。

号称城里人的快手的抖音,虽然能为我带来高强度工作之余的些许婉儿一笑,但我不再是个参与者,只是个旁观者罢了。

看着这帮年轻人这样那样,肆无忌惮的闹腾,或者哭、或者笑。看着这帮年轻人玩着各种套路,很多时候是令我们这帮大叔人物费解的。

这不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么?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你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逻辑实在很难,相比较微信,QQ的年龄要大很多,但是年轻一代就是喜欢泡在QQ里面,微信代表了他们父辈一代的行为逻辑。

这和QQ更加贴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和感官界面有很大的关系,简洁商务的微信交互界面显然更加符合商务或者中老年人的审美习惯。

你使用QQ比较多还是用微信比较多?不经意间已经暴露了你自己的年龄,就像你是用Instagram还是Snapchat一样。

再见,我们的青春。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2018年的微信会是这样

腾讯前CTO Tony曾说过,微信需要一些外部声音。

之后各位在业内大佬们纷纷不吝辞藻开始纷纷给微信的张小龙进言,有的甚至言辞激烈,就差公开开骂了。

这些大佬们不少都是开了个人公众号的,于是在朋友圈也好,公众号也罢,发了不少对微信的牢骚。

微信从发家至今,一直偏安于广州,远离腾讯大本营深证,自然在和高层沟通和平行部门沟通上无法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造就了微信至今不同于腾讯其他产品线独有的气质,是好事也是坏事,坏的方面就是微信团队总是以自己的节奏走,基本上不会受到内部或者外界的干扰。

腾讯的向来的产品观是快速上线,快速小补迭代,快速试错。而微信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未达到预期的产品从来不会正式上线。

2018年1月15日,微信2018年公开课PRO顺利召开,被奉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做了公开演讲。

关于公众号

上面说到的被迫于内外压力,微信团队终于腾出手来开始继续公众号的相关开发工作。这在前不久将公众号的beta字样去掉,后台大改版已经初见端倪。

公众号APP这个测试了一年多的产品终于要大范围放出来了,这也是被很多业内大佬们诟病的一点。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早一天出来,对公证号写作者来说都是福音,这么细细打磨真的没有必要。

公众号的 iOS上赞赏将会回归,当然不是简单的恢复到以前的那个样子。

我们知道腾讯迫于苹果公司的压力需要交纳30%的过桥费依然取消掉了公众号iOS版的赞赏按钮。

作为公众号赞赏的主力,都是使用iPhone手机,而Android版虽然没有取消,但是对于写作者来说,赞赏已经所剩无几。

这个消息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利好。

折中的方式是从对公众号的赞赏变成对作者的赞赏,相信这也是腾讯高层和苹果高层多次沟通下来的结果,来之不易。因为很多公众号的主体已经是一个企业或者团队了,针对个人的赞赏犹如街头表演,这样的方式,苹果公司还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一度盛传的订阅号信息流展现方式直接被否,张小龙已经给出明确的信息,他认为,订阅号是对逐个公众号的订阅行为,信息流从来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选项之中。

关于付费订阅

曾被马化腾点名要求过的产品,微信的付费订阅功能看来是直接被pass掉了,或者说被延后了。

这在前几天的「写在2018微信公开课之际」一文中已经做过猜测。

遗憾的是,本次的大会并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提及此事,看来2018年没希望了。

当年博客大牛keso在公众号文章中感慨,测试的付费订阅功能为什么还不能放出来,最后只能转移阵地去了36kr,即便马化腾亲自在评论中留言也未能挽留。现在看来keso老师果真是没有一直等腾讯的付费订阅功能,否则,它的专栏至今应该还没开张呢。话说,这也快大半年了吧。

关于小程序

毫无疑问,2017年一整年的时间,微信团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小程序的开发上,数次迭代,开放了不少能力和接口,使得小程序达到了微信团队的「预期目标」。

这才有机会抽调一部分精力来开发其他平行产品。

而在这次大会之前更新的新版微信引入了跳一跳小游戏引申开来,一如这次张小龙的演讲从这款小游戏开场。

小程序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品类——小游戏。

这一点也不奇怪,腾讯其实是一家游戏公司,去看一下人家的财报便知。

说实话,之前靠着服务号来承载很多企业主体以及机关政府部门主体的服务时,确实有点显得力不从心了。

例如,每个城市的社保局网上便民服务,首先关注当地城市的社保局公众号(服务号)然后点开下面的菜单栏,找到要办理的事项,点进去发现其实本身就是社保局基于服务号开发的网页。

绕一大圈还是绕回到了网页,那么何不直接点开网页呢?这不就是小程序正在干的事情么?

PS:从总体上来看,本次大会并没有发布什么重量级的产品,和之前预想的差不多。而微信的日常迭代应该一直都不会停止。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写在2018微信公开课之际

确切的官方名字叫做「2018微信公开课PRO版」,微信官方取这个名字是一个文艺的叫法,翻译成国际通用的语言应该叫做2018微信开发者大会。

是面向开发者和科技行业的一次沟通大会。

2017年,这个大会上,微信发布了「小程序」这个重量级产品。

目前微信用户已经将近10亿的规模,可以成为国民级应用。不用微信的人已经是少数。

要想当年2011年,我首次注册了微信,但是发现联系人中只有5个人不到,而且发信息犹如石沉大海。而现在微信已经成为了每个人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款APP。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句话当年提出被认为太高傲,现在来看一点也不过分。微信每每更新一项功能都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今年的开会之前,很多业内人士就在猜测,微信今年会发布什么产品。

有猜测会不会发布内侧已久的付费阅读,公众号大改版等等,在我看来都不够重量级。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这次大会的重头戏依然会是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被微信乃至腾讯总部给予厚望,是解决微信链接人和服务的最佳载体,而微信团队这一年多以来,基本上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都投在了小程序开发商,但是一年的时间收效甚微。

因此被诟病的是公众号、企业号、服务号几乎停滞不前,连iOS上的微信赞赏也被取消,被认为是公众号衰退的标志性事件。

而企业微信发布后,企业号进一步被企业微信整合,正式宣布退出历史舞台。

小程序发布后,服务号也成为了鸡肋,被抛弃只是事件问题,小程序如果解决提醒和推送功能之时就是服务号退出历史舞台之日。

二、公众号改版

之前有流出公众号展现方式的大改版,瀑布流,类似于现在的今日头条,被认为是阻击今日头条的被动调整方案。

但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微信之前在二级页面增加「看一看」「搜一搜」功能,仍然未能扭转公众号流量流失的颓势。

而新版微信首页的下拉展现的却是小程序,足以验证上面第一条的猜想。

不少业内大佬都在使用微信公众号作为目前写作和经营的主要载体,被认为是后博客时代的全球首创,曾一举干掉了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的微信公众号如今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今日头条。

大量写手转战今日头条是不争的事实,流量的天平也正在往今日头条方向倾斜。

公众号必须要做一些改变来挽回这些大佬们。所以,公众号在不久的将来做出调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三、微信界面调整

这种可能性最小,2017年是,张小龙意外站上讲台,临时做了分享是因为在开会不久前网上出现了一个谣言,点开某链接会出现支付宝里的钱被盗走,直接导致了短时间微信支付大量用户解绑银行卡,并造成一度服务瘫痪,网络堵塞。虽然是一个无稽之谈的谣言,但是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至此微信团队开始认识到,作为几个亿用户的微信,稍微的改动都会造成蝴蝶效应,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之后,微信团队的更新,功能的调整都异常谨慎,这也造成了一段时间里微信被诟病行动迟缓,和腾讯系产品以往的快速上线小步迅速迭代的打法显得格格不入。

但张小龙执掌的微信,用户体验永远放在第一位,谨慎再谨慎成了基因。

综合来看,今年的重头戏依然会在小程序上,极大的可能会开放更多的接入能力。

而发布其他重量级新产品的可能性不大。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1/12/2018

我与比特币的故事

“2017年12月一个比特币的价格突破20000美元的时候,无数人的肾上腺素都飙升了。”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月初,一路下挫到了15000美元一个,半个月时间每个比特币跌掉5000美元,次不刺激?

2011年,我还在写科技博客,长期关注科技互联网行业资讯,了解到了国外开始兴起了一个叫做比特币的东东,并且可以利用电脑GPU挖矿。

大量的个人开始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挖矿软件,当时价格约2美元的样子,由于挖矿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费,所以核算下来,挖到的比特币卖掉还不足以支付电费。

加上之前的价格比这个还低,且无法直接兑换成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响应者寥寥无几。

我在公司电脑上安装了个挖矿软件,每天开机启动,一个月后终于挖到了0.5个比特币。前途渺茫于是作罢。

后续的12年,美国那边陆续有新闻传过来,各种交易所开始接受兑换,相继的,很多交易所因为法律原因被纷纷关闭,很多人损失惨重,一夜回到解放前。

同时,也相继有很多新闻出来,有人用几十个比特币买到了一个麦当劳汉堡。证明比特币可以被当做货币实现消费。

相继的,有一些前卫的科技网站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支付网站也越来越多,类似于现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不过把比特币从你的电脑中转移到了支付网站的服务器上,但是要命的是,这种小支付网站随时都有可能被政府关闭掉,存在里面的比特币也悉数被没收。

当市场逐渐开始接受这一种支付行为的时候,消费市场开始逐渐被打开。

那么既然可以被当做货币使用,而且是不受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限制的时候。被称为真正的 21世纪全球货币替代者,开始首先在犯罪分子领域被普遍使用开来。

不受监管、无法追踪来路和去处,简直比美元还方便。

可想而知带来的后果是相继各国政府开始下令比特币为非法支付手段。

因为这是在动摇各个国家的基石——金融。

美国横扫全球靠的除了过硬的军事设施,另一个利器就是美元。

几年时间大量比特币相继被没收,网站被关闭。

因为比特币的总量有限,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比特币的价格水涨船高,从当初的2美元逐渐涨到几十美元,当涨到200美元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圈子的人疯了。

当时在国内比特币圈出了个牛人——李笑来。

别人在用电脑挖比特币的时候他开始用自己银行卡的人民币开始在网上收购比特币。

当比特币的价格涨到1000美元的时候,李笑来已经成为国内比特币首富了。

当然每次政府严令一出,比特币的价格就会剧烈波动,一两天内腰斩50%是长有的事。例如,14-15年的时候比特币价格相继涨到了2000美元一个,FBI一出动,直接跌到1000美元。

所以,从20000美元跌到15000美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从12年退出不再碰比特币之后,虽然还关注行业信息,但从未沾手。

可能很多人会说,你看,现在你傻了吧,后悔了吧。

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进入你没看清楚的市场”

无论是炒股还是比特币,都是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因为当时我并没有看懂这清楚这个市场。

就像今天在这讨论比特币一样,在一个外行看来,这种虚拟货币,你怎么知道那一天它不会在这个地球上消失掉?比特币圈同样的,赚钱的少,倾家荡产的多。

属于你的就是你的,不属于你的强求也没用,没什么后不后悔。在你熟悉或者看清楚的市场上发挥自己的长处才是最重要的。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作为甲方的苦,你不懂

“都说甲方是爸爸,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装孙子。”

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人作为乙方在哭着喊着诉苦被甲方欺负,搞得比窦娥还冤。那么现在我们来聊聊作为地产公司甲方的苦。

周边朋友都知道,本人作为地产甲方已经十年,现在的地产甲方已经远不是很多人眼中或者脑子里想象的那个样子了。十年,很多事情都变了。现在的地产模式都是快周转项目,那么首先从设计篇来说:

甲方设计篇

现在一般稍微上点规模的地产公司都配有设计部,根据项目大小配备从一个人到十几个人不等。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项目设计相关的乙方或者说顾问公司。

设计部的活远不像你想象的,坐在写字楼里,看着电脑中的图纸对设计院指指点点。

公司有严格的考核指标,方案在规划局那批下来,45天出施工图,出不来?对不起,领导马上找你谈话了,就等你米下锅了,几十亿资金投下去了,一刻都耽搁不得,公司这么多人都在这等着你?

于是你只能三天五天给设计院一个电话,询问设计进度,是不是搞不好被领导一个流放令放逐到设计院蹲点。

设计院那边一般都会几个项目一起做,会被你催的压力过大直接挂你电话,或者直接不接你电话。于是你成功了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什么情况,图纸到底怎么样?

设计院终于在打了1200个电话以后,把电子版施工图发过来了。

一看,卧槽,这什么施工图。

红线图弄错了,A户型和方案上的不一样啊,这个地方墙怎么没有了?还没来得及看水、电气、暖通图纸就已经发现N多不对头。

领导一看图纸来了,赶紧发给成本部准备招标。

我X,总公司今年刚发的通知,要控制变更量,争取零变更,否则扣双倍绩效。

于是你只能和设计院建筑负责人通了3个小时电话,把建筑上的问题一一和他对了一遍,并且在领导的怒吼下拍胸脯保证三天改到位。

好不容易几个来回把有问题的图纸都该到位了,也发给成本招标了,那么马不停蹄让设计院出蓝图,报审图办审图,这个审图办是建设局下属单位,请的一帮号称老专家审查施工图。

看的很慢、很仔细。是好事也是坏事。

半个月过去了,还没审查好,你心理一直嘀咕,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出蓝图之前以及这段时间也是你最繁忙的时候,各种内部图纸审核和过会。和设计院对电话再次成为热线。

报施工许可证的各种指标表格要你填。尼玛,图纸还在调整,怎么填?不填,后面一大堆的手续没法办。

审图办的意见终于出来了,一看,心理默念,要忍。白纸黑字写了三十条。火速跑到审图办点头哈腰跟这帮老专家聊聊,这几条影响不大的,是不是可以不改了?这还是在打点过之后的情况,否则,你连点头哈腰的资格都没有。

两个字,改图。

好不容易一个礼拜跟设计院的斗智斗勇下把图纸改好、章盖好送过去了,电子版发给成本。半天解释,这是审图办的意见,你确实也没办法控制不改。

成本部那边炸了,妈的刚做好的工作量清单准备上流程了,你这么一改,又要重新让咨询公司調清单,哪来得及发标?你说怎么办吧。于是只能装孙子,压着胸中的火,本想着回来跟设计在把变更的流程和付款的情况和设计院沟通一下,顺便把火撒一下。

未等你开口,设计院那边说了,施工图已经出了、也通过审查了,付款的单子已经快递过来了,请按照合同尽快支付费用,啪一声挂了电话。

以上只是施工图设计院乙方的部分工作,还未包含施工图之前的方案阶段,以及后期的弱电设计、外立面设计、亮化设计、景观设计、标识设计等等。如果你的项目是个商业项目,那么恭喜你,在这基础上乘以5。

限于篇幅,这次就说这么多,下次再写其他篇。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