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家刚刚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城市群将在未来的十几年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涵盖了沪江浙皖共26个城市。和以往其他报告中鼓吹的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城市群不同,国家抛出了冷冷的数据,原来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还不小,可以拿来阅读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昨天《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经公布,晚上抽时间阅读了一下。只是目前所有城市里规划到达的时间最久远的,已经到了2040年。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这次的上海市总规和以往不同,严格的来讲应该叫做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废话少说,上图。
上图来自于规划中的截图,浅红色区域正是次次上海总规的规划区域,涵盖了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
浅绿色区域正是之前国务院公布的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其实在学术界早有参照日本东京都来建设我国的上海都的概念,只是一直没有落到纸面上,这次基本上将这件事做了。其实严格的来说,上海都市圈的国外对标不应该是东京都,而是纽约都市圈更加靠谱一些。
一、为什么是上海都市圈?
国内就三个成熟的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可以说是发展最成熟的,都市圈必须得有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珠三角基本形成了深圳和广州的双核几面,京津冀也是北京天津双核。双核的结局就是谁都不服谁,形成竞争态势,唯有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其他城市都只能做小弟,话语权更不用说。
二、有了长三角城市群为什么还要上海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了26个城市,加上县级市就更多,这么大一块区域想要均衡发展不可能,所以必须是有梯度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次的上海都市区未来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而浅绿色的区域将是非核心区域。目前正在产业升级,这些核心区的一些淘汰的产业将会转移到这些非核心区,安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几个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开始着手承接这些转移的产业。
而作为核心区中的核心区就是上海,土地已经严重短缺,上海城区不可能一直这样扩张下去,一些上海需要转移的产业当然也会赚到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去。例如一些制造业等,上海将只保留服务业、企业总部和高端制造,如飞机制造、航母制造等形成前店后场模式,因为这些核心区的城市距离够近。
三、为什么是这六个城市被纳入?
其实苏州纳入上海都市圈一点都不奇怪,苏州尤其是苏州的昆山市和上海的同城化已经非常明显。而无锡市被纳入也是因为苏州无锡发展模式几乎一样,经济基础雄厚下设江阴市宜兴市,和苏州下面几个县级市的产业契合度很高,经济规模上来讲,虽然面积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总量却只比苏州少了那么一点点,不信你随便把任何两个苏州县级市的GDP加到无锡去看看。
也就是说,无锡的人均GDP是比苏州高的。交通上离上海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已经非常便利,另外无锡有苏南机场,将是上海都市圈机场群的有效补充。
再说南通,这个离上海其实很近但是一直没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江苏之前20年精力都是放在苏南,而坐拥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却并没得到什么发展的机会,好在现在开始转变,南通的经济总量五年前已经超过常州,仅次于无锡,并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而上海一直有跨江发展的需要,可以一举控制长江入海口,新规划的北沿江高铁正是从上海经崇明岛直达启东市海门市,半小时到上海不再是梦。
嘉兴市和苏州相似,说白了就是离上海够近未来同城化将日趋明显,苏州为什么发展这么牛逼,就是因为离上海近啊。
而隔海相望的舟山宁波可能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距离上来说上海到宁波舟山还没有杭州近,看上去没有形成都市圈的条件。关键在于港口,宁波舟山港合并以后吞吐量惊人,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上海港的吞吐量,要知道上海港开发了小洋山港之后可是誓将东亚第一港口视为囊中之物。为了打造东亚航运中心,势必需要形成强有力的港口群。
而目前的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在很多业务上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要命的是宁波舟山刚还有小洋山港没有的天然优势——天然深水良港,吃水深度可大20m,小洋山港不过15m左右。未来不排除上海港兼并宁波舟山港和苏州港的可能,苏州港在吞吐量上已经非常惊人,但是毕竟不是海港,只能是上海港的补充港。
从之前规划出的从小洋山港到舟山的跨海大桥就可见上海是多么想和舟山宁波港形成合力。形成类似于日本的东京港和横滨港以及千叶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口群。
总体上来说,上海此次总规将继续凸现上海优势,形成梯度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你我有什么意义呢,未来在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尤其是还为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将迎来一次大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房价都将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
君不见苏州房价涨完轮到无锡了么?而未来更具想象力的将是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市,尤其是靠近上海的启东市和海门市。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13.html
2/12/2022
上海都,初读上海总规2040
财务自由才不是最终目标
一提到财务自由很多人的肾上腺素都会飙升,也是很多人的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我般的很多人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财务自由。一般来说财务自由就是再也不用为了生计忙乎了。
偶然的机会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你不会真的以为订阅了一个专栏就能真的财务自由了吧。
关注李笑来老师是因为大概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他疯狂的买入比特币,那时候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挖矿的阶段,一个比特币也就两三美元的样子。网上传闻说有个叫李笑来的人花了很多钱买入比特币。之前他在网上写博客不算很有名,后来出了一本出叫做《把时间当朋友》广为流传。
其实李笑来老师的收入足以让他财务自由了。但他依然决然花重金买入比特币,那时我也刚开始接触比特币,也在电脑上装了个挖矿软件,每天收入少的可怜,越到后来越难挖到了。再后来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就搁置了。正如你所直到的那样,后来的几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到几百美元。
李笑来老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亿万富翁,李笑来老师成为国内比特币拥有量第一人,一举名震江湖。我想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印象肯定和当时的我一样,为何没有早一点买入比特币。
你看这就是任何人之间的差距。
这么窝心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在来说说这个专栏。李笑来老师在这个专栏里主要是想传递他的一贯的思想。他本人就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善于思考和总结。专栏主要介绍的还是很多不同的思想观念,每周一个观点。看了几周下来,受益匪浅。我想这比真正的财务自由更加重要。
例如李笑来老师总结的人生三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对照下来,网上直呼很多人都在一个或者三个坑里了。当然李笑来老师总结的财务自由是不再为了生计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再问,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很多人肯定会说是时间。李笑来老师的观点则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从这个观点来说,人生漫长的经历,金钱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能用花钱来节省时间的都是值得的。
不愧是已经财务自由的人的想法了,在很多人还是奋斗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的时候,笑来老师已经在思考财务自由之后的人生路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1.html
偶然的机会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你不会真的以为订阅了一个专栏就能真的财务自由了吧。
关注李笑来老师是因为大概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他疯狂的买入比特币,那时候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挖矿的阶段,一个比特币也就两三美元的样子。网上传闻说有个叫李笑来的人花了很多钱买入比特币。之前他在网上写博客不算很有名,后来出了一本出叫做《把时间当朋友》广为流传。
其实李笑来老师的收入足以让他财务自由了。但他依然决然花重金买入比特币,那时我也刚开始接触比特币,也在电脑上装了个挖矿软件,每天收入少的可怜,越到后来越难挖到了。再后来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就搁置了。正如你所直到的那样,后来的几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到几百美元。
李笑来老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亿万富翁,李笑来老师成为国内比特币拥有量第一人,一举名震江湖。我想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印象肯定和当时的我一样,为何没有早一点买入比特币。
你看这就是任何人之间的差距。
这么窝心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在来说说这个专栏。李笑来老师在这个专栏里主要是想传递他的一贯的思想。他本人就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善于思考和总结。专栏主要介绍的还是很多不同的思想观念,每周一个观点。看了几周下来,受益匪浅。我想这比真正的财务自由更加重要。
例如李笑来老师总结的人生三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对照下来,网上直呼很多人都在一个或者三个坑里了。当然李笑来老师总结的财务自由是不再为了生计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再问,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很多人肯定会说是时间。李笑来老师的观点则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从这个观点来说,人生漫长的经历,金钱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能用花钱来节省时间的都是值得的。
不愧是已经财务自由的人的想法了,在很多人还是奋斗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的时候,笑来老师已经在思考财务自由之后的人生路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1.html
当电子邮件成为办公主力
距离上一次更新接近一个月了。这段时间换了个新环境,主要经历在适应新环境和流程,基本没有更多的心思更新。现在可以说,这种状态即将结束,经过近一个月的心态和节奏调整,终于有了点业余时间可以写点东西了。谢谢这段时间的感受吧。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公司(除了外贸)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主力工具了,但在新环境下却让我始料未及。
虽然电子邮件在国外依然很盛行,仍有很多公司发誓要干掉电子邮件。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大相径庭,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首选工具。所以很多公司虽然也配备了企业邮箱,但基本上很少有人真的使用。
当然,电子邮件有很多天然的有点,如,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兼具外部沟通工具,这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工具能替代的主要原因。再者,电子邮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可以认为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功能非常全面,大量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和提供企业邮局的公司。
也正是由于获取成本的低廉,甚至是零成本。也导致了电子邮件的致命性问题,噪音太大。
现在大量公司适用的办公组合是QQ微信+OA或者ERP,其实ERP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是个坑。
新工作环境提供的微软的办公套件和企业邮局,虽然提供了强大的SAP作为整个ERP解决方案,但不得不说SAP真真不符合中国的使用习惯。
现在大部分公司主流的交流工具依然是QQ微信,QQ用于PC端的沟通和文件传输工具,微信作为日常沟通分享工具,因为这两款工具都具有实时性,方便的建立协调群组。电子邮件基本上只是作为与公司外部沟通的补充。公司内部的沟通基本上还是以上述两款工具为主,涉及到流程方面的内容基本上用OA较多。或者一个加强版的OA即可,这种工具组合,在上万人的企业基本上够用。当然也有很多公司搭建了类似于RTX这样的企业内部沟通工具,但是易用性便利性方面着实不敢恭维。
而在这个新环境下,基本上继承了上述这些工具的所有组合,着实让人不知所措。虽然有强大的SAP系统,但是依然在很多日常的工作流程要依靠电子邮件来完成。SAP只作为重大流程的必选。
所以这种工具组合说到底还是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合,很多国内的公司都在纷纷走在杀死OA的过程中,但从目前的近十年的适用经验来说,OA依然是是国内很多公司办公组件的核心。围绕OA做一些扩展和补充即可满足公司的高效运行。
例如之前的老东家WD公司即使如此,公司规模高达4万人,依然能高效的运营。以OA为基础,做一些ERP适量扩展,兼具公司内外部协调。大量公司内部文件下发和公告在OA内部即可解决。扩展ERP做一些外围的补充,如项目管理系统,招标采购系统等,可以有效将外部合作单位纳入到系统中来。日常沟通和文件传输依然依靠QQ和微信,电子邮件只作为补充工具。效率依然很高。
这近一个月以来的感受是,每当打开邮箱开始有心理抵触,作为异步沟通传输工具,电子邮件可以沟通事项,也可以发送大文件。
但打开邮箱的那一刻,你就被死死的钉在了座椅上,几十封邮件不得不一封一封查看(有用的无用的),需要回复的,开始着手回复。往往一个事项一来二去一个礼拜也没有解决,效率可见低下。
这种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件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流程,基本上日常沟通以电子邮件为主,涉及到重大事项的走SAP系统流程审批,大文件传输用电子邮件依然是主力,这种企业邮箱的大文件存储都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期后这些作为福建的大文件将无法下载查看,从这方面来看和QQ没有太多的差别,甚至没有QQ+QQ邮箱高效。作为日常移动办公的主力,微信当仁不让,由于其永远在线的属性,在沟通效率上得到大大提高。
但涉及到一些正式的沟通往来内容,依然无法摆脱启用电子邮件的宿命,所以说QQ和微信只能沦为边缘化的补充工具,无法成为日常沟通的主力。依然要每天不停的打开电子邮件,看邮件、发邮件、回邮件。时间就是这么被耗掉的。可见、工具多了并不一定都是好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6.html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公司(除了外贸)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主力工具了,但在新环境下却让我始料未及。
虽然电子邮件在国外依然很盛行,仍有很多公司发誓要干掉电子邮件。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大相径庭,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首选工具。所以很多公司虽然也配备了企业邮箱,但基本上很少有人真的使用。
当然,电子邮件有很多天然的有点,如,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兼具外部沟通工具,这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工具能替代的主要原因。再者,电子邮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可以认为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功能非常全面,大量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和提供企业邮局的公司。
也正是由于获取成本的低廉,甚至是零成本。也导致了电子邮件的致命性问题,噪音太大。
现在大量公司适用的办公组合是QQ微信+OA或者ERP,其实ERP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是个坑。
新工作环境提供的微软的办公套件和企业邮局,虽然提供了强大的SAP作为整个ERP解决方案,但不得不说SAP真真不符合中国的使用习惯。
现在大部分公司主流的交流工具依然是QQ微信,QQ用于PC端的沟通和文件传输工具,微信作为日常沟通分享工具,因为这两款工具都具有实时性,方便的建立协调群组。电子邮件基本上只是作为与公司外部沟通的补充。公司内部的沟通基本上还是以上述两款工具为主,涉及到流程方面的内容基本上用OA较多。或者一个加强版的OA即可,这种工具组合,在上万人的企业基本上够用。当然也有很多公司搭建了类似于RTX这样的企业内部沟通工具,但是易用性便利性方面着实不敢恭维。
而在这个新环境下,基本上继承了上述这些工具的所有组合,着实让人不知所措。虽然有强大的SAP系统,但是依然在很多日常的工作流程要依靠电子邮件来完成。SAP只作为重大流程的必选。
所以这种工具组合说到底还是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合,很多国内的公司都在纷纷走在杀死OA的过程中,但从目前的近十年的适用经验来说,OA依然是是国内很多公司办公组件的核心。围绕OA做一些扩展和补充即可满足公司的高效运行。
例如之前的老东家WD公司即使如此,公司规模高达4万人,依然能高效的运营。以OA为基础,做一些ERP适量扩展,兼具公司内外部协调。大量公司内部文件下发和公告在OA内部即可解决。扩展ERP做一些外围的补充,如项目管理系统,招标采购系统等,可以有效将外部合作单位纳入到系统中来。日常沟通和文件传输依然依靠QQ和微信,电子邮件只作为补充工具。效率依然很高。
这近一个月以来的感受是,每当打开邮箱开始有心理抵触,作为异步沟通传输工具,电子邮件可以沟通事项,也可以发送大文件。
但打开邮箱的那一刻,你就被死死的钉在了座椅上,几十封邮件不得不一封一封查看(有用的无用的),需要回复的,开始着手回复。往往一个事项一来二去一个礼拜也没有解决,效率可见低下。
这种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件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流程,基本上日常沟通以电子邮件为主,涉及到重大事项的走SAP系统流程审批,大文件传输用电子邮件依然是主力,这种企业邮箱的大文件存储都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期后这些作为福建的大文件将无法下载查看,从这方面来看和QQ没有太多的差别,甚至没有QQ+QQ邮箱高效。作为日常移动办公的主力,微信当仁不让,由于其永远在线的属性,在沟通效率上得到大大提高。
但涉及到一些正式的沟通往来内容,依然无法摆脱启用电子邮件的宿命,所以说QQ和微信只能沦为边缘化的补充工具,无法成为日常沟通的主力。依然要每天不停的打开电子邮件,看邮件、发邮件、回邮件。时间就是这么被耗掉的。可见、工具多了并不一定都是好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6.html
夫妻那点事
连续聊了两篇房地产这个沉重的话题,今天来八卦一下。
宝宝离婚的消息简直刷爆了这个互联网,这个八卦新闻各种前因后果、细枝末节还在发酵着,没有一个月冷却不下来。
一个大明星的媳妇和经纪人搞上了,这是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桥段,贵圈看来还是挺符合剧本的,戏源自于生活。
其实宝宝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买下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两个人的教育背景完全不同。王宝强不是学院派出身,愣是靠北漂一点一滴积累到今天的成就。但除了在演戏方面是行家,在很多时候无法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真的可以心灵上的对话,请参照宝宝这两年参加的综艺真人秀,明显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
相比较而言,我更加倡导那种夫妻双方势均力敌的爱情,这样的两个灵魂在根本上才可以对话。
所以在韩剧《太后》出来后更是普及了这种爱情观。
记得在很久以前在博客中就写过,异地恋很大的概率最终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人在情绪上无法同步。
这种空间上的差距就能将两个灵魂隔离开来,更不要说在在心灵上的巨大差距了。
于是这种心灵上不能对等的婚姻即便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最终在面临哪怕外力作用下就分崩离析。
娱乐圈另一个例子就是高晓松的婚姻。这种男女双方心灵上的巨大差距是婚姻的最不稳定因素。差距越小理论上稳定性就会越好。
在现代婚姻里,尤其是女性要求财务独立也不是没有道理,都是血淋淋的例子。而财务上的独立只不过是表象,更主要的是是要在心灵上能够势均力敌,即便无法达到,缩小这种差距也是好的。
试想,夫妻双方如果一方在不断进步,而一方则停滞不前,这依然将拉大这种差距。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婚姻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无法继续的缘故吧。
所以理想的情况是夫妻双方始终能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
要么都停滞不前,要么一起进步却始终保持平衡,人总是要不断进步的,而这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是么。
祝您都能拥有这种螺旋上升的稳定结构。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97.html
宝宝离婚的消息简直刷爆了这个互联网,这个八卦新闻各种前因后果、细枝末节还在发酵着,没有一个月冷却不下来。
一个大明星的媳妇和经纪人搞上了,这是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桥段,贵圈看来还是挺符合剧本的,戏源自于生活。
其实宝宝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买下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两个人的教育背景完全不同。王宝强不是学院派出身,愣是靠北漂一点一滴积累到今天的成就。但除了在演戏方面是行家,在很多时候无法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真的可以心灵上的对话,请参照宝宝这两年参加的综艺真人秀,明显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
相比较而言,我更加倡导那种夫妻双方势均力敌的爱情,这样的两个灵魂在根本上才可以对话。
所以在韩剧《太后》出来后更是普及了这种爱情观。
记得在很久以前在博客中就写过,异地恋很大的概率最终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人在情绪上无法同步。
这种空间上的差距就能将两个灵魂隔离开来,更不要说在在心灵上的巨大差距了。
于是这种心灵上不能对等的婚姻即便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最终在面临哪怕外力作用下就分崩离析。
娱乐圈另一个例子就是高晓松的婚姻。这种男女双方心灵上的巨大差距是婚姻的最不稳定因素。差距越小理论上稳定性就会越好。
在现代婚姻里,尤其是女性要求财务独立也不是没有道理,都是血淋淋的例子。而财务上的独立只不过是表象,更主要的是是要在心灵上能够势均力敌,即便无法达到,缩小这种差距也是好的。
试想,夫妻双方如果一方在不断进步,而一方则停滞不前,这依然将拉大这种差距。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婚姻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无法继续的缘故吧。
所以理想的情况是夫妻双方始终能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
要么都停滞不前,要么一起进步却始终保持平衡,人总是要不断进步的,而这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是么。
祝您都能拥有这种螺旋上升的稳定结构。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97.html
今天的难题未来或许都不是问题
这几天同事家中拆迁,要准备买房子,所以没少聊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房子。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圈内人,对房子的理解依然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小的变化。
从古至今,从城市到农村,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从来都不是小事情。同事家要拆迁的是当时工作分得的一间筒子楼小房子,面积三十坪左右,当初花了两万块钱,现在拆迁给到的是参照周边新楼盘的价格加一些政策补贴大概三十几万的样子。
作为苏北的一座小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价格大概5000左右每平米,给的安置政策是现金安置,自行购买商品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同时一家商议决定在附近购买一套新商品房。
对于现在大多数白领来说,这个城市的房价应该都能接受。相对比一二线城市的高不可攀的房价,这里的房价简直低的不可思议,但这基本上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小城市的现实情况。这大概也是生活在小城市的好处。
但对于十年前,如果准备购买婚房,对于一个刚刚工作不久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这种情况在现在的一二先城市依然在上演着。
记得08年的时候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公司在南京市中心开发的一个楼盘,位置绝佳,玄武湖畔高档湖景房,提供270度景观视角,俯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
精装修的豪宅售价5万一坪,总价两千万,稀缺到只有27套。在当时,这个房价不要说是在整个南京,即便在整个中国要将这27套房子卖出去都不容易,老板是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到处开推介会,但响应者寥寥,原因只有一个,太贵。
短短不到十年间,南京的房价想必很多人都在新闻上会看到了。尤其是今年,屡屡登上新闻头条。在市中心这样的房子价格简直太特么便宜了,连那河西的房价都超过三万了,还是毛坯的。北京上海的房价更不用说,10万一平米的房子有的是。现在南京市中心这样的房子即使你有270套也不够卖的。
老板当年愁坏了的难题现在看来不但不是问题,应该正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多开发一些。
因为这十几年,正是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或者说是野蛮发展的时间段。对于一二先城市,这种情况在未来十几年仍然会发生着。因为中华大地上,我们都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伟大时代。参照西方发展的 轨迹可以预见,这是伴随着整个城市化进程的。
但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因为国情和西方国家略有不同,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也是在动态变化调整的。但房子俨然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硬通货,堪比黄金,不管你承不承认。
其实从这些案例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如果整个大方向是对的,那么很多时候今天对于我们生活来说很多的难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都不是问题。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心。
我们每天总是被各式各样的难题困扰着,就缠着。这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了。原来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放宽心,静待时间这把杀猪刀将它们片片了。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尽量理清思路,拨开云雾,找准大方向。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87.html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圈内人,对房子的理解依然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小的变化。
从古至今,从城市到农村,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从来都不是小事情。同事家要拆迁的是当时工作分得的一间筒子楼小房子,面积三十坪左右,当初花了两万块钱,现在拆迁给到的是参照周边新楼盘的价格加一些政策补贴大概三十几万的样子。
作为苏北的一座小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价格大概5000左右每平米,给的安置政策是现金安置,自行购买商品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同时一家商议决定在附近购买一套新商品房。
对于现在大多数白领来说,这个城市的房价应该都能接受。相对比一二线城市的高不可攀的房价,这里的房价简直低的不可思议,但这基本上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小城市的现实情况。这大概也是生活在小城市的好处。
但对于十年前,如果准备购买婚房,对于一个刚刚工作不久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这种情况在现在的一二先城市依然在上演着。
记得08年的时候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公司在南京市中心开发的一个楼盘,位置绝佳,玄武湖畔高档湖景房,提供270度景观视角,俯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
精装修的豪宅售价5万一坪,总价两千万,稀缺到只有27套。在当时,这个房价不要说是在整个南京,即便在整个中国要将这27套房子卖出去都不容易,老板是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到处开推介会,但响应者寥寥,原因只有一个,太贵。
短短不到十年间,南京的房价想必很多人都在新闻上会看到了。尤其是今年,屡屡登上新闻头条。在市中心这样的房子价格简直太特么便宜了,连那河西的房价都超过三万了,还是毛坯的。北京上海的房价更不用说,10万一平米的房子有的是。现在南京市中心这样的房子即使你有270套也不够卖的。
老板当年愁坏了的难题现在看来不但不是问题,应该正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多开发一些。
因为这十几年,正是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或者说是野蛮发展的时间段。对于一二先城市,这种情况在未来十几年仍然会发生着。因为中华大地上,我们都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伟大时代。参照西方发展的 轨迹可以预见,这是伴随着整个城市化进程的。
但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因为国情和西方国家略有不同,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也是在动态变化调整的。但房子俨然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硬通货,堪比黄金,不管你承不承认。
其实从这些案例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如果整个大方向是对的,那么很多时候今天对于我们生活来说很多的难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都不是问题。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心。
我们每天总是被各式各样的难题困扰着,就缠着。这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了。原来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放宽心,静待时间这把杀猪刀将它们片片了。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尽量理清思路,拨开云雾,找准大方向。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87.html
写在四周年之际
四年前的今天,来到这家公司报道,这四年是个人真正潜下心来修炼内功的四年,所以虽然在业绩上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但在个人发展上却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是身处小企业的好处,在大企业里更容易出成绩,当然也更容易迷失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而在小企业里,不得不面对的局面往往是一人分饰数角。从劳动强度上来说,小企业并不比大企业轻松,往往比较好混日子的基本上都是大企业。
所以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多项技能,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对于个人来说无不是个好事情。个人能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
小企业的项目开展一般进度更长,这是平台、资金等多方面因素所限。这给个人的发展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时间上的宽松可以让人真正安静的系潜下心来琢磨规范,项目虽小五脏俱全,研究一下举一反三,大项目基本也就那些内容。
而如果身处一个大项目或者大公司,由于公司这台机器在告诉运转,每个螺丝钉其实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往往大多数时候都是超负荷运转,于是乎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内容上根本来不及仔细琢磨,这种情况下人犯错误的概率和成本都会大大增加。
当然小企业也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
小企业的制度一般都不健全,基本上靠的还是人治,这就免不了在很多决策上左右摇摆,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运行效率上相比较大企业可能空转的时间比较多。
人治的企业都有个弊病就是内耗严重,这已经在无数个企业里得到验证。但具体相框还是取决于创始人。
一个小而美的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人向往的,小企业里更加讲人情,大企业里的杀伐决断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而小企业里由于一个人可能做几个人的事情,所以重要性可能决定了人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
小企业的机动性更强,调转方向成本更低,而对于一家大企业要调转方向往往更加困难,搞不好就会死在调转方向的过程中。
所以一般在小企业里人的任职时间会更长,而对于大企业要么时间就会特别长,要么时间就会特别短。
四年前本人正是从一家大企业来到这家迅速扩张的小企业,个中滋味感同身受。这四年也正是整个行业从高峰走向跌落的四年,乃至全球经济走向不堪的四年。
所以今天,整个行业正遭受着前所未有挑战,亦如宏观经济的挑战一样。回望这四年,跌宕起伏,这小企业里的小小经历基本上见证了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
正因为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场改革大幕波及到的又不仅仅是这个地产行业,也不仅仅这这样一家小企业。
个人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此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大环境的改革不会停止,当然个人的发展也不会就此停滞不前。是时候收拾好心情,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79.html
这是身处小企业的好处,在大企业里更容易出成绩,当然也更容易迷失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而在小企业里,不得不面对的局面往往是一人分饰数角。从劳动强度上来说,小企业并不比大企业轻松,往往比较好混日子的基本上都是大企业。
所以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多项技能,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对于个人来说无不是个好事情。个人能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
小企业的项目开展一般进度更长,这是平台、资金等多方面因素所限。这给个人的发展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时间上的宽松可以让人真正安静的系潜下心来琢磨规范,项目虽小五脏俱全,研究一下举一反三,大项目基本也就那些内容。
而如果身处一个大项目或者大公司,由于公司这台机器在告诉运转,每个螺丝钉其实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往往大多数时候都是超负荷运转,于是乎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内容上根本来不及仔细琢磨,这种情况下人犯错误的概率和成本都会大大增加。
当然小企业也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
小企业的制度一般都不健全,基本上靠的还是人治,这就免不了在很多决策上左右摇摆,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运行效率上相比较大企业可能空转的时间比较多。
人治的企业都有个弊病就是内耗严重,这已经在无数个企业里得到验证。但具体相框还是取决于创始人。
一个小而美的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人向往的,小企业里更加讲人情,大企业里的杀伐决断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而小企业里由于一个人可能做几个人的事情,所以重要性可能决定了人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
小企业的机动性更强,调转方向成本更低,而对于一家大企业要调转方向往往更加困难,搞不好就会死在调转方向的过程中。
所以一般在小企业里人的任职时间会更长,而对于大企业要么时间就会特别长,要么时间就会特别短。
四年前本人正是从一家大企业来到这家迅速扩张的小企业,个中滋味感同身受。这四年也正是整个行业从高峰走向跌落的四年,乃至全球经济走向不堪的四年。
所以今天,整个行业正遭受着前所未有挑战,亦如宏观经济的挑战一样。回望这四年,跌宕起伏,这小企业里的小小经历基本上见证了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
正因为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场改革大幕波及到的又不仅仅是这个地产行业,也不仅仅这这样一家小企业。
个人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此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大环境的改革不会停止,当然个人的发展也不会就此停滞不前。是时候收拾好心情,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79.html
上海都,初读上海总规2040
今年上半年国家刚刚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城市群将在未来的十几年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涵盖了沪江浙皖共26个城市。和以往其他报告中鼓吹的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城市群不同,国家抛出了冷冷的数据,原来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还不小,可以拿来阅读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昨天《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经公布,晚上抽时间阅读了一下。只是目前所有城市里规划到达的时间最久远的,已经到了2040年。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这次的上海市总规和以往不同,严格的来讲应该叫做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废话少说,上图。
上图来自于规划中的截图,浅红色区域正是次次上海总规的规划区域,涵盖了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
浅绿色区域正是之前国务院公布的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其实在学术界早有参照日本东京都来建设我国的上海都的概念,只是一直没有落到纸面上,这次基本上将这件事做了。其实严格的来说,上海都市圈的国外对标不应该是东京都,而是纽约都市圈更加靠谱一些。
一、为什么是上海都市圈?
国内就三个成熟的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可以说是发展最成熟的,都市圈必须得有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珠三角基本形成了深圳和广州的双核几面,京津冀也是北京天津双核。双核的结局就是谁都不服谁,形成竞争态势,唯有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其他城市都只能做小弟,话语权更不用说。
二、有了长三角城市群为什么还要上海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了26个城市,加上县级市就更多,这么大一块区域想要均衡发展不可能,所以必须是有梯度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次的上海都市区未来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而浅绿色的区域将是非核心区域。目前正在产业升级,这些核心区的一些淘汰的产业将会转移到这些非核心区,安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几个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开始着手承接这些转移的产业。
而作为核心区中的核心区就是上海,土地已经严重短缺,上海城区不可能一直这样扩张下去,一些上海需要转移的产业当然也会赚到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去。例如一些制造业等,上海将只保留服务业、企业总部和高端制造,如飞机制造、航母制造等形成前店后场模式,因为这些核心区的城市距离够近。
三、为什么是这六个城市被纳入?
其实苏州纳入上海都市圈一点都不奇怪,苏州尤其是苏州的昆山市和上海的同城化已经非常明显。而无锡市被纳入也是因为苏州无锡发展模式几乎一样,经济基础雄厚下设江阴市宜兴市,和苏州下面几个县级市的产业契合度很高,经济规模上来讲,虽然面积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总量却只比苏州少了那么一点点,不信你随便把任何两个苏州县级市的GDP加到无锡去看看。
也就是说,无锡的人均GDP是比苏州高的。交通上离上海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已经非常便利,另外无锡有苏南机场,将是上海都市圈机场群的有效补充。
再说南通,这个离上海其实很近但是一直没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江苏之前20年精力都是放在苏南,而坐拥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却并没得到什么发展的机会,好在现在开始转变,南通的经济总量五年前已经超过常州,仅次于无锡,并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而上海一直有跨江发展的需要,可以一举控制长江入海口,新规划的北沿江高铁正是从上海经崇明岛直达启东市海门市,半小时到上海不再是梦。
嘉兴市和苏州相似,说白了就是离上海够近未来同城化将日趋明显,苏州为什么发展这么牛逼,就是因为离上海近啊。
而隔海相望的舟山宁波可能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距离上来说上海到宁波舟山还没有杭州近,看上去没有形成都市圈的条件。关键在于港口,宁波舟山港合并以后吞吐量惊人,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上海港的吞吐量,要知道上海港开发了小洋山港之后可是誓将东亚第一港口视为囊中之物。为了打造东亚航运中心,势必需要形成强有力的港口群。
而目前的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在很多业务上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要命的是宁波舟山刚还有小洋山港没有的天然优势——天然深水良港,吃水深度可大20m,小洋山港不过15m左右。未来不排除上海港兼并宁波舟山港和苏州港的可能,苏州港在吞吐量上已经非常惊人,但是毕竟不是海港,只能是上海港的补充港。
从之前规划出的从小洋山港到舟山的跨海大桥就可见上海是多么想和舟山宁波港形成合力。形成类似于日本的东京港和横滨港以及千叶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口群。
总体上来说,上海此次总规将继续凸现上海优势,形成梯度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你我有什么意义呢,未来在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尤其是还为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将迎来一次大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房价都将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
君不见苏州房价涨完轮到无锡了么?而未来更具想象力的将是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市,尤其是靠近上海的启东市和海门市。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13.html
昨天《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经公布,晚上抽时间阅读了一下。只是目前所有城市里规划到达的时间最久远的,已经到了2040年。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这次的上海市总规和以往不同,严格的来讲应该叫做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废话少说,上图。
上图来自于规划中的截图,浅红色区域正是次次上海总规的规划区域,涵盖了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
浅绿色区域正是之前国务院公布的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其实在学术界早有参照日本东京都来建设我国的上海都的概念,只是一直没有落到纸面上,这次基本上将这件事做了。其实严格的来说,上海都市圈的国外对标不应该是东京都,而是纽约都市圈更加靠谱一些。
一、为什么是上海都市圈?
国内就三个成熟的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可以说是发展最成熟的,都市圈必须得有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珠三角基本形成了深圳和广州的双核几面,京津冀也是北京天津双核。双核的结局就是谁都不服谁,形成竞争态势,唯有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其他城市都只能做小弟,话语权更不用说。
二、有了长三角城市群为什么还要上海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了26个城市,加上县级市就更多,这么大一块区域想要均衡发展不可能,所以必须是有梯度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次的上海都市区未来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而浅绿色的区域将是非核心区域。目前正在产业升级,这些核心区的一些淘汰的产业将会转移到这些非核心区,安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几个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开始着手承接这些转移的产业。
而作为核心区中的核心区就是上海,土地已经严重短缺,上海城区不可能一直这样扩张下去,一些上海需要转移的产业当然也会赚到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去。例如一些制造业等,上海将只保留服务业、企业总部和高端制造,如飞机制造、航母制造等形成前店后场模式,因为这些核心区的城市距离够近。
三、为什么是这六个城市被纳入?
其实苏州纳入上海都市圈一点都不奇怪,苏州尤其是苏州的昆山市和上海的同城化已经非常明显。而无锡市被纳入也是因为苏州无锡发展模式几乎一样,经济基础雄厚下设江阴市宜兴市,和苏州下面几个县级市的产业契合度很高,经济规模上来讲,虽然面积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总量却只比苏州少了那么一点点,不信你随便把任何两个苏州县级市的GDP加到无锡去看看。
也就是说,无锡的人均GDP是比苏州高的。交通上离上海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已经非常便利,另外无锡有苏南机场,将是上海都市圈机场群的有效补充。
再说南通,这个离上海其实很近但是一直没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江苏之前20年精力都是放在苏南,而坐拥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却并没得到什么发展的机会,好在现在开始转变,南通的经济总量五年前已经超过常州,仅次于无锡,并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而上海一直有跨江发展的需要,可以一举控制长江入海口,新规划的北沿江高铁正是从上海经崇明岛直达启东市海门市,半小时到上海不再是梦。
嘉兴市和苏州相似,说白了就是离上海够近未来同城化将日趋明显,苏州为什么发展这么牛逼,就是因为离上海近啊。
而隔海相望的舟山宁波可能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距离上来说上海到宁波舟山还没有杭州近,看上去没有形成都市圈的条件。关键在于港口,宁波舟山港合并以后吞吐量惊人,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上海港的吞吐量,要知道上海港开发了小洋山港之后可是誓将东亚第一港口视为囊中之物。为了打造东亚航运中心,势必需要形成强有力的港口群。
而目前的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在很多业务上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要命的是宁波舟山刚还有小洋山港没有的天然优势——天然深水良港,吃水深度可大20m,小洋山港不过15m左右。未来不排除上海港兼并宁波舟山港和苏州港的可能,苏州港在吞吐量上已经非常惊人,但是毕竟不是海港,只能是上海港的补充港。
从之前规划出的从小洋山港到舟山的跨海大桥就可见上海是多么想和舟山宁波港形成合力。形成类似于日本的东京港和横滨港以及千叶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口群。
总体上来说,上海此次总规将继续凸现上海优势,形成梯度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你我有什么意义呢,未来在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尤其是还为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将迎来一次大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房价都将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
君不见苏州房价涨完轮到无锡了么?而未来更具想象力的将是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市,尤其是靠近上海的启东市和海门市。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13.html
做个不明真相的群众
关于南海仲裁事件昨天公布最终结果,本来不打算写这个事情,因为一方面涉及到政治,比较敏感,已经有人在公众号身先士卒被封;二来,这特么早在半年前就知道的结果,现在出来搞得好像出了大新闻一样。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强行霸占了,都是关于南海和关于表决心的内容,甚至很多人扬言,只要祖国需要,立马鞠躬精粹之类的。我敢打赌,这些叫的最凶的怎么怎么爱国的真到战事一起跑的最快。
今天朋友圈终于冷静下来,我分享了一篇抱朴仙人的还算中肯的文章(点击阅读原文)。文中有一句「中国的希望在于疲惫归家的工程师」道出了我国目前所处的位置。
刷朋友圈的基本上可以归位两类。
书生误国
在很多自认为有独立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所谓「文人」看来,这些整天在网上关心国家大事看军事的人都是SB。军事节目被认为是荷尔蒙无处发泄的屌丝群体的必备,深受鄙视。恍惚间审视了一下我自己,原来我是一名屌丝。
这种陶渊明式的消极主义者被joojen认为是书生误国的典型代表。「勿谈国是」仿佛又回来了。
纵观历史,这一类人往往是平时对国是和军事并不关心,当真正国家遭遇艰险之时,又会第一个跳出来,口诛笔伐当局无能云云,进言献策应该如何如何,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审视全局的关键人物。
国内关心政治和军事的人比例很高,所以这一小群人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认为政治和军事其实离我们平常老百姓很遥远。
一战爆发前谁也不相信会打仗。
民粹要不得
另一大类人大概就是有民粹倾向的言论,一提到主权啊疆域啊之类的,马上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方面为国表中心,另一方面对有不同意见的非我族类口诛笔伐,一般将卖国贼、崇洋媚外挂在嘴边。
甚至将历史上丢失的疆土纷纷作为立论证据。大天朝的疆域横跨欧亚,你特么怎么不去收复回来?
一看报道人家两个航母战斗群开过来就要恨不得将部队开过去跟人干,并表示随时准备为国奔赴前线。
倘若战事真的一起你再看看这些人的言行马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做个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里并不是要讨伐这些人,而是要提醒的是,作为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不要跟着下参合了。政治岂是你我这些人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表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看到这里大概能明白了前面「抱朴仙人」文章中那句话才是真正对于我们有现实意义的 。
当然我也并不赞同前面提到的第一类人的做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政治上的事件、军事上的动作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所以我还是愿意做第三种人,做个关心时事但有不轻易提高肾上腺素的人,学会审时度势冷静思考。但有不能缺乏危机意识。
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将来上谈判桌上多一点砝码。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前两名,人口接近18亿,作为这样两个大国,赤膊上阵开干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给每个人提了个醒,斗争、摩擦、博弈才刚刚开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1.html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强行霸占了,都是关于南海和关于表决心的内容,甚至很多人扬言,只要祖国需要,立马鞠躬精粹之类的。我敢打赌,这些叫的最凶的怎么怎么爱国的真到战事一起跑的最快。
今天朋友圈终于冷静下来,我分享了一篇抱朴仙人的还算中肯的文章(点击阅读原文)。文中有一句「中国的希望在于疲惫归家的工程师」道出了我国目前所处的位置。
刷朋友圈的基本上可以归位两类。
书生误国
在很多自认为有独立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所谓「文人」看来,这些整天在网上关心国家大事看军事的人都是SB。军事节目被认为是荷尔蒙无处发泄的屌丝群体的必备,深受鄙视。恍惚间审视了一下我自己,原来我是一名屌丝。
这种陶渊明式的消极主义者被joojen认为是书生误国的典型代表。「勿谈国是」仿佛又回来了。
纵观历史,这一类人往往是平时对国是和军事并不关心,当真正国家遭遇艰险之时,又会第一个跳出来,口诛笔伐当局无能云云,进言献策应该如何如何,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审视全局的关键人物。
国内关心政治和军事的人比例很高,所以这一小群人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认为政治和军事其实离我们平常老百姓很遥远。
一战爆发前谁也不相信会打仗。
民粹要不得
另一大类人大概就是有民粹倾向的言论,一提到主权啊疆域啊之类的,马上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方面为国表中心,另一方面对有不同意见的非我族类口诛笔伐,一般将卖国贼、崇洋媚外挂在嘴边。
甚至将历史上丢失的疆土纷纷作为立论证据。大天朝的疆域横跨欧亚,你特么怎么不去收复回来?
一看报道人家两个航母战斗群开过来就要恨不得将部队开过去跟人干,并表示随时准备为国奔赴前线。
倘若战事真的一起你再看看这些人的言行马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做个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里并不是要讨伐这些人,而是要提醒的是,作为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不要跟着下参合了。政治岂是你我这些人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表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看到这里大概能明白了前面「抱朴仙人」文章中那句话才是真正对于我们有现实意义的 。
当然我也并不赞同前面提到的第一类人的做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政治上的事件、军事上的动作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所以我还是愿意做第三种人,做个关心时事但有不轻易提高肾上腺素的人,学会审时度势冷静思考。但有不能缺乏危机意识。
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将来上谈判桌上多一点砝码。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前两名,人口接近18亿,作为这样两个大国,赤膊上阵开干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给每个人提了个醒,斗争、摩擦、博弈才刚刚开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1.html
团队协作与长城思维
这两天都没有写稿,花了不少时间在测试几个团队协作平台,从国外的到国内的,期间也阅读了大量被人的测试分析心得。测试一圈下来基本上没有一款是让人称心如意的,对于不同功能需求在各个平台上的表现波动比较大,而为了在各个平台见切换,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团队写作服务作为最基本的提升效率的生产力工具,国内至今没有一家企业重视,仍然采用最传统的低效的方式运作着,而增加人力成本却让老板认为是人能力不行。
本来想写一篇测试文章的,考虑到类似的文章没人喜欢看就写点过程中的体会吧。
几个团队协作工具的测试
测试了两个内容,行业跨度比较大,这样正好能体现协作工具的功能性。一个地地产后期维修项目管理,第二个是公众号文章从定题到发布的整个流程。
市面上大部分的协作工具都是优先考虑IT行业的,因为创作这些工具的都是IT从业者,这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适用起来有很多地方不适应。
第一个测试应用场景和IT公司的软件开发中的bug跟踪修复基本流程差不多,大部分的协作管理工具都能实现。在众多工具中选择了国外的trello、slack,国内的tower、teambition。网上有人将中外16款协作工具做了个详细的对比表,不过应该一两年前做的,不少软件的功能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总体而言,国内的协作平台在功能上和扩展性上有所欠缺,而国外的服务基本上更加精细,扩展性也更好。尤其是这两年风头正劲的slack,其扩展性几乎囊括了你日常用到的所有服务。
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slack的例子基本上就能看出来这个行业的规律,geek风格浓,对于非IT从业者要使用这个服务有不小的门槛。
而对比国内,更加贴近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扩展性方面也基本上体现了国内和国外现在的整个行业发展方向。slack几乎连接了你所有日常工作要用到的软件服务,而反观国内,能连接到这些协作平台的服务寥寥无几。即便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瀑布im的链接服务列表里,连slack的零头都不到。而且很多都是自己开发的。
国外各个行业在分工上更加西,这种思想在IT领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发展,尤其开放API成为一款软件的标配之后,clack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可以用极小的成本短时间内连接大量的软件,这无形中让slack成为了连接这些服务的平台,而slack只需要做好团队沟通这一核心功能即可。
反观国内大量开放API的网站或者软件其实是伪开放,每个软件都只关注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抢走了似的,总有一种「总有刁民要害朕」的思想。于是筑起了一座座高墙,我不去你地盘,你也别来我的地盘。这种思想从古至今贯穿各个行业,即便以革命性思想著称的互联网行业这种思想依然深入人心。暂且叫这种思想为长城思维吧。
长城思维
互联网行业典型的案例是,当年有些社交网站模仿国外开放API,自己只做平台,让别人来开发软件接入这个平台,到后来发现,这些开发的软件、应用里大量是是这家社交网站自己开发的。
这已经算好的了,到目前,仍有大量的软件、网站等仍然没有开放API,也就是说他的服务无法接入另一个软件平台,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大家都玩起了封闭。
另一个例子是传统行业的万达地产,早先是一家做商业地产的公司,相当于是做平台的,其他的做影院的,做商场的,做酒店的都来接入这个平台。后来发下不行了,合作起来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万达自己做起了酒店、影院、百货、KTV、儿童乐园。
这等于在自己的领地筑起了长城,将自己的领地和别人隔离开来,从开放重新走向封闭。一开始的开放可能是自身资源所限导致必须采用这种开放的模式,但是待自身有了实力之后开始,这种开放就变了味了,总想大而全,什么都自己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资源,即便有些领域是自己不擅长的。
国外这种情况要相对好很多,这大概仍然是国内的传统长城思维在作怪。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个陆地国家,而欧美怎是海洋国家不无道理。
所以国外如火如荼的分享经济在国内还很难有大的发展。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html
团队写作服务作为最基本的提升效率的生产力工具,国内至今没有一家企业重视,仍然采用最传统的低效的方式运作着,而增加人力成本却让老板认为是人能力不行。
本来想写一篇测试文章的,考虑到类似的文章没人喜欢看就写点过程中的体会吧。
几个团队协作工具的测试
测试了两个内容,行业跨度比较大,这样正好能体现协作工具的功能性。一个地地产后期维修项目管理,第二个是公众号文章从定题到发布的整个流程。
市面上大部分的协作工具都是优先考虑IT行业的,因为创作这些工具的都是IT从业者,这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适用起来有很多地方不适应。
第一个测试应用场景和IT公司的软件开发中的bug跟踪修复基本流程差不多,大部分的协作管理工具都能实现。在众多工具中选择了国外的trello、slack,国内的tower、teambition。网上有人将中外16款协作工具做了个详细的对比表,不过应该一两年前做的,不少软件的功能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总体而言,国内的协作平台在功能上和扩展性上有所欠缺,而国外的服务基本上更加精细,扩展性也更好。尤其是这两年风头正劲的slack,其扩展性几乎囊括了你日常用到的所有服务。
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slack的例子基本上就能看出来这个行业的规律,geek风格浓,对于非IT从业者要使用这个服务有不小的门槛。
而对比国内,更加贴近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扩展性方面也基本上体现了国内和国外现在的整个行业发展方向。slack几乎连接了你所有日常工作要用到的软件服务,而反观国内,能连接到这些协作平台的服务寥寥无几。即便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瀑布im的链接服务列表里,连slack的零头都不到。而且很多都是自己开发的。
国外各个行业在分工上更加西,这种思想在IT领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发展,尤其开放API成为一款软件的标配之后,clack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可以用极小的成本短时间内连接大量的软件,这无形中让slack成为了连接这些服务的平台,而slack只需要做好团队沟通这一核心功能即可。
反观国内大量开放API的网站或者软件其实是伪开放,每个软件都只关注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怕别人抢走了似的,总有一种「总有刁民要害朕」的思想。于是筑起了一座座高墙,我不去你地盘,你也别来我的地盘。这种思想从古至今贯穿各个行业,即便以革命性思想著称的互联网行业这种思想依然深入人心。暂且叫这种思想为长城思维吧。
长城思维
互联网行业典型的案例是,当年有些社交网站模仿国外开放API,自己只做平台,让别人来开发软件接入这个平台,到后来发现,这些开发的软件、应用里大量是是这家社交网站自己开发的。
这已经算好的了,到目前,仍有大量的软件、网站等仍然没有开放API,也就是说他的服务无法接入另一个软件平台,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大家都玩起了封闭。
另一个例子是传统行业的万达地产,早先是一家做商业地产的公司,相当于是做平台的,其他的做影院的,做商场的,做酒店的都来接入这个平台。后来发下不行了,合作起来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万达自己做起了酒店、影院、百货、KTV、儿童乐园。
这等于在自己的领地筑起了长城,将自己的领地和别人隔离开来,从开放重新走向封闭。一开始的开放可能是自身资源所限导致必须采用这种开放的模式,但是待自身有了实力之后开始,这种开放就变了味了,总想大而全,什么都自己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资源,即便有些领域是自己不擅长的。
国外这种情况要相对好很多,这大概仍然是国内的传统长城思维在作怪。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个陆地国家,而欧美怎是海洋国家不无道理。
所以国外如火如荼的分享经济在国内还很难有大的发展。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html
性格比机会更加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1
这两天气温飙升,热的人不仅七情六欲全无,面对屏幕,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好在有了kindle,可以将没看完的书用大段的时间看完。
当然也有了跟多时间用来思考。
尤其是在从事的行业这两年以来遭受重大变故,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容易冲昏头脑,尤其是平台所赋予个体的光环会让人夸大个体自身的能力。
只有在离开这些环绕周身的光环往往才能更加清除的看清自身。
2
身处逆境会更多激发人的思考,审视自我。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能更加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板。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往往面对挫折或者逆境的时候,开始怀疑人生。
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够好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局,或者是哪些机会没有把握住才让自己深陷囹圄。
3
成功学中基本上都是强调自身的能力提升然后再有机遇的加持就能成功。
可能在很多人的内心里都会有《功夫》电影里的那段对白。
"其实你只是缺少个机会","是啊"辅以肯定的眼神和千里马遇见伯乐的表情。
没有谁会比身处逆境的人更加对机会的渴望,其实这是一种自我麻痹或者说是逃避自我的表现。
这大概是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自我吧,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将一切不成功归、眼前的困境咎于上帝之后没有垂青。
4
你大概可以举出一千个例子,别人抓住了某个机会,现在如何如何。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好机会,或者没有抓住机会。
从内因的角度的来说,即便同样的机会让你可以上升到同样的平台,在新的平台上,你也未必能发挥的很好。况且我们面对的机会多个让人选不过来。
这种内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每个人的性格。
尤其在这个人治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人的性格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够上升的高度,取得的成就。
5
读书的时候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但基本上没有人真的相信。
直到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会随之加深。
人的性格一般在人的一生很难有大的改变,只能做一些小修小补。
尽量从自身性格的优缺点出发,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一些机会更加容易发挥自身的长处,尽量避免自己短板来和机会碰撞。
这样大概能更加容易取得一些成就。
共勉。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74.html
1
这两天气温飙升,热的人不仅七情六欲全无,面对屏幕,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好在有了kindle,可以将没看完的书用大段的时间看完。
当然也有了跟多时间用来思考。
尤其是在从事的行业这两年以来遭受重大变故,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容易冲昏头脑,尤其是平台所赋予个体的光环会让人夸大个体自身的能力。
只有在离开这些环绕周身的光环往往才能更加清除的看清自身。
2
身处逆境会更多激发人的思考,审视自我。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能更加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板。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往往面对挫折或者逆境的时候,开始怀疑人生。
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够好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局,或者是哪些机会没有把握住才让自己深陷囹圄。
3
成功学中基本上都是强调自身的能力提升然后再有机遇的加持就能成功。
可能在很多人的内心里都会有《功夫》电影里的那段对白。
"其实你只是缺少个机会","是啊"辅以肯定的眼神和千里马遇见伯乐的表情。
没有谁会比身处逆境的人更加对机会的渴望,其实这是一种自我麻痹或者说是逃避自我的表现。
这大概是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自我吧,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将一切不成功归、眼前的困境咎于上帝之后没有垂青。
4
你大概可以举出一千个例子,别人抓住了某个机会,现在如何如何。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好机会,或者没有抓住机会。
从内因的角度的来说,即便同样的机会让你可以上升到同样的平台,在新的平台上,你也未必能发挥的很好。况且我们面对的机会多个让人选不过来。
这种内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每个人的性格。
尤其在这个人治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人的性格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够上升的高度,取得的成就。
5
读书的时候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但基本上没有人真的相信。
直到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会随之加深。
人的性格一般在人的一生很难有大的改变,只能做一些小修小补。
尽量从自身性格的优缺点出发,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一些机会更加容易发挥自身的长处,尽量避免自己短板来和机会碰撞。
这样大概能更加容易取得一些成就。
共勉。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74.html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