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新歌「等你下课」让很多人的朋友圈陷入了一场漫天呓语而又不敢直说的群体回忆之中。
这首歌是有周杰伦作词作曲,歌词看起来比御用词人方文山的词,呃.......如果不是有周杰伦这个名字加持,可能会被人嘲笑是个还不会写歌的雏儿写的。
但谁让人家是周杰伦呢,这个39岁的周杰伦,写了一首看似白描的青春小调,这种降维打击就直接让很多人败下阵来,这就是人家的牛逼之处。虽然在功成名就之后专注于音乐以外的事情,专辑从每年一张到两年一张,这几年的专辑都没当初一年卖的多。从当初一张专辑有十首上排行榜,到一张专辑有一首歌名能让人记住就不错了。
这首歌从头到尾描述了一个男学渣暗恋上女学霸的故事。
对正是现在流行的学院体青春偶像剧那种,让一帮痴男怨女无法自拔。不信你看:
高中三年 我为什么
为什么不好好读书
没考上跟你一样的大学
学渣很痛苦,女学霸上了211,自己上了民办三本,虽然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说,学渣不可怕,只要有才华,骚年,不要自卑,这是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我找了份工作
离你宿舍很近
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
这种尾随跟踪的桥段在青春偶像剧里是不是很熟悉?但是不提倡,犯法啊骚年。
不过爱情的动力令人积极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除了煮方便面,以后晚饭可以多一道菜,不吃早饭又有何妨?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情书到是个好习惯,相比写日记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尤其像人到中年的我们,想想小学时代每天被逼着写日记现在还瑟瑟发抖,后背发凉,写了多少违心的好人好事啊。
这写情书可比写日记用心多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直击灵魂深处,几年下来都能出书了。
我唱告白气球
终于你回了头
学渣估计找了分酒吧驻唱的工作,顺带在早点店做兼职,并且学会了做蛋饼。并且是不是在小区里抱着把破吉他假装练琴,天天唱「告白气球」,等女学霸下班路过。女学霸虽然看了一眼,但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是不直接冲上去告白,各种虐啊,内心戏啊,这在偶像剧里可不行,活不过两集,不然观众都不乐意了。
但是文字里就不一样了,虐的越惨越好,凄美嘛。现实可像电视剧,谁说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女学霸就要爱上男学渣。
都什么年代了
到现在我还在写着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当你收到情书
也代表我已经走远
这个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无限惆怅,所以才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女学霸跟清华理工男好上了,过的还挺幸福。
男学渣留下最后一封情书,或者说是告别信,潇洒的登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铁,故事嘎然而止。让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内心翻滚。
如果你硬要给按上个后续结局可能就不这么美好了。
例如,女学霸看到这封告别信,可能泪流满面,转头趴在了男友的肩膀上。这叫什么事,有没有考虑人家男朋友的感受。
或者,女学霸看了这封告别信,义愤填膺。这个人渣,原来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尾随跟踪我,太可怕了,想想都后背发凉,把信撕的粉碎。人设完全崩塌。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612.html
2/12/2022
从「等你下课」到等你下班,最终还没没能等到你
从「等你下课」到等你下班,最终还没没能等到你
周杰伦的新歌「等你下课」让很多人的朋友圈陷入了一场漫天呓语而又不敢直说的群体回忆之中。
这首歌是有周杰伦作词作曲,歌词看起来比御用词人方文山的词,呃.......如果不是有周杰伦这个名字加持,可能会被人嘲笑是个还不会写歌的雏儿写的。
但谁让人家是周杰伦呢,这个39岁的周杰伦,写了一首看似白描的青春小调,这种降维打击就直接让很多人败下阵来,这就是人家的牛逼之处。虽然在功成名就之后专注于音乐以外的事情,专辑从每年一张到两年一张,这几年的专辑都没当初一年卖的多。从当初一张专辑有十首上排行榜,到一张专辑有一首歌名能让人记住就不错了。
这首歌从头到尾描述了一个男学渣暗恋上女学霸的故事。
对正是现在流行的学院体青春偶像剧那种,让一帮痴男怨女无法自拔。不信你看:
高中三年 我为什么
为什么不好好读书
没考上跟你一样的大学
学渣很痛苦,女学霸上了211,自己上了民办三本,虽然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说,学渣不可怕,只要有才华,骚年,不要自卑,这是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我找了份工作
离你宿舍很近
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
这种尾随跟踪的桥段在青春偶像剧里是不是很熟悉?但是不提倡,犯法啊骚年。
不过爱情的动力令人积极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除了煮方便面,以后晚饭可以多一道菜,不吃早饭又有何妨?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情书到是个好习惯,相比写日记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尤其像人到中年的我们,想想小学时代每天被逼着写日记现在还瑟瑟发抖,后背发凉,写了多少违心的好人好事啊。
这写情书可比写日记用心多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直击灵魂深处,几年下来都能出书了。
我唱告白气球
终于你回了头
学渣估计找了分酒吧驻唱的工作,顺带在早点店做兼职,并且学会了做蛋饼。并且是不是在小区里抱着把破吉他假装练琴,天天唱「告白气球」,等女学霸下班路过。女学霸虽然看了一眼,但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是不直接冲上去告白,各种虐啊,内心戏啊,这在偶像剧里可不行,活不过两集,不然观众都不乐意了。
但是文字里就不一样了,虐的越惨越好,凄美嘛。现实可像电视剧,谁说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女学霸就要爱上男学渣。
都什么年代了
到现在我还在写着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当你收到情书
也代表我已经走远
这个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无限惆怅,所以才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女学霸跟清华理工男好上了,过的还挺幸福。
男学渣留下最后一封情书,或者说是告别信,潇洒的登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铁,故事嘎然而止。让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内心翻滚。
如果你硬要给按上个后续结局可能就不这么美好了。
例如,女学霸看到这封告别信,可能泪流满面,转头趴在了男友的肩膀上。这叫什么事,有没有考虑人家男朋友的感受。
或者,女学霸看了这封告别信,义愤填膺。这个人渣,原来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尾随跟踪我,太可怕了,想想都后背发凉,把信撕的粉碎。人设完全崩塌。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606.html
这首歌是有周杰伦作词作曲,歌词看起来比御用词人方文山的词,呃.......如果不是有周杰伦这个名字加持,可能会被人嘲笑是个还不会写歌的雏儿写的。
但谁让人家是周杰伦呢,这个39岁的周杰伦,写了一首看似白描的青春小调,这种降维打击就直接让很多人败下阵来,这就是人家的牛逼之处。虽然在功成名就之后专注于音乐以外的事情,专辑从每年一张到两年一张,这几年的专辑都没当初一年卖的多。从当初一张专辑有十首上排行榜,到一张专辑有一首歌名能让人记住就不错了。
这首歌从头到尾描述了一个男学渣暗恋上女学霸的故事。
对正是现在流行的学院体青春偶像剧那种,让一帮痴男怨女无法自拔。不信你看:
高中三年 我为什么
为什么不好好读书
没考上跟你一样的大学
学渣很痛苦,女学霸上了211,自己上了民办三本,虽然都有美好的前程。所以说,学渣不可怕,只要有才华,骚年,不要自卑,这是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我找了份工作
离你宿舍很近
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
这种尾随跟踪的桥段在青春偶像剧里是不是很熟悉?但是不提倡,犯法啊骚年。
不过爱情的动力令人积极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除了煮方便面,以后晚饭可以多一道菜,不吃早饭又有何妨?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写情书到是个好习惯,相比写日记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尤其像人到中年的我们,想想小学时代每天被逼着写日记现在还瑟瑟发抖,后背发凉,写了多少违心的好人好事啊。
这写情书可比写日记用心多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直击灵魂深处,几年下来都能出书了。
我唱告白气球
终于你回了头
学渣估计找了分酒吧驻唱的工作,顺带在早点店做兼职,并且学会了做蛋饼。并且是不是在小区里抱着把破吉他假装练琴,天天唱「告白气球」,等女学霸下班路过。女学霸虽然看了一眼,但也只是一笑而过。
就是不直接冲上去告白,各种虐啊,内心戏啊,这在偶像剧里可不行,活不过两集,不然观众都不乐意了。
但是文字里就不一样了,虐的越惨越好,凄美嘛。现实可像电视剧,谁说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女学霸就要爱上男学渣。
都什么年代了
到现在我还在写着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
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
当你收到情书
也代表我已经走远
这个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让人无限惆怅,所以才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女学霸跟清华理工男好上了,过的还挺幸福。
男学渣留下最后一封情书,或者说是告别信,潇洒的登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铁,故事嘎然而止。让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内心翻滚。
如果你硬要给按上个后续结局可能就不这么美好了。
例如,女学霸看到这封告别信,可能泪流满面,转头趴在了男友的肩膀上。这叫什么事,有没有考虑人家男朋友的感受。
或者,女学霸看了这封告别信,义愤填膺。这个人渣,原来从学校到工作,一直尾随跟踪我,太可怕了,想想都后背发凉,把信撕的粉碎。人设完全崩塌。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606.html
再见,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前任3确实有不少泪点,尤其是对于年轻的男女来说。
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叔来说,早已经风轻云淡,尤其是这一年以来,感觉自己迈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和青春永远说再见了。
以前关注科技界,网上很多新出来的玩意总能在第一时间体验并且比周边的人多一些体验或者说感受。例如,我在通讯录中使用微信的时间是最早的,使用ins的人是最早的等等。
但正是如此,这些代表着大叔人士使用的行为习惯,正暴露了年龄。现在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是这里的中坚力量。
包括早先的snapchat也开始略显颓势。因为符合年轻人行为的软件已经出现了新的替代品。
当初被捧上天的80后一代,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时代的脉搏,而今,已经换成了90后一代,并且00后一代正在以追赶的速度随时准备将前辈拍死在上摊上。
其他行业尤其像地产行业作为老派的实体行业总是显得老态龙钟,无法彰显年轻人的新潮流。
要想了解年轻人的新动向还得看IT行业。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我持续关注抖音这样的APP,这里聚集了一大批90后00后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向。
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让自己年轻起来,反而更加显得自己很违和。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自己老了,已经和这帮年轻人彻底地划开界限了。
号称城里人的快手的抖音,虽然能为我带来高强度工作之余的些许婉儿一笑,但我不再是个参与者,只是个旁观者罢了。
看着这帮年轻人这样那样,肆无忌惮的闹腾,或者哭、或者笑。看着这帮年轻人玩着各种套路,很多时候是令我们这帮大叔人物费解的。
这不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么?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你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逻辑实在很难,相比较微信,QQ的年龄要大很多,但是年轻一代就是喜欢泡在QQ里面,微信代表了他们父辈一代的行为逻辑。
这和QQ更加贴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和感官界面有很大的关系,简洁商务的微信交互界面显然更加符合商务或者中老年人的审美习惯。
你使用QQ比较多还是用微信比较多?不经意间已经暴露了你自己的年龄,就像你是用Instagram还是Snapchat一样。
再见,我们的青春。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4.html
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叔来说,早已经风轻云淡,尤其是这一年以来,感觉自己迈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和青春永远说再见了。
以前关注科技界,网上很多新出来的玩意总能在第一时间体验并且比周边的人多一些体验或者说感受。例如,我在通讯录中使用微信的时间是最早的,使用ins的人是最早的等等。
但正是如此,这些代表着大叔人士使用的行为习惯,正暴露了年龄。现在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是这里的中坚力量。
包括早先的snapchat也开始略显颓势。因为符合年轻人行为的软件已经出现了新的替代品。
当初被捧上天的80后一代,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时代的脉搏,而今,已经换成了90后一代,并且00后一代正在以追赶的速度随时准备将前辈拍死在上摊上。
其他行业尤其像地产行业作为老派的实体行业总是显得老态龙钟,无法彰显年轻人的新潮流。
要想了解年轻人的新动向还得看IT行业。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我持续关注抖音这样的APP,这里聚集了一大批90后00后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向。
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让自己年轻起来,反而更加显得自己很违和。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自己老了,已经和这帮年轻人彻底地划开界限了。
号称城里人的快手的抖音,虽然能为我带来高强度工作之余的些许婉儿一笑,但我不再是个参与者,只是个旁观者罢了。
看着这帮年轻人这样那样,肆无忌惮的闹腾,或者哭、或者笑。看着这帮年轻人玩着各种套路,很多时候是令我们这帮大叔人物费解的。
这不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么?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你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为逻辑实在很难,相比较微信,QQ的年龄要大很多,但是年轻一代就是喜欢泡在QQ里面,微信代表了他们父辈一代的行为逻辑。
这和QQ更加贴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和感官界面有很大的关系,简洁商务的微信交互界面显然更加符合商务或者中老年人的审美习惯。
你使用QQ比较多还是用微信比较多?不经意间已经暴露了你自己的年龄,就像你是用Instagram还是Snapchat一样。
再见,我们的青春。
「 题图 By joojen」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4.html
万达甩卖630亿资产预示着什么
"商业地产或许真的到了需要变革的十字路口"
一大早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其实应该是昨天的事情了。
万达商业与融创联合宣布,万达将旗下13个万达文化旅游城和76家酒店转让给融创,总价631.7亿元。
这种规模的收购在地产界也是大手笔,这是第一次,或许会成为中国地产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然之前的国企重组与此次交易不可同日而语。
万达的逻辑
万达为什么要买掉这些优质资产,尤其是去年还在吵着要让迪斯尼20年不盈利的对标产品——万达旅游城。这次直接打包出售?
万达大概三年前就开始酝酿走轻资产路线,从去年开始,开工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基本上都是轻资产项目,去除万达的地产属性。
1、为什么要走轻资产路线?
按照王老板的分析,对标国外发达国家来看,城市化率达到60%以后,地产开始走下坡路,初步估计,中国地产行业还有20年可以干。
笔者作为一名地产人,看到这个消息真是心头一冷,准备要转行做自媒体了。
所谓轻资产,万达负责拿地、建设、招商、运营,别人来投钱,一起分红。
但是从目前全国开的项目来看,这一招并不理想,包括很多地方政府也不买账。
2、优化财务报表
万达从香港退市之后,急需在国内A股上市,据说目前在排队,前面还有五十几家,不出意外的话,年内有望登录A股。
但是目前国内上市对地产公司卡的很死,所以万达急需要着实去地产化,变成真正的轻资产公司。
目前万达自持的优质物业分别是酒店和商业广场,对于商业广场,也就是内部所说的「大盒子」内部有众多商家,牵涉面比较广,短时间内脱手困难。
而酒店就容易的多,加上万达自己已经有了三个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这一块物业对于万达来说可以明显变轻,不高兴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喜达屋、洲际等可以直接走人,万达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上,换一块牌子的事情。
而万达文化旅游城的脱手基本上可以认为完全因为财务压力,负债太重。目前开业的几个旅游城效果未达到预期,每个项目都是投入上百亿的资金,回收困难。
在急需IPO的情况下,尽量让财务报表好看一些,降低负债,上市的成功率更高。
融创的逻辑
作为地产业内人士都听说过孙宏斌的融创,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是发展激进,亦如之前的顺驰,虽然当年孙宏斌因为顺驰被关进大牢,付出后创办的融创基本上继承了顺驰的基因。
不久前融创入股乐视,前面有成功收购联想集团的融科智地,再之前准备蛇吞象吃掉绿城,可惜未能如愿。孙宏斌对收购饥如恶狼。
根本逻辑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做大规模。
从孙宏斌角度来说,可能并不希望收购万达酒店,其更喜欢的应该是万达旅游城。
原因在于土地,万达旅游城根本上仍然没有脱离地产开发逻辑,大量开发的仍然是住宅这样的可售物业。而拿到的土地都是当地的低价优质地块,而且是超级大盘,每个项目的面积基本上都是千亩这样的规模。
现在各个城市拿地吃紧,拿地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万达旅游城跟当地政府拿的便宜土地自然成了一块肥肉。要问为什么万达能以低价格拿到土地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商业地产走到头了吗?
从目前多个城市反应来看,商业地产开发基本上凤毛麟角了,商业地产素有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特点,极其考验商业运营能力。就目前长三角来看,商业地产一哥的万达已经将万达广场开满了几乎每个地级市,像苏南地区的县级市都已经有万达的身影。
所以,市场几近饱和。
未来城市开发的项目基本上还是以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地产可能占比5%都不到。
此次事件基本上是中国地产走过20年的转折性事件,住宅地产从黄金时间步入白银时代,商业地产不可挽回的走下坡路。而这正是商业地产变革的开始。
「题图by Gian Prosdocimo」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18.html
一大早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其实应该是昨天的事情了。
万达商业与融创联合宣布,万达将旗下13个万达文化旅游城和76家酒店转让给融创,总价631.7亿元。
这种规模的收购在地产界也是大手笔,这是第一次,或许会成为中国地产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然之前的国企重组与此次交易不可同日而语。
万达的逻辑
万达为什么要买掉这些优质资产,尤其是去年还在吵着要让迪斯尼20年不盈利的对标产品——万达旅游城。这次直接打包出售?
万达大概三年前就开始酝酿走轻资产路线,从去年开始,开工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基本上都是轻资产项目,去除万达的地产属性。
1、为什么要走轻资产路线?
按照王老板的分析,对标国外发达国家来看,城市化率达到60%以后,地产开始走下坡路,初步估计,中国地产行业还有20年可以干。
笔者作为一名地产人,看到这个消息真是心头一冷,准备要转行做自媒体了。
所谓轻资产,万达负责拿地、建设、招商、运营,别人来投钱,一起分红。
但是从目前全国开的项目来看,这一招并不理想,包括很多地方政府也不买账。
2、优化财务报表
万达从香港退市之后,急需在国内A股上市,据说目前在排队,前面还有五十几家,不出意外的话,年内有望登录A股。
但是目前国内上市对地产公司卡的很死,所以万达急需要着实去地产化,变成真正的轻资产公司。
目前万达自持的优质物业分别是酒店和商业广场,对于商业广场,也就是内部所说的「大盒子」内部有众多商家,牵涉面比较广,短时间内脱手困难。
而酒店就容易的多,加上万达自己已经有了三个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这一块物业对于万达来说可以明显变轻,不高兴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喜达屋、洲际等可以直接走人,万达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上,换一块牌子的事情。
而万达文化旅游城的脱手基本上可以认为完全因为财务压力,负债太重。目前开业的几个旅游城效果未达到预期,每个项目都是投入上百亿的资金,回收困难。
在急需IPO的情况下,尽量让财务报表好看一些,降低负债,上市的成功率更高。
融创的逻辑
作为地产业内人士都听说过孙宏斌的融创,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是发展激进,亦如之前的顺驰,虽然当年孙宏斌因为顺驰被关进大牢,付出后创办的融创基本上继承了顺驰的基因。
不久前融创入股乐视,前面有成功收购联想集团的融科智地,再之前准备蛇吞象吃掉绿城,可惜未能如愿。孙宏斌对收购饥如恶狼。
根本逻辑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做大规模。
从孙宏斌角度来说,可能并不希望收购万达酒店,其更喜欢的应该是万达旅游城。
原因在于土地,万达旅游城根本上仍然没有脱离地产开发逻辑,大量开发的仍然是住宅这样的可售物业。而拿到的土地都是当地的低价优质地块,而且是超级大盘,每个项目的面积基本上都是千亩这样的规模。
现在各个城市拿地吃紧,拿地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万达旅游城跟当地政府拿的便宜土地自然成了一块肥肉。要问为什么万达能以低价格拿到土地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商业地产走到头了吗?
从目前多个城市反应来看,商业地产开发基本上凤毛麟角了,商业地产素有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特点,极其考验商业运营能力。就目前长三角来看,商业地产一哥的万达已经将万达广场开满了几乎每个地级市,像苏南地区的县级市都已经有万达的身影。
所以,市场几近饱和。
未来城市开发的项目基本上还是以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地产可能占比5%都不到。
此次事件基本上是中国地产走过20年的转折性事件,住宅地产从黄金时间步入白银时代,商业地产不可挽回的走下坡路。而这正是商业地产变革的开始。
「题图by Gian Prosdocimo」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18.html
跳槽后10年工作经验等于0
今年恰恰是笔者地产行业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而看了一篇《惨!许多地产人离职后才发现,自己10年工作经验等于0》,颇有感触。
行业趋势
地产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是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的转型周期,2016年开始的新一轮的调控让很多地产公司举步维艰,也有公司在考虑转型,万达就是其中一个,去地产化虽然是早几年喊的口号,但是今年来的尤为凶猛,详见《万达甩卖630亿资产预示着什么》一文。
大环境的转变远远不止这些表象,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还在持续,当然,房地产这个古老的行业也不能避免。
所以现在地产公司的人才趋势基本上是年轻化,这个变化还得益于老一辈地产人开始让年轻的儿女接班,年轻人容易沟通。
现在一般地产公司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而工作十年仍然没有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在跳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优势。
也就是说,未来的几年,一大批地产人将会面临失业或者被淘汰的命运。
想必这不是只有地产行业才有的特有现象。
平台和个人
之前曾写过一篇《别错把平台当做个人本事》,现在很多人在同样的岗位上工作十年,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十年工作经验在头三年的增长就已经停止。
而自己的圈内的所谓的叱咤风云可能只是平台所带给你的表象,一旦离开这个平台,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靠的依然还是个人的能力。
像地产这个行业,其实圈子很小,能排上号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而且同质化严重,在相同的岗位上跳来跳去其实意义不大,在整个行业偏年轻化的趋势下,如果在35岁还没有管理岗位经验,那么再跳槽也没有任何价值。
当然,有意义的跳槽自然是获得新的挑战性的岗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欣赏横向大跨度的跳槽,行业跨度大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个人价值体现。很多行业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隔绝。
自我清零
既然过往的经验越来越不值钱,为了避免将自己困在以往经验的桎梏里,我的新观点是适时的自我清零。
忘掉那些以往的所谓的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往往会不适用,反而造成思维定制。
就当自己没有这10年的经验,现在就从0开始,在这个岗位上你会怎么去工作,经常这样想想很有益处。
自我清零能让人变得谦虚,人的脑子就像是个容器,过往的经验都塞满了这个容器,新的内容很难在放进去,适时的让这个容器处于空乏状态能让你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即便换到了新的行业或者从未从事过的岗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都是要从0开始,不同的岗位,你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了,以往的那些经验往往也都失灵了。
所以,与其让外力来清零,不如自我清零。
「 题图 By jakob owens」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必须说#
这历史性的41度高温还要持续多久?现在选题图都只选能带来清凉的了,高温可以摧毁人的一切欲望。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25.html
行业趋势
地产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是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的转型周期,2016年开始的新一轮的调控让很多地产公司举步维艰,也有公司在考虑转型,万达就是其中一个,去地产化虽然是早几年喊的口号,但是今年来的尤为凶猛,详见《万达甩卖630亿资产预示着什么》一文。
大环境的转变远远不止这些表象,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还在持续,当然,房地产这个古老的行业也不能避免。
所以现在地产公司的人才趋势基本上是年轻化,这个变化还得益于老一辈地产人开始让年轻的儿女接班,年轻人容易沟通。
现在一般地产公司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而工作十年仍然没有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在跳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优势。
也就是说,未来的几年,一大批地产人将会面临失业或者被淘汰的命运。
想必这不是只有地产行业才有的特有现象。
平台和个人
之前曾写过一篇《别错把平台当做个人本事》,现在很多人在同样的岗位上工作十年,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十年工作经验在头三年的增长就已经停止。
而自己的圈内的所谓的叱咤风云可能只是平台所带给你的表象,一旦离开这个平台,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靠的依然还是个人的能力。
像地产这个行业,其实圈子很小,能排上号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而且同质化严重,在相同的岗位上跳来跳去其实意义不大,在整个行业偏年轻化的趋势下,如果在35岁还没有管理岗位经验,那么再跳槽也没有任何价值。
当然,有意义的跳槽自然是获得新的挑战性的岗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欣赏横向大跨度的跳槽,行业跨度大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个人价值体现。很多行业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隔绝。
自我清零
既然过往的经验越来越不值钱,为了避免将自己困在以往经验的桎梏里,我的新观点是适时的自我清零。
忘掉那些以往的所谓的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往往会不适用,反而造成思维定制。
就当自己没有这10年的经验,现在就从0开始,在这个岗位上你会怎么去工作,经常这样想想很有益处。
自我清零能让人变得谦虚,人的脑子就像是个容器,过往的经验都塞满了这个容器,新的内容很难在放进去,适时的让这个容器处于空乏状态能让你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即便换到了新的行业或者从未从事过的岗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都是要从0开始,不同的岗位,你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了,以往的那些经验往往也都失灵了。
所以,与其让外力来清零,不如自我清零。
「 题图 By jakob owens」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必须说#
这历史性的41度高温还要持续多久?现在选题图都只选能带来清凉的了,高温可以摧毁人的一切欲望。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25.html
打破每天1000字的魔咒
2016年的上半年,我挑战了6个月的每天1000字的高强度写作。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经历,至此之后再也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了。
为什么说这样的经历意义重大呢,其实有两层含义,经历过的应该都知道,尤其是写公众号的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
这是需要相当的毅力的,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不信你就试试看。
哪怕每天坚持早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及超强的自律意识,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为自虐。懒惰是人的本性,骨子里带出来的。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第一个月会感觉很无聊,然后第二个月逐渐产生心理排斥,直到第三个月会感到不适或者痛苦。
但是过了这个坎就会好很多,痛苦逐渐减弱,直到变成你的正常生活习惯。
现在网上有各种挑战100天活动,基本上都是重复上面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一个试试。
被掏空之后
长时间写东西和其他的挑战100天还有所不同,因为这种高强度的写作会很快将你掏空,后来发现,并不是心理上的不适和痛苦了,而是对着电脑发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大多数人采用的办法是开始不间断的给大脑输入,也就是看书或者看其他的文字内容来保证大脑中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大脑的持续输出。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我曾采用听音乐让自己发放松下来,然后开始思考一些事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东西可写。
而今年的目标是准备写自我成长类的文章,工作也好、学习也罢,这都是不错的题材。尽量保证文章在半年后来读仍然是有用的。
做一些调整
之前用Ulysses写文章的时候,总会定一个目标,那就是1000字,看着进度条,可以很明确的看到文章距离1000字还有多远,但是这也会造成一个不好的后果。
如果字数没达到1000字会自我感觉不舒服,而超过1000字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让自己赶快结束这篇文章。
当初设定1000字,主要是考虑到手机阅读不宜看太长的文章,大家没有那个耐性。但是现在的定位不是考虑别人能不能读长文章,而是文章对别人有没有用。
所以,后面会做一些调整,每篇文章不再人为的限定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有时候可能只有几百字,当然有时候可能会有几千字。具体这得看文章的具体写的话题,如果文章实在太长,会考虑分两次推送。
以上
「 题图 By Geoff Bryant」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必须说#
已经将近一个月没写字了,因为每次打开电脑不知道要写什么成了常态,那么就从今天结束这种状态吧。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35.html
为什么说这样的经历意义重大呢,其实有两层含义,经历过的应该都知道,尤其是写公众号的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
这是需要相当的毅力的,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不信你就试试看。
哪怕每天坚持早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及超强的自律意识,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为自虐。懒惰是人的本性,骨子里带出来的。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第一个月会感觉很无聊,然后第二个月逐渐产生心理排斥,直到第三个月会感到不适或者痛苦。
但是过了这个坎就会好很多,痛苦逐渐减弱,直到变成你的正常生活习惯。
现在网上有各种挑战100天活动,基本上都是重复上面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一个试试。
被掏空之后
长时间写东西和其他的挑战100天还有所不同,因为这种高强度的写作会很快将你掏空,后来发现,并不是心理上的不适和痛苦了,而是对着电脑发现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大多数人采用的办法是开始不间断的给大脑输入,也就是看书或者看其他的文字内容来保证大脑中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大脑的持续输出。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我曾采用听音乐让自己发放松下来,然后开始思考一些事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东西可写。
而今年的目标是准备写自我成长类的文章,工作也好、学习也罢,这都是不错的题材。尽量保证文章在半年后来读仍然是有用的。
做一些调整
之前用Ulysses写文章的时候,总会定一个目标,那就是1000字,看着进度条,可以很明确的看到文章距离1000字还有多远,但是这也会造成一个不好的后果。
如果字数没达到1000字会自我感觉不舒服,而超过1000字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让自己赶快结束这篇文章。
当初设定1000字,主要是考虑到手机阅读不宜看太长的文章,大家没有那个耐性。但是现在的定位不是考虑别人能不能读长文章,而是文章对别人有没有用。
所以,后面会做一些调整,每篇文章不再人为的限定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有时候可能只有几百字,当然有时候可能会有几千字。具体这得看文章的具体写的话题,如果文章实在太长,会考虑分两次推送。
以上
「 题图 By Geoff Bryant」
微博 / 微信 / 简书 / 头条:joojen
必须说#
已经将近一个月没写字了,因为每次打开电脑不知道要写什么成了常态,那么就从今天结束这种状态吧。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35.html
月更和阅读
之前从日更变成周更,而现在快演变成了月更,这种状况在近期将会得到改善。
之前低估了新环境对个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冲击,所以也导致了在阅读和写字方面无法按照之前的习惯正常进行。了能是年纪大的缘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在减弱,好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整,现在基本上工作生活的节奏上得到控制并调整到位。
新领导每个月会给我们买一本书,并要求读完后写一篇。这种任务式的规定也有利于养成好习惯。之前我也在每读一本书之后会写一篇,读书笔记也好、书评也好,后来随着每本书的阅读周期的加长导致读完后再写难度很大,因为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习惯一本以上的书同时开始,有时候两本,有时候三本以上,以后这种坏习惯会慢慢改掉。
加上每月的一本特定书需要阅读并写读后感,自己感兴趣的书可能会控制在每月不会超过两本。严格意义上来说每周一本书的强度并不高,但从目前的工作节奏上来说还是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来阅读,碎片化的阅读个人认为并不适合于大块头的书本,所以碎片化的阅读基本上集中在订阅的专栏和公众号阅读上,顺便说一句,手机阅读真是损坏眼镜的利器呀。
以后每次的读后感或者书评也会在公众号上发布,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平台上的文章同步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的同时维护更新,所以基本上还是以公众号为主要平台,请见谅。
近期阅读是书主要有「民主的细节」「拆掉你思维力的墙」「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公众号和专栏不再一一列举。如果可能的话仍然希望在阅读完没一本书之后做个思维导图,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方便后续回顾。
办公室的电脑上只装了个Evernote,其他软件一概不允许安装,而我目前主要写字的软件还是UIysses,这个只专注于Apple平台的软件无法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实在让人讨厌。现在切换到Evernote码字几无可能,并且现在使用的Evernote美国版本想买个vip,但看了和国内版本的价格差距实在让人有点恼火。所以每天写字的工作仍然得换到MacOS平台上来。无法在办公环境下操作,这是最大的不方便,各位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交流。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6.html
之前低估了新环境对个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冲击,所以也导致了在阅读和写字方面无法按照之前的习惯正常进行。了能是年纪大的缘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在减弱,好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整,现在基本上工作生活的节奏上得到控制并调整到位。
新领导每个月会给我们买一本书,并要求读完后写一篇。这种任务式的规定也有利于养成好习惯。之前我也在每读一本书之后会写一篇,读书笔记也好、书评也好,后来随着每本书的阅读周期的加长导致读完后再写难度很大,因为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习惯一本以上的书同时开始,有时候两本,有时候三本以上,以后这种坏习惯会慢慢改掉。
加上每月的一本特定书需要阅读并写读后感,自己感兴趣的书可能会控制在每月不会超过两本。严格意义上来说每周一本书的强度并不高,但从目前的工作节奏上来说还是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来阅读,碎片化的阅读个人认为并不适合于大块头的书本,所以碎片化的阅读基本上集中在订阅的专栏和公众号阅读上,顺便说一句,手机阅读真是损坏眼镜的利器呀。
以后每次的读后感或者书评也会在公众号上发布,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平台上的文章同步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的同时维护更新,所以基本上还是以公众号为主要平台,请见谅。
近期阅读是书主要有「民主的细节」「拆掉你思维力的墙」「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公众号和专栏不再一一列举。如果可能的话仍然希望在阅读完没一本书之后做个思维导图,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方便后续回顾。
办公室的电脑上只装了个Evernote,其他软件一概不允许安装,而我目前主要写字的软件还是UIysses,这个只专注于Apple平台的软件无法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实在让人讨厌。现在切换到Evernote码字几无可能,并且现在使用的Evernote美国版本想买个vip,但看了和国内版本的价格差距实在让人有点恼火。所以每天写字的工作仍然得换到MacOS平台上来。无法在办公环境下操作,这是最大的不方便,各位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交流。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6.html
来,干了这杯高考砒霜
俗话说的好,干得了砒霜,上得了朝堂。又到一年高考时,按照惯例每年都会写一篇。
这两天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
高考了,提前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四年后你们会明白
你们今天的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颜值,还有你们家是不是要拆迁…高考只是决定你在哪个城市打王者荣耀,不过还是要好好考 ,大城市网速快。
配图如下:
很多人要说了,这是传递负能量,读书无用论。这是典型的工程狗们的自嗨,但是看着是不是很亲切?
而对于工作了几年后,经历了职场上的磨砺之后发现前半部分简直是人生的真理呀。
1
首先我并不认为高考无用,现实是,它真真切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尤其是对于山区或者农村的很多孩子来说,比如我自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好的大学,进入大城市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是能让你快速融入到的大城市的有效途径,当然拥有更多背景资源的孩子除外,但这毕竟是这几百万人的中极少数。
大量的考生依然来自于小城市甚至偏远地区,所以上面说的对于大多数人依然适用,即便实在2017年,和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不同。
要知道大城市里可不仅仅是网速快那么简单。
这里有更多机会,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教育、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城市配套服务,当然还有高企的房价。
2
在很多大城市的外来人员看来,在大城市生活并不易,竞争压力大,房价高,要想立足更是难上加难。
在工作几年后,周边的人都有车有房有存款,有些人生来就非富即贵,而自己还在苦苦挣扎,为了一个房子的首付早出晚归奋斗着。
这种横向的巨大差异让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所以新世相搞的「逃离北上广」活动一出,响应者云集,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从侧面反映,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情绪。
巨大的心里落差可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了,想想当初寒窗苦读十二载,辛辛苦苦努力拼搏好几年,不及人家倒腾一套房子赚的多。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怎么了。
3
延伸一下,现在还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现在的大城市对外来人员越来越不友好,也就是说,新生大学生想在大城市立足难度会越来越大,究其根源是社会阶层开始固化。
老一辈的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而他们的下一代,也称之为富二代,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老一辈的成果,生来就已经跻身社会上层。
从横向上来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重商社会,咱们这才哪到哪啊,和人家上百年还差的远呢,就开始说社会阶层固化;纵向上来说,改革开放不过才三十几年,第一代完成财富积累的人还在岗上呢,现在就谈阶层固化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了。
4
说回高考,高考到底有没有毒?当然有,看看每年上头条的毛坦厂中学,各种报道看了无不让人心塞。
每年都有人因为高考变得疯癫甚至家破人亡的。
高考对于而今的这些孩子,太重了。
高考可以成为走出大山、走出现状,走向大城市,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但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那条。
祝2017的学子们高考顺利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07.html
这两天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
高考了,提前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四年后你们会明白
你们今天的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颜值,还有你们家是不是要拆迁…高考只是决定你在哪个城市打王者荣耀,不过还是要好好考 ,大城市网速快。
配图如下:
很多人要说了,这是传递负能量,读书无用论。这是典型的工程狗们的自嗨,但是看着是不是很亲切?
而对于工作了几年后,经历了职场上的磨砺之后发现前半部分简直是人生的真理呀。
1
首先我并不认为高考无用,现实是,它真真切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尤其是对于山区或者农村的很多孩子来说,比如我自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好的大学,进入大城市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是能让你快速融入到的大城市的有效途径,当然拥有更多背景资源的孩子除外,但这毕竟是这几百万人的中极少数。
大量的考生依然来自于小城市甚至偏远地区,所以上面说的对于大多数人依然适用,即便实在2017年,和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不同。
要知道大城市里可不仅仅是网速快那么简单。
这里有更多机会,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教育、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城市配套服务,当然还有高企的房价。
2
在很多大城市的外来人员看来,在大城市生活并不易,竞争压力大,房价高,要想立足更是难上加难。
在工作几年后,周边的人都有车有房有存款,有些人生来就非富即贵,而自己还在苦苦挣扎,为了一个房子的首付早出晚归奋斗着。
这种横向的巨大差异让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所以新世相搞的「逃离北上广」活动一出,响应者云集,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从侧面反映,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情绪。
巨大的心里落差可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了,想想当初寒窗苦读十二载,辛辛苦苦努力拼搏好几年,不及人家倒腾一套房子赚的多。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怎么了。
3
延伸一下,现在还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现在的大城市对外来人员越来越不友好,也就是说,新生大学生想在大城市立足难度会越来越大,究其根源是社会阶层开始固化。
老一辈的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而他们的下一代,也称之为富二代,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老一辈的成果,生来就已经跻身社会上层。
从横向上来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重商社会,咱们这才哪到哪啊,和人家上百年还差的远呢,就开始说社会阶层固化;纵向上来说,改革开放不过才三十几年,第一代完成财富积累的人还在岗上呢,现在就谈阶层固化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了。
4
说回高考,高考到底有没有毒?当然有,看看每年上头条的毛坦厂中学,各种报道看了无不让人心塞。
每年都有人因为高考变得疯癫甚至家破人亡的。
高考对于而今的这些孩子,太重了。
高考可以成为走出大山、走出现状,走向大城市,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但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那条。
祝2017的学子们高考顺利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07.html
共享单车会再现自行车王国盛况吗?
其实共享单车的爆发实在2016年,其战争主要爆发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所以给大家的感触不如当初的在线打车软件大战来的深刻。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有了公租自行车的大背景下杀出来,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的方便性,没有公租自行车的固定取放车的规定,可以随时随地停放适用,加上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便利性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格局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不过在2017年的混战格局有所不同,膜拜和ofo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投放量基本饱和,在投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主攻方向将是运营,刚刚开年,2017年共享单车的大战有重复打车软件当年混战的盛况。
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2017年,这个清单还在不断增加中,诞生了不少只在中小城市运营的品牌。
以来这些后入局的品牌基本上在一线城市很难再有机会,那么就将眼光瞄准了二三线城市。
joojen(公众号:joojencom)对比了一下二三线城市的苏州和无锡两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情况,测试的是APP store下载排名靠前的几家共享单车,而已开通的情况对比如下
无锡:永安、哈罗、小鸣
苏州:永安
2017年雄心勃勃的ofo即将进入苏州市场,看来混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还将是2017年的主旋律。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新诞生的共享单车品牌,提供传统城市公租自行车的永安也加入这个行列,永安的品牌在全国的覆盖率应该是最广的,未来是否将传统公租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相融合还不得人知,目前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合并将是必然
从当初滴滴快的大战的不可开交到最后的走向合并的案例来看,共享单车市场不会一直这样野蛮生长下去。
毫无疑问的是,共享单车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传统的城市公租自行车停放点的固定和网点的稀少,适用不方便导致真正使用率不高。当然这种便利性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考验,北京上海等较早实施的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大量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扣留。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城市将会出台各种政策,互联网思维的这种颠覆性将倒逼各个城市在政策上做出调羹,阻力上来说比当初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要小很多。
毕竟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健康出行方式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乃至这个古老的自行车王国所倡导的。
无论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合并到少数几家巨头品牌下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充分竞争带来的结果。
共享单车未来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共享单车的充分竞争,让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越来越少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趋势得到了逆转。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共享单车的行列中来,随着二三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首要话题之后,健康出行这是必然的趋势。任何发达国家的人民在走向生活富裕过程中的案例已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野蛮生长的状况也将会终结,在大量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就是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面临转折的时候,现在随意停放的现状和大量单车被扣押的难题将得到缓解,城市极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划定区域供共享单车停放,当然,依然要比目前的城市公租自行车方便的多,或者公租自行车直接退出市场竞争。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82.html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有了公租自行车的大背景下杀出来,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的方便性,没有公租自行车的固定取放车的规定,可以随时随地停放适用,加上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便利性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格局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不过在2017年的混战格局有所不同,膜拜和ofo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投放量基本饱和,在投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主攻方向将是运营,刚刚开年,2017年共享单车的大战有重复打车软件当年混战的盛况。
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2017年,这个清单还在不断增加中,诞生了不少只在中小城市运营的品牌。
以来这些后入局的品牌基本上在一线城市很难再有机会,那么就将眼光瞄准了二三线城市。
joojen(公众号:joojencom)对比了一下二三线城市的苏州和无锡两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情况,测试的是APP store下载排名靠前的几家共享单车,而已开通的情况对比如下
无锡:永安、哈罗、小鸣
苏州:永安
2017年雄心勃勃的ofo即将进入苏州市场,看来混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还将是2017年的主旋律。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新诞生的共享单车品牌,提供传统城市公租自行车的永安也加入这个行列,永安的品牌在全国的覆盖率应该是最广的,未来是否将传统公租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相融合还不得人知,目前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合并将是必然
从当初滴滴快的大战的不可开交到最后的走向合并的案例来看,共享单车市场不会一直这样野蛮生长下去。
毫无疑问的是,共享单车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传统的城市公租自行车停放点的固定和网点的稀少,适用不方便导致真正使用率不高。当然这种便利性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考验,北京上海等较早实施的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大量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扣留。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城市将会出台各种政策,互联网思维的这种颠覆性将倒逼各个城市在政策上做出调羹,阻力上来说比当初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要小很多。
毕竟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健康出行方式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乃至这个古老的自行车王国所倡导的。
无论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合并到少数几家巨头品牌下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充分竞争带来的结果。
共享单车未来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共享单车的充分竞争,让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越来越少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趋势得到了逆转。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共享单车的行列中来,随着二三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首要话题之后,健康出行这是必然的趋势。任何发达国家的人民在走向生活富裕过程中的案例已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野蛮生长的状况也将会终结,在大量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就是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面临转折的时候,现在随意停放的现状和大量单车被扣押的难题将得到缓解,城市极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划定区域供共享单车停放,当然,依然要比目前的城市公租自行车方便的多,或者公租自行车直接退出市场竞争。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82.html
一款好产品一定是克制的
"没有一款产品叫做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无论做任何产品总得有所取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基本上就可以领先这个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两个身位,这个常识在很多领域均得到验证。近期的几件事情正好可以一起聊一聊。
1
支付宝有一颗玩社交的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老担心微信支付会取而代之,笔者观点认为,支付宝大可放心,微信永远不会成为一款支付工具。
而支付宝在多次尝试向社交领域进军未果之后,终于在上周祭出大招。没错,想走陌陌当年的突围路线,荷尔蒙经济。遭来一片讨伐之声,阿里的公关不是吃素的,面皮还是一贯的厚。直到最高官方媒体央视和新华社炮轰之后基本上表明了上层的态度之后,支付宝才真正转变思路。陌陌当年是个小创业公司,剑走偏锋当然可以,而支付宝坐拥几亿用户,背靠阿里巴巴大树,得有大企业的担当。所以此路完全行不通。
其实支付宝做社交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支付宝基本上成了个人手机钱包或者说电子钱包的代名词,说到钱包,也就是说里面放的是人们实实在在的钞票,其实这是个需要非常严肃对待的工具,只有在需要付款的时候才会打开的工具。请问谁会没事在自己的钱包里每天打开着跟人聊天互动?
而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就要克制的多,基本上迎合了用户的这种私密性需求的心理。
在微信的「我」按钮中在点开钱包,输入密码才可以进入钱包,进行操作查看或者支付行为。即便是强推微信支付的时候也只是在右上角的加号上面加了一个「收付款」的快捷方式。当然,你仍然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支付界面。
也就是说私密性很强的钱包这个工具和微信的社交功能被天然的隔离开来。
微信并没有将付款的进入界面直接放在首页来强推。这便是产品设计中的克制,当然微信的也是国内互联网唯一能拿的出手和国外一较高下的产品。
反观支付宝,你将各个功能体验一遍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2
回到笔者的老本行,房地产行业。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想将自己的目标群体所定位从8岁到80岁的所有群体,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我在看到很多房地产拿地方案后真的想笑,一会做刚需群体,一会做中高端人群,一会做富豪群体。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房地产早已过了圈个地刚劲混领土一浇就大把赚钱的时期。
万科公司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成就就是专注、克制,将目标人群锁定在白领阶层。不贪多,只要将一个群体服务好就足以做到行业第一。
那么你可能又要反驳说,你看绿城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苛刻到了极致,但为什么差点倒闭?
是的,以往绿城给人的映像就是品质过硬,绿化堪称行业翘楚。但依然没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几乎在所有城市的产品定位依然模糊。服务群体不明朗,你说直面万科,做白领阶层吧,他却做的是毛坯房。你说做高净值人群吧,产品设计明显又有很多不符合这些人群需求的地方。
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痛点显然不是价格敏感型,而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小区的整体档次水平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要点。私密性、周围人群的素质构成了这些要点。显然,最好的对标产品应该是核心地段的大平层,或者风景优美的别墅区。
而绿城除了埋头苦苦追求产品的品质以外,总是在目标群体上左右摇摆。这种一味追求产品品质的方法在粗旷式发展阶段是可行的,但当让地产进入白银时代,这种弊端立刻显现出来。
3
苏州有一家专门做定制木结构别墅的公司,从来不缺少订单,他们只做这一件事情,自然,目标群体相当单一,你看,人家依然做的非常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在这方面几乎成为了神,其对产品的克制几乎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苹果产品的价格贵、功能少从来都是竞争对手挤兑的说辞没,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这个行业 领袖。
当举国都在倡导工匠精神的时候,房地产人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工匠精神,笔者的理解可总结为五个字:克制、专注、慢。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1.html
无论做任何产品总得有所取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基本上就可以领先这个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两个身位,这个常识在很多领域均得到验证。近期的几件事情正好可以一起聊一聊。
1
支付宝有一颗玩社交的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老担心微信支付会取而代之,笔者观点认为,支付宝大可放心,微信永远不会成为一款支付工具。
而支付宝在多次尝试向社交领域进军未果之后,终于在上周祭出大招。没错,想走陌陌当年的突围路线,荷尔蒙经济。遭来一片讨伐之声,阿里的公关不是吃素的,面皮还是一贯的厚。直到最高官方媒体央视和新华社炮轰之后基本上表明了上层的态度之后,支付宝才真正转变思路。陌陌当年是个小创业公司,剑走偏锋当然可以,而支付宝坐拥几亿用户,背靠阿里巴巴大树,得有大企业的担当。所以此路完全行不通。
其实支付宝做社交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支付宝基本上成了个人手机钱包或者说电子钱包的代名词,说到钱包,也就是说里面放的是人们实实在在的钞票,其实这是个需要非常严肃对待的工具,只有在需要付款的时候才会打开的工具。请问谁会没事在自己的钱包里每天打开着跟人聊天互动?
而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就要克制的多,基本上迎合了用户的这种私密性需求的心理。
在微信的「我」按钮中在点开钱包,输入密码才可以进入钱包,进行操作查看或者支付行为。即便是强推微信支付的时候也只是在右上角的加号上面加了一个「收付款」的快捷方式。当然,你仍然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支付界面。
也就是说私密性很强的钱包这个工具和微信的社交功能被天然的隔离开来。
微信并没有将付款的进入界面直接放在首页来强推。这便是产品设计中的克制,当然微信的也是国内互联网唯一能拿的出手和国外一较高下的产品。
反观支付宝,你将各个功能体验一遍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2
回到笔者的老本行,房地产行业。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想将自己的目标群体所定位从8岁到80岁的所有群体,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我在看到很多房地产拿地方案后真的想笑,一会做刚需群体,一会做中高端人群,一会做富豪群体。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房地产早已过了圈个地刚劲混领土一浇就大把赚钱的时期。
万科公司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成就就是专注、克制,将目标人群锁定在白领阶层。不贪多,只要将一个群体服务好就足以做到行业第一。
那么你可能又要反驳说,你看绿城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苛刻到了极致,但为什么差点倒闭?
是的,以往绿城给人的映像就是品质过硬,绿化堪称行业翘楚。但依然没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几乎在所有城市的产品定位依然模糊。服务群体不明朗,你说直面万科,做白领阶层吧,他却做的是毛坯房。你说做高净值人群吧,产品设计明显又有很多不符合这些人群需求的地方。
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痛点显然不是价格敏感型,而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小区的整体档次水平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要点。私密性、周围人群的素质构成了这些要点。显然,最好的对标产品应该是核心地段的大平层,或者风景优美的别墅区。
而绿城除了埋头苦苦追求产品的品质以外,总是在目标群体上左右摇摆。这种一味追求产品品质的方法在粗旷式发展阶段是可行的,但当让地产进入白银时代,这种弊端立刻显现出来。
3
苏州有一家专门做定制木结构别墅的公司,从来不缺少订单,他们只做这一件事情,自然,目标群体相当单一,你看,人家依然做的非常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在这方面几乎成为了神,其对产品的克制几乎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苹果产品的价格贵、功能少从来都是竞争对手挤兑的说辞没,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这个行业 领袖。
当举国都在倡导工匠精神的时候,房地产人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工匠精神,笔者的理解可总结为五个字:克制、专注、慢。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1.html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