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022

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第 356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6 分钟







北京大兴机场在国庆节前的通航刷爆了朋友圈,这正好引出了国内的一些机场的话题,我将这些年关注的和机场相关的话正好可以在这次说一说了。

大兴机场是当年作为"一号工程"启动的,因为那是2014-2015年的一个国内大牛市,距离市场很近,相应的新闻信息关注的比较多。大兴机场是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一起提出来的,是相应的配套工程。

所以从选址到设计到开工建设,都是以无法无法想象的快速推进进行的,短短4年时间便通航。这是行政意志强干预下才能完成的,就连方案比选,最终也没有沿用任何一家的方案,而是法国机场的方案和扎哈哈迪德的方案作为联合体进行整合修改作为最终方案的。

对比之下,苏州的机场就是另一个极端案例,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新闻上的图片你已经看了很多了,这次我主要用上帝视角的谷歌地球截图来呈现,你看到的新闻图片大部分都是它的航站楼,全貌长这样





航站楼只是大兴机场很小的一部分,机场跑道,附属工程,轨道交通等还在假设中。

共5条跑道,左侧是军用跑道,中间三条应该是客运飞机跑道,右上角还有一条很明显跟其他跑道方向不一样的,可以作为货运专用跑道,这要看后期管理怎么调配了,总之,配置上毫无疑问是全球领先的了。

你可能注意到了,现在新建机场都有个特点,跑道平行居多,这和美国早期建的老机场不同。内地的跑道方向基本上都是朝着东南方向,这和季风气候有关。

另外,新建的干线枢纽机场基本上吞吐量都很大,不止一条跑道,那么航站楼布置也是和老机场不同的,像大兴机场这样的航站楼在中间,两侧分布跑道,可以为后期扩建预留空间。从上面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预留空间至少还可以新建2条跑道。

像目前正在建设的青岛胶东机场:





以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是和地铁高铁一起建设,应该是个综合交通枢纽,规模上仅次于大兴国际机场

当然,也有不少机场具有前瞻性规划的,当然也是很早采用这种设计方式的,为后期的扩建提供了可能。




杭州萧山机场,再建个两三条跑道,航站楼扩大个两倍是没有问题的。





南京禄口机场,预留的位置也很充分,航站楼还可以翻倍。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通航没几年的合肥新桥机场,由于客流量较小,才建了一条跑道和三分之一的航站楼,周边均作了土地预留,但是合肥是有一颗大城市的野心的,从个机场的规划上可见一斑。

有没有反面案例?当然有,规划建设较早的机场基本都可以拿出来说到说到。





上海虹桥机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建设的民用机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航站楼建在一边,旁边是跑道,后来要扩容,新建另一个跑道,航站楼不够了,在跑道的另外一次再建个T2航站楼。两个航站楼把跑道夹在中间,再无可能新建跑道来扩容,所以虹桥枢纽虽然是国内交通枢纽,空铁联运的典范。

但是虹桥机场的吞吐量已经饱和。于是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眼看着国内其他机场的每年吞吐量都在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增长,但是虹桥机场的排名却在年年被反超,已经干不过杭州萧山机场了。

上海的浦东机场靠近海边,虽然规模惊人,但是独木难支,所以近两年才有了上海第三机场的话题。





苏南硕放机场目前为仍然为军民合用,预留面积只能新建一条3200米跑道,航站楼面积收到军用设施的影响很难扩大,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军用设施搬迁,全部转为民用,南京、虹桥都这么干过。否则就会变成虹桥机场那样,跑道两侧分两个航站楼。苏南硕放机场之前由此受到种种限制,目前吞吐量仅为700万人次,连宁波机场都突破了1100万人次。

当然,还有一种机场建设理念是日本人发明的,以大阪关西机场为代表的,滨海而建的机场,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而影响飞机起降,视野也更好。





东京羽田机场,后扩建的跑道直接建在了海上了,日本多山,机场建在其他地方想必会受到诸多影响,还不如选在靠近核心区的海边。





大阪关西机场是94年投入运营,直接在海上建的一个人工岛上。





浦东机场99年建成,算是比较新的了,后来发现根本无法满足上海的增长需求于是不断建新的航站楼、跑道,还不够,建卫星厅,这也是很多机场目前采用的做法。普通机场已经建成5条跑道,东侧还在不断填海,加上中国商飞的试飞,应该还要新建一条跑道。





香港的新机场也是填海而建,老机场启德机场在市中心,我们经常在香港老电影或者电视上经常出现,市区就能看到庞然大物客机的画面,其实非常危险。





目前人工岛建机场的只有大连金州湾机场,厦门翔安机场是类似浦东机场做法,一部分填海而来。填海劳民伤财,一般不是无地可用的城市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说了这么多,机场的大概情况就这样,美国的基本都是老机场而且普遍不大,一个城市可能有几个机场。这是航空业起步较早的缘故。

国内航空业可以说开始起步,那么接下来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将会有机场,美国人乘飞机基本就在家门口像乘公交一样方便,那么国内乘飞机也会越来越便利,中国商飞的客机近两年就会大批量投运,大批量的订单只可能是在国内。同样,也会带动整个航空业蓬勃发展。

作为商务区的标杆,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想模仿虹桥,但是难度很大,因为在距离市中心建机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限高、拆迁等一系列 问题导致最终举步维艰。像苏南硕放机场这样这样距离市中心十几公里的机场都还没实现空铁联运,更不要说形成商务区了。


「 题图 By 谷歌地球」

推荐: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去买ARM?
上文: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管理中心化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98.html

微信和企业微信的尴尬走位

第 358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作为对标阿里钉钉的企业级办公软件——企业微信,发展数年以来,处境略显尴尬。

假设有这么个场景,你和一位陌生人初次见面,聊了一会后准备交换下联系方式,你是愿意加被人的企业微信还是别人的微信号呢?

现实中,据我观察,大部分交换的都是微信号,极少有交换企业微信号的。这就让企业微信尴尬了。

本想着缓解微信的办公功能束缚,将办公需求疏解到企业微信上,无奈,用户并不买账,即便企业微信在很多办公场景下比微信功能强大很多,但仍然无济于事。

我很早就注册了企业微信,包括企业号,后来企业号被合并到企业微信中,但从用户数量和知名度上,企业微信仍然落后钉钉很多。

聊到企业微信就不得不聊一下他的对标产品——钉钉,公司目前用的是企业微信,但是我试用了一段时间钉钉后,发现企业微信之所以未能赶超钉钉后来居上,正是继承了微信的那种产品上的克制,怎么不让用户反感,增加每个功能都小心翼翼,这也使得喜欢企业微信的人喜欢的无以复加,不喜欢的人也不喜欢的很彻底,比如老板一般都会喜欢钉钉,因为更能满足老板的那种控制欲。

虽然钉钉在功能上可能更加丰富,但是深入用过之后会发现企业微信用户体验会更加好一些。但是和微信相比,企业微信在功能上和使用便利性方面直接被秒杀,微信诞生较久,几乎是人人一个账号,功能上已经相当饱满,几乎变成了每个人生活的网上隐射。

国人交流不希望是简简单单的工作沟通,如果你的联系方式上还能展现你工作以外的一面,更能吸引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人愿意加微信而不是企业微信的缘故,你说这是一种窥探欲也好,想要更加立体的了解一个人也好。

总之,在目前的环境下,国人是无法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切割开的,这和国外本身就是有文化上的差异。

而企业微信鉴于前面提到的故事,功能增加上相对谨慎,丰富性上自然无法和微信相比,这种先入为主一时间很难改变。所以就造成了今天尴尬的局面,前有竞争对手,后有自家的一个老大哥无法逾越。

不过好在整个腾讯在2B方面正在加大资源倾斜,企业微信相信也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上的不断完善,是别人转移到企业微信的最原始的动
力。
微信圈子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一周密圈 小程序


「 题图 By priscilla du preez」

推荐:微信是一款好的办公工具么?
上文:社群新玩法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43.html

关于机场及航空

第 35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上一篇关于国内外机场规划建设的一些对比,其实落了一张图片,就是成都的老机场。

成都自古以来是蜀道难,但是航空业很发达,著名的成飞集团是国内重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商。民用航空自来也不差,客流量陆续攀升,上方的跑道和航站楼都是老的,后来发现一条跑道明显不够,那么在原机场边新建跑道是首选,悲剧的是原来机场周边没有预留土地,只能在2公里外的地方新建了一条跑道,中间还隔了一条城市主干道。从这个例子就看出来当初被逼的实在没办法。

程度目前新机场距离市区很远,在目前的双流机场东南方向,直线距离超过50公里,距离市中心也超过50公里。






大量的机场高速,轻轨、高铁均为新建,可谓是大手笔,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与日下流行的大虹桥枢纽模式完全相悖。因为程度北侧多为军用机场和测试飞机机场,基本没有新建民用机场的可能。

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代表的超级机场是有一种发展模式,但是,这并不适合所有城市,未来更多的应该是每个地级市的小型机场,由于人口的缘故,这些地级市的机场基本保持在较小的规模。也就是说,未来国内的机场布局应该会参照美国的那种多点式布局,而不是像大型、浦东机场这样单点式超级机场布局。当然一些超级城市配合建设超级机场是无可厚非的。

2015年的时候笔者就看好国内航空业发展,那是大兴机场刚刚立项,C919开始布局,那么,未来十年,必将是国内航空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高铁在未来几年基本上会实现每个城市通高铁,发达地区甚至是一个城市多个高铁站的局面,县级城市通高铁。而我国的航空业发展才刚刚起步。

主要受制于飞机制造业,购买飞机基本上被波音和空客把持,不仅价格高昂,产量也受限制,每年也只能造那么几架,那么中国商飞正是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未来他的产能基本上也只够国内使用,对外销售基本上是附带。

美国机场数量高达15000,而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场大概是3000多,还有很多是像无锡硕放机场那样军民合用的,民用功能完全无法释放。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人口中国是美国的3倍。按此比例来算,即便加上高铁的运力,也要建到和美国相当数量的机场,也就是说,国内机场数量要翻5倍。相应的,航班数量也应该是指数级的倍数。来,对比下美国和中国航班数量(密集恐惧症患者请绕行),注意沿海不少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航班。












从感观上来说,每到节假日(不要说春运了),各大告诉纷纷堵成狗,飞机高铁汽车一票难求就可以反映出,国内的出行需求的巨大缺口未能得到有效补充。

公路、铁路交通的大基建基本上进入中西部地区,热潮将渐渐退去,因为公路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占用耕地,这无论在国外还是在现在的国内,都是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而相对而言,建设机场的土地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最朴素的逻辑和小学算术题我想很容易理解。

而事实上,很多的动作已经开始,发改委今年批复开工了一大批"通用机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开始组建东部机场集团,鉴于自己的航空公司已久,目的正是想在航线上有更多话语权。


「 题图 By google baidu」

推荐:# 有一种文化叫奈飞
上文: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20.html

开学季的那些事

第 354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今年的开学有点特殊,9月1号是周末,所以,严格的来说,今天才是大多数学校正式开课的日子。

虽然已经告别学校多年,但是学校生活留个一个人的印象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虽然没有了上学时期的"严肃认真紧张活泼" 的氛围,但是陪小朋友们上学报道时的各种担忧,一分也没有减少。

开学最痛苦的意见事情莫不是,眼看着假期快要结束,暑假作业还没有开始做。这种焦虑是让人崩溃的,多半的开学综合征都是和暑期作业相关。

所以,每每这个时候,网上的代写作业服务就无比紧俏了,预约晚了往往无人接单,变成实实在在的悲剧。

这种开学季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莫过于升学的开学季。

那么这个日子意味着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周边都是完全陌生的人。甚至于人生中第一次背井离乡。

可能很多人会联系到外出上大学,拜托,那时远走高飞好么,哪有那么惨。

这种背进离乡来的如此之早,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对比我们这个年纪在干什么,现在多数学校初中一年级开始住宿,顶多每周回家一次。更有胜者,小学就开始上寄宿学校。

我无从体会这些还在们当时的感受,反正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囧逼的。每学期开学都无比紧张,更别说换个新学校了。

具体经常表现为紧张,多梦,盗汗,无食欲。

只要想着,这么快乐的两个月暑假,整整六十天敞开了撒欢的日子就这样无情的结束了,谁还吃得下去饭。再想想,未来的几个月将面对无穷经的上课、作业、考试,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所以,那时候的我是讨厌上学的,打从内心深处的讨厌,知道把大学上完后,心想终于不用上了。

特么出身社会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大学的开始,而且,不知道哪天就会蹦出来一个人给你上课,考试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课本的。

说了这么多恐怖的、不开心的开学季,但是总归还是有些开心的事情的。

一般新学期,家长都会给还在买新的衣服,甚至新的装备,iPhone iPad Mac一整套的那种。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世界触手可及。

到了新的学校,终于可以不用跟那几个讨厌的人整天探头不见低头见了。想想这新生活就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虽然有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理论一样适用于学校。

当然,新的学校可能也会带来新的男朋友/女朋友,这正是未知的未来的魅力所在。

虽然这些不确定的未来,从人的本能来说是排斥这种不确定性的,但是,依然会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存在这种不切定的未来之中,否则,只能原地打转还有什么意思。

往前冲吧,骚年。


「 题图 By pan-xiaozhen」

推荐:又是一年开学季
上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81.html

请镇定情绪,你没走错地方

第 31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本着每年用满两次改名限额,不要紧张,这是今年最后一次改名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写公众号,附带着做房地产,一说房地产,几乎所有圈外人都联想到售楼处里的售楼小姐。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售楼处里的知识地产公司一个部门——营销部。相关的部门甚至还有设计、工程、成本、行政、财务等,是个完整的公司公司编制,否则无法正常运转。

一般来说工程部门以人员众多、"素质偏低"著称,设计以捣糨糊不干实事著称,成本以克扣军饷著称。其实这都是误解。所以我准备写一个系列来扭住各位观众来也的这种观念。

就拿工程条线来说,虽然少则参建单位农民工几百到上千,但是地产公司部门内基本都是高学历,最低本科,211硕士现在基本成了标配。虽然整天和农民工、钢筋混凝土打交道,但是作为解决了现阶段中国大量就业为题的农民工大军,我看谁敢歧视这个群体,谁敢公开歧视就被认为政治不正确,这个被封为城市建造者的群体,虽然在表面上被得到应有的最终,但是在背地里,依然备受歧视。

而作为以他们为伍的我来说,更像一个包工头,虽然看上去人模狗样,但是并没有比他们更高级。所以即便在地产公司内部,表面上没有被人鄙视,但从心理上,依然是被人为「素质低下」群体。这在大多数地产企业来说是现状,即便在WD这样的企业,工程条线永远是嗓门最大,最强势的部门,依然被人暗地里以高级民工称呼。

这种鄙夷,让人不爽、压抑,在更多没有被足够重视的地产公司来说,工程人的处境更是让人堪忧。

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阶段,所有地产公司将高周转、现金流奉为上帝,所以一大波营销、成本、财务条线的人得以升迁,成为公司的很新领导层,一改往日工程系统独掌局面。但是,随着整个行业慢下来,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房子的时候,工程——这个执掌产品质量第一线的独特群体,将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那个时候,地产公司追求的将不再是规模、现金流,而是品质。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改名字,我相信,这一天将会到来。致力于做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包工头。



 「 题图 By Pavel Anoshin」


推荐: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上文:再不成长就该被团队抛弃了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焦虑不如自律」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111.html

当微信朋友圈不仅仅是朋友圈之后

第 32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4 分钟









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用第一台智能手机小米1开始了我的只能手机生活,当然,作为时刻关注互联网资讯的我来说,当然第一时间安装了微信。

在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发现这个APP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我的通讯录里不超过10个人,而且发个信息过去犹如石沉大海,还是得切换成QQ上才能联系到人,更不要说朋友圈什么的了,于是只能卸载。

就这样大概过了一年,在发现公司和朋友开始有人用微信之后才重新安装起来。这个时候惊讶的发现通讯录已经有上百人在使用微信了。当然,逐渐的,社交关系开始慢慢从QQ上转移到微信。

自从出了朋友圈功能后,这个新鲜的功能逐渐被人推崇,这大概是除了微博之后的另一个miniblog类功能,不同的是,朋友圈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不是你的微信好友是无法看到你的朋友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朋友圈的微博化。这大概也是被很多人推崇的原因,因为发的内容只在你的朋友之间流传。

而大多数的朋友圈发的内容依然是图片或者图片+一小段文字。俗话说的好,一图胜千言,以图片为根基的朋友圈,更具有观赏性,朋友之间还能评论点赞。一时间社交圈里诞生了不少手机摄影爱好者。他们热衷于拍出美好的图片分享在朋友圈和朋友们互动。

而今天的微信已经功能极大丰富,当然在使用场景上也大相径庭。

今天的微信成了商务人士的必备,职场的沟通标配。多数商务沟通是通过微信来进行,很显然,微信在商务场合比钉钉这样的专门针对企业开发的软件具有先天的便利性。因为微信除了能在一个公司内完成沟通,几乎毫无障碍的进行跨公司之间的沟通。

所以,在商务场景下,微信扮演者及其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几个协作方可以及其方便的拉个群进行沟通,在打破信息壁垒、增强沟通效率上起到的作用毋容置疑。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广告,就会有推广。当然,朋友圈成了绝佳的场所。

现在几乎所有的传统公司多会干的一件事情是,一旦有个什么活动,号召所有人进行朋友圈刷频分享。

要不说,传统行业总是比互联网行业慢半拍呢。这种做法其实对营销推广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会引起人的反感,君不见现在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么,早已没有当初的朋友圈令人向往,因为观赏性大打折扣。

为什么说这种推广并没有什么卵用呢。微信发展到今天,多数人为了工作生活分开,纷纷申请了小号。即便在一个号下面,不同场景下的联系人也被详细的分了组。

所以经常会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发现一个公司的都在朋友圈里发同一个推广文案。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这个刷频,会有极大的推广效果,一个人的朋友圈怎么也得几百人,这样一个个传递下去,根据facebook的六度分离理论,分分钟触达全中国、通向全世界。

这种一种假象,且不说通触达全中国、向全世界,可能这个文案只能在公司内部、更大一点的延伸到仅有的几个合作方那里,搞不好还被人家屏蔽了朋友圈。

虽然社交理论上是没有边界,但是认为的设置了边界,这种边界就是上面说到的小号、分组。由于朋友圈的开篇说到的特性,不同于微博。这就会导致原想的从朋友圈扩散出去的推广内容实际上实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打转。

这给同在朋友圈的领导一种刷爆朋友圈的假象。

所以说啊,学点传播学还是很有必要的,之前分享过的「小群效应」也有这方面的知识。



 「 题图 By Fancycrave」
 
推荐:小群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
上文: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困境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焦虑不如自律」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183.html

戒烟第十天

第 333篇文章

这是我第二次戒烟,因为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所以一切都来的那么不经意,而又顺理成章。

1月17日正式戒烟,导火索是扁桃体发炎高烧近40度,这次好像是大规模爆发,医院人满为患。戒烟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另一个原因是这两年发现心肺功能明显下降,这和长期吸烟有很大关系。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平时我烟瘾很大,每天少则一盒,多则两盒。这么大的烟瘾岂能说戒就戒?而且来的那么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身边的朋友表示不相信这是真的,以为我只是随便说说。

毕竟很多人都成天嚷嚷着戒烟,最终则没能戒掉。

戒烟最难的是头三关:72小时、一周、一个月。

今天是27号,也就是说,已经平稳度过了前面两个关头。第三个关头的这次可能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是春节。作为中国烟酒消耗最为集中的这一个月,和我的戒烟行动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如果能顺利挺过三个月,半年,基本上就可以具备永久戒烟的可能。

上一次的戒烟时间长达两年,记得那一次也是在一个很普通的下午,决定开始戒烟。

我不认为这种事是多么困难的,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做不好的,就看你有多大决心。而且戒烟这种事情只要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只需要足够的自律,对抗自己的那些不好的习惯和人本身原始的冲动就可以。

希望你我都能戒烟成功,变成更好的自己。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229.html

租房问题爆发并非就因为高房价

第 323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租房问题何以一触即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社会大讨论。

这被认为是房价上涨到一定阶段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民众认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只能租房,租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房租也越来越高。大家日子没法过了。

不出意外,后续关于租房的很多政策会出台。

这次的矛头不仅指向了租房企业,顺带把地产行业也黑了一把。房地产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几经沉浮,房地产被黑出了翔,早已成了个贬义词。

现在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干房地产的,只能弱弱的说一句,做工程的。

几年前强推的长租公寓被认为是一劳永逸解决地产问题和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良药,这是典型的新加坡模式。可惜国内老百姓并不买账,拥有自己的房子依然是民心所向,租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不信你去苏州工业园区转转。出租公寓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导致该区域住房短缺,房价暴涨。现在到了土地紧缺阶段了。

租房问题受到广泛讨论,更多的原因是,租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共鸣。民生问题俨然从购买蔓延到了租房。

排除一线城市不说,随着交通便利性增加,跨城作业已经成为越来越被接受的生活方式。 现实条件种种不可能在多个城市置业。我所处的长三角已经非常普遍。

就我个人来说,虽然买了房,但至今一直租房,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多个城市辗转,可以说是居无定所。

我这种情况是极端的例子,但比我稍好一点的情况是,即便不是长年累月租房,短期租房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导致了租房人群正在日益壮大。即便连高收入的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也说了有几十辆大巴往返沪杭。

我很喜欢美剧中很多人的生活状态,人家发达了很多年了,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

不会像咱们这样还在快速发展,快速变革带来一系列来不及解决的问题。

美剧中总让我想到一个词——活着。对,人家只关注怎样活着,完全不像我们这样拼搏向上每天像打了鸡血。人家只希望那样不痛不痒的活着,最多关心如何活的舒服点。看着好像心中没有了理想和抱负。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在看欧洲,有时北欧,那简直更丧。

人家房价不高吗?大城市比我们一线城市还高。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房价确实让很多人买不起房了,尤其像现在的一线城市,靠自己打拼买房谈何容易。但租房市场俨然不止存在于买不起房的一线城市,这是长期而且是广泛存在的市场。要说把租房问题完全归咎于高房价,我认为有待商榷。

元芳,你怎么看?



 「 题图 By 阿甘正传」
 
推荐: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上文:设置仪式感和付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焦虑不如自律」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151.html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第 350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Lucas Bellator」
这是直接将这句话放在了标题上,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标题党,这句话最多的流行在互联网行业。

由于互联网行业初创企业居多,这句话当然也是更多的针对初创企业,因为生死攸关。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的掌舵者,如果在战略上制定的方向出现偏差,那么即便多么努力也难改死掉的命运。之所以这句话在这个行业里被屡屡提及是因为有无数的案例躺在你面前,或者躺在投资人面前,这个行业也是风险投资异常繁荣的行业,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具有留学或者高学历背景,投资人对于战略上的要求自然也会更高一些。

放眼传统行业来说,在战斗力上真的可以被互联网企业秒杀,大概也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能生存下来的也都非等闲之辈。

说过2019年将更多的焦点放在更加细微的事情上,更加关注身边的变化,尽量避免写一些大的话题。聚焦到个人自身来说,过多的人都正在或者被动的从事着"无效"劳动,也就是上面说的战术上的勤奋,每天忙的团团转,天天加班,自己搞的很累,但是到头来,发现成果甚微。

可能很多人都要躺枪了。因为依据这一标准的话,真的没有几个人是在从事真正的有价值的劳动,也就是符合战略的劳动。

很多企业或者团队倡导的唯结果论,往往被认为是冷血无情,不讲人情的形象,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存本身就是非常残酷的。每个团队和企业都会指定各种KPI,但大部分时候,落到每个人身上的时候开始变得可有可无甚至不切实际。

而我更倾向于现在很多初创企业在使用当年OKR,从而避免陷入KPI怪圈。应用到个人身上也是非常适用的。

前面提到的一种是无效劳动,这是战略失误造成的无效劳动,即便你是要个进取、勤奋的人,依然无法获得好的收成。这样几年下来,往往是非常可怕的,不说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横向比较下来,和你身边的同龄人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另一种无效劳动来自于为了看上去勤奋而勤奋,可能在战略上方向是对的,但是并没有严格的去执行,每天忙的屁颠屁颠的,晚上加班走出办公室那一刻还不忘拍一张四十五度角的夜空,朋友圈下写着,又是异常充实的一天。这一种自我麻醉疗法。

有的人,是真的为了目标在每天坚持不懈的奋斗者,高强度的勤奋是为了更快的实现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的看上去很勤奋,只不过是让自己看上去很勤奋罢了。

这种在短期战略上依然是懒惰的表现。不信你就将你每天工作的时间做个统计,工作的成果做个统计,你会发现,忙了一天下来,并没有什么成果,并且大多数人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不会超过5个小时,这不是我在瞎说,是有统计依据的。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被归类为战术上的懒惰,即便在战术上看上去极其勤奋,但结果都不会太理想。

时刻告诫自己,你的战略目标在哪,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分解后的短期目标是什么(OKR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然后再去狠狠的执行,那么,这样的勤奋才是有意义的。

否则,都是在瞎扑腾。



推荐: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闲着
上文:微信是一款好的办公工具么?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46.html

愿你一直保持年轻

第 28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自从一人公司这个概念被推出来之后,现在个人成长或者说个人经营的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将一个人变成一个公司,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只有一个,你即是你的CEO,员工也是你。

自从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很多个人提升和经营的话题就很好理解了。每个公司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公司是蓬勃向上的青少年,健壮的中青年,还是不如垂暮老年。

我曾总结过,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学历、也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高精尖的学历和渊博的知识,哪怕是专业知识,但是要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这会让你一直处于孜孜以求的上升通道,而不是故步自封。即便那些拥有名校学历或者过硬知识储备的人,如果还是沉寂在原有的温床上不能自拔,很快就会垂垂老矣,被取代。

06年,关掉之前的网站后,在原有的服务器上用Wordpress程序搭建了一个博客,开始了写博客生涯,这一写就是12年,虽然中间几年写的很少,内容题材也从当初喜爱的互联网科技扩展到了个人提升、职场等跟身边更密切的领域。但一直没放弃对互联网的关注。

事实证明了互联网这个当初的小行业正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变成一种永恒的存在,这期间诞生了诸多新鲜的玩法和企业。到现在更是以重构传统行业的姿态傲视一切。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持续的关注和学习让人受益匪浅,国内目前大量的创新基本都诞生在这个行业,洗牌也来的比其他行业更快。这么长时间的关注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经济上的直接收获,甚至在别人看来,投入产出比更是不堪入目。但却让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方式更加多样。而这种趋势还在继续,甚至在加剧。

想保持长时间不间断的去了解、学习新的玩法,各中不乏很多金典案例可供复盘。而这仅凭一时的兴趣是无法坚持完成的,于是告诫自己,如果不去拥抱,接纳这些新事物,很快就会被隔离,被拍死在沙滩上。正如我在「再见,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感慨的那样。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再学习、不肯尝试。





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于尝试,愿你永远年轻。



 「 题图 ByLily Lvnatikk」
 
推荐:有趣比有用更受欢迎
上文:Facebook隐私事件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
 
本文由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