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2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之前开通了付费阅读功能,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用起来,因为思来想去,真的找不到使用它的理由。
微信自从用户数在国内称王之后,无论在腾讯内部还是在外部来看,都开始变得"傲慢",之前很多人称之为克制。连原来的CTO张志东也说微信需要一些外部声音,可见在内部被诟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而这种克制也让其付出了不少代价,在自媒体界曾经的王者——微信公众号,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写作者的盈利问题,硬生生逼走了不少用户,也诞生了不少新的超级平台,头部的有《得到》APP,当然,还有绕不开的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凭借简单粗暴的打法和不断的快速迭代,吸引了一大批写作者在其平台上,直接对公众号形成威胁。
记得Keso老师曾说过微信的这个付费功能做的太慢了,只能转到另一个平台去做付费专栏,那个一年多的专栏已经更新完毕后,微信这个产品仍然没有出来。原来的CTO张志东领导下的腾讯产品逻辑一直是,先解决从0到1的问题,再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现在出来的这个付费阅读功能,真是不尴不尬,有别于得到APP上的付费专栏,是每一篇文章设置一个付费金额,免费看前面一部分,后面一部分需要付费后才能阅读。
这用户体验也是没谁了!
我想请问,你会为了看半篇文章去付费么?反正我是不会的。得到上的付费专栏有的并不便宜,至少对于网络付费来说,很多课程是199块,但是购买的人依然很多,因为课程有大纲,平台有宣传,专栏作者是要求每天更新固定内容的,整个课程的内容其实在上线之前已经全部完成,只不过要在每天更新罢了。这样的专栏在品质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而公众号的这种单篇(半篇)付费,却毫无保障而言,用的只不过是作者的信用背书。所以这种形式可能比较适用于类似网络小说连载,或者资源类文章,付费给你看资源,不付费只能看前面的摘要。
但是这样一来,受众群体就会极其狭窄,最终导致这个产品的扑街。甚至于还不如直接抄得到APP做付费专栏来的契合实际。
微信这两年一来裹足不前,被很多人诟病,类似的逻辑,现在还开发了一个叫"视频号"的产品,说白了就是短视频功能,也将会是一个扑街产品。
朋友圈本身已经带了发送视频功能,外面有更强大的抖音、快手平台,玩法更丰富,人家为什么要用你的视频号呢,要命的是,现在还在玩所谓的"克制",要邀请开通后才能发短视频,纵观国内国外也是没谁了。
可以预见的是,微信正在一点一点的将之前积攒的优势一个个败掉,竞争对手如字节跳动应该是很开心的,不仅在夹缝中做大了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视频等众多现象级产品,现在直接扬帆出海,开辟另一个更大的战场了,连阿里的钉钉也得以弯道超车。
推荐:躬身入局,从学会一门叫「自学」的手艺开始
上文:聊聊股市的暴跌和疫情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542.html
2/12/2022
姗姗来迟的公众号付费阅读并没有什么卵用
特斯拉国产化的随想
第 362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7 分钟
2020年1月7日当天,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3 正式下线交付用户。深夜,我在「微信圈子」里记下了一条碎碎念。
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是具有光环的,选址临港自贸区,当年立项,当年投产,当年进国家新能源车补贴名单。其2019年初时特斯拉上海工厂曾轰动一时,彼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这是一家纯粹外商独资的汽车企业,史无前例,建厂的资金也基本上来自国内几大银行和上海当地企业。
也就是说,这是个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外商可以在国内独资成立车企,而特斯拉带来的只有他的品牌、管理和生产工艺,更重要的是他的供应链管理。其他一切均由上海当地给予支持。我没记错的话,建造这个工厂的正是上海建工集团。
汽车工业的另一条路
改革开放之处,关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时候曾有过争论,是采用市场换技术还是开放式竞争。后来你也看到了,均采用合资模式,第一个来的正是德国大众,成立了上海大众,一样是具有标志性的。
外资车企是不具备独立在国内生产汽车资格的,想要来国内发展,必须要与国内一家车企合资,目的正是扶持国内汽车工业,希望以市场换技术,能诞生国内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汽车工业。
然而30年下来,国内汽车工业仍然未见起色,眼瞅着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了,大街上跑的基本还是国外汽车品牌。
那么既然当初如此百般呵护仍然未能诞生一家想要的国内汽车企业,那么市场派开始占据上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际成功案例的,不仅诞生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还拥有国际最完整的产业链,正是来自国内电信产业的启示。
电信产业的启示
与汽车工业不同的是,电信产业一开始走的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化道路,顶端的诺基亚、爱立信与国内的华为、中兴充分竞争,并没有将国内这些企业打趴下,反而越来越强,30年下来,华为、中兴已经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甚至还有第二第三梯队企业。
整条产业链上来说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从芯片到末端设备,一应俱全。如果说这些可能让你不感冒,那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To B的业务,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感官直接的当属末端设备——手机。
仅仅在这个子领域里,国内依然诞生了华为、OPPO、VIVO、小米等可以和苹果三星参与全球竞争的品牌。
在功能机时代,是诺基亚的天下,一票的国外品牌,什么三星、摩托罗拉等等,国内品牌大部分被山寨机占领,即便早些年的「中华酷联」梯队依然无法跟人家抗衡。
直到一家手机将产业链移到中国,苹果的iPhone由富士康代工,全球的iPhone 基本全部由郑州富士康生产,早先由深圳富士康代工。
虽然苹果的供应链上很多也是其他国家品牌,最终这些供应链上的企业纷纷来到国内建厂,以高品控要求培训了一大批国内生产工人,供应链的国产化,带来的除了生产工艺,还有技术研发相关行业,同样经过30年的发展,手机行业从芯片到配到的充电器等周边设备,基本全部国产化,这整套在国内的供应链,正式华为、OPPO、小米们崛起的土壤和后勤保障。
正是这一整条产业链的培育发展,只需仅仅数年,就能小米们从无到有长成一家大品牌。
电动汽车的未来
之所以说特斯拉国产化是标志性事件,一来,官家也看出来,这么多年搞了这么多扶持电动汽车的政策,发现大家都是奔着享受国家补贴去的,并没有正儿八经或者破釜沉舟的去认真的发展这个产业。
包括传统汽车厂商和新成立的电动车厂商,很大一批公司均是基于这种利益驱动。
而特斯拉不同,从一诞生就是奔着只做电动车去的,哪怕前几年差点破产,也一样注重研发,甚至把所有电动车专利开发给全球来用,正是想繁荣整个产业链。
官家的意图也很明确,那些挂羊头卖狗肉骗补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狼真的来了,不好好做就会被干掉。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恨铁不成钢,倒逼整个产业链跟上国际步伐甚至是领先国际。
其实,早在2018年,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就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合资成立了用于生产特斯拉专用电池的工厂,特斯拉其实已经提前将很多供应链布局在中国,否则谈何当年开工当年量产。
特斯拉甚至在首发会上承诺,将在2020年全部实现国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特斯拉供应链都将在国内完成,这像极了如今的电信市场,当然,这也是官家想看到的。否则你以为为什么特斯拉为何能如此快速的在10个月完成投产,很大程度上在于官家给予的大力支持。
所以,才有了埃隆马斯克在首发会上说的「感谢上海政府」。
无论是市场还是国家动力上,中国都将在未来几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二来,可以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兑现入世承诺,以后行走江湖也增加有底气了不是。
再者,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国内的石油大量依赖进口,油价居高不下,一旦成功切换成电动,那么石油需求量将大大下降。相比较石油只能从别人那买,还要等人家挖出来,运过来,还要用美元结算。电可就大不一样了。国内发电的渠道很多,而且不需要进口,水电、风电、煤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等,均能满足用电需求。
减少化工产业链,还可以在环保上大受裨益。这几年你可能都感受到了,各地都在强力抓环保,治理环境污染。
现在正是入手时机吗
由于2020正有购车计划,于是顺便比较了一下燃油车和电动车。电动车是未来几年趋势,在5年内应该普及率会达到惊人的比例,尤其在大城市。
买电动车首要考虑的依然是充电便利性问题,里程焦虑是电动车主的通病。
现阶段,市政公共充电桩比例严重无法和加油站比例抗衡,即便在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但是在一线城市我看了未来特斯拉这样的车企准备建的充电站,基本在这些城市内使用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未来布局较大的可能是像南京、杭州、这样的较大城市,我顺便搜索了一下苏州,充电站数量屈指可数,也就是说,即便你在苏州这样量级的城市,2020年购买电动车,充电依然不是非常方便,但是如果另外配上家庭充电桩,应该可以满足城市通勤需求,顺便说一下,国产的特斯拉3不再赠送家庭充电桩,需要另外付费购买。
那么卡在2020年这个时间点上,购买电动车依然需要慎重。如果你作为城市通勤使用,可以即刻入手,但如果你要经常跨市甚至跨省驾车,那么按照目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来说,你会非常焦虑,这是市政充电站数量不足所带来的,但相信3-5年后,这种焦虑会随着充电站密度增加和续航里程的增加而消失。
到那时候,电动汽车将是你购车的首选。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现在这几千万辆的燃油车怎么办,传统车企还要继续生产燃油汽车吗?市场已经给出了回应。从2019年开始,国内新汽车销售首次出现下跌,二手车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
「 题图 By Afif Kusuma」
推荐: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上文:躬身入局,从学会一门叫「自学」的手艺开始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73.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7 分钟
2020年1月7日当天,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3 正式下线交付用户。深夜,我在「微信圈子」里记下了一条碎碎念。
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是具有光环的,选址临港自贸区,当年立项,当年投产,当年进国家新能源车补贴名单。其2019年初时特斯拉上海工厂曾轰动一时,彼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这是一家纯粹外商独资的汽车企业,史无前例,建厂的资金也基本上来自国内几大银行和上海当地企业。
也就是说,这是个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外商可以在国内独资成立车企,而特斯拉带来的只有他的品牌、管理和生产工艺,更重要的是他的供应链管理。其他一切均由上海当地给予支持。我没记错的话,建造这个工厂的正是上海建工集团。
汽车工业的另一条路
改革开放之处,关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时候曾有过争论,是采用市场换技术还是开放式竞争。后来你也看到了,均采用合资模式,第一个来的正是德国大众,成立了上海大众,一样是具有标志性的。
外资车企是不具备独立在国内生产汽车资格的,想要来国内发展,必须要与国内一家车企合资,目的正是扶持国内汽车工业,希望以市场换技术,能诞生国内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汽车工业。
然而30年下来,国内汽车工业仍然未见起色,眼瞅着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了,大街上跑的基本还是国外汽车品牌。
那么既然当初如此百般呵护仍然未能诞生一家想要的国内汽车企业,那么市场派开始占据上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际成功案例的,不仅诞生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还拥有国际最完整的产业链,正是来自国内电信产业的启示。
电信产业的启示
与汽车工业不同的是,电信产业一开始走的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化道路,顶端的诺基亚、爱立信与国内的华为、中兴充分竞争,并没有将国内这些企业打趴下,反而越来越强,30年下来,华为、中兴已经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甚至还有第二第三梯队企业。
整条产业链上来说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从芯片到末端设备,一应俱全。如果说这些可能让你不感冒,那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To B的业务,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感官直接的当属末端设备——手机。
仅仅在这个子领域里,国内依然诞生了华为、OPPO、VIVO、小米等可以和苹果三星参与全球竞争的品牌。
在功能机时代,是诺基亚的天下,一票的国外品牌,什么三星、摩托罗拉等等,国内品牌大部分被山寨机占领,即便早些年的「中华酷联」梯队依然无法跟人家抗衡。
直到一家手机将产业链移到中国,苹果的iPhone由富士康代工,全球的iPhone 基本全部由郑州富士康生产,早先由深圳富士康代工。
虽然苹果的供应链上很多也是其他国家品牌,最终这些供应链上的企业纷纷来到国内建厂,以高品控要求培训了一大批国内生产工人,供应链的国产化,带来的除了生产工艺,还有技术研发相关行业,同样经过30年的发展,手机行业从芯片到配到的充电器等周边设备,基本全部国产化,这整套在国内的供应链,正式华为、OPPO、小米们崛起的土壤和后勤保障。
正是这一整条产业链的培育发展,只需仅仅数年,就能小米们从无到有长成一家大品牌。
电动汽车的未来
之所以说特斯拉国产化是标志性事件,一来,官家也看出来,这么多年搞了这么多扶持电动汽车的政策,发现大家都是奔着享受国家补贴去的,并没有正儿八经或者破釜沉舟的去认真的发展这个产业。
包括传统汽车厂商和新成立的电动车厂商,很大一批公司均是基于这种利益驱动。
而特斯拉不同,从一诞生就是奔着只做电动车去的,哪怕前几年差点破产,也一样注重研发,甚至把所有电动车专利开发给全球来用,正是想繁荣整个产业链。
官家的意图也很明确,那些挂羊头卖狗肉骗补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狼真的来了,不好好做就会被干掉。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恨铁不成钢,倒逼整个产业链跟上国际步伐甚至是领先国际。
其实,早在2018年,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就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合资成立了用于生产特斯拉专用电池的工厂,特斯拉其实已经提前将很多供应链布局在中国,否则谈何当年开工当年量产。
特斯拉甚至在首发会上承诺,将在2020年全部实现国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特斯拉供应链都将在国内完成,这像极了如今的电信市场,当然,这也是官家想看到的。否则你以为为什么特斯拉为何能如此快速的在10个月完成投产,很大程度上在于官家给予的大力支持。
所以,才有了埃隆马斯克在首发会上说的「感谢上海政府」。
无论是市场还是国家动力上,中国都将在未来几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
二来,可以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兑现入世承诺,以后行走江湖也增加有底气了不是。
再者,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国内的石油大量依赖进口,油价居高不下,一旦成功切换成电动,那么石油需求量将大大下降。相比较石油只能从别人那买,还要等人家挖出来,运过来,还要用美元结算。电可就大不一样了。国内发电的渠道很多,而且不需要进口,水电、风电、煤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等,均能满足用电需求。
减少化工产业链,还可以在环保上大受裨益。这几年你可能都感受到了,各地都在强力抓环保,治理环境污染。
现在正是入手时机吗
由于2020正有购车计划,于是顺便比较了一下燃油车和电动车。电动车是未来几年趋势,在5年内应该普及率会达到惊人的比例,尤其在大城市。
买电动车首要考虑的依然是充电便利性问题,里程焦虑是电动车主的通病。
现阶段,市政公共充电桩比例严重无法和加油站比例抗衡,即便在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但是在一线城市我看了未来特斯拉这样的车企准备建的充电站,基本在这些城市内使用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未来布局较大的可能是像南京、杭州、这样的较大城市,我顺便搜索了一下苏州,充电站数量屈指可数,也就是说,即便你在苏州这样量级的城市,2020年购买电动车,充电依然不是非常方便,但是如果另外配上家庭充电桩,应该可以满足城市通勤需求,顺便说一下,国产的特斯拉3不再赠送家庭充电桩,需要另外付费购买。
那么卡在2020年这个时间点上,购买电动车依然需要慎重。如果你作为城市通勤使用,可以即刻入手,但如果你要经常跨市甚至跨省驾车,那么按照目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来说,你会非常焦虑,这是市政充电站数量不足所带来的,但相信3-5年后,这种焦虑会随着充电站密度增加和续航里程的增加而消失。
到那时候,电动汽车将是你购车的首选。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现在这几千万辆的燃油车怎么办,传统车企还要继续生产燃油汽车吗?市场已经给出了回应。从2019年开始,国内新汽车销售首次出现下跌,二手车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
「 题图 By Afif Kusuma」
推荐: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上文:躬身入局,从学会一门叫「自学」的手艺开始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73.html
如果要说管理,那就先从管理自身开始吧
第 382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 图 ryunosuke kikuno」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早期乔布斯的一段话,"公司大了之后,很多人就把"管理"当成了工作本身,他们认为只要遵循流程和纪律,就能奇迹般的取得成功。"
说实话,重温这段话的时候,每每令人后背发凉,现在很多公司,哪怕是几百人的小公司,中层高层张口闭口,茶余饭后就是管理方法。特别是很多老板从第一线打拼出来的,对管理更是膜拜,说是中了管理学的毒毫不夸张。这些老板的特点,公司规模稍微大点之后,感觉发展遇到瓶颈,自身认知到了天花板,需要去某某商学院深造一下,这种为老板们开设的商学院课程费用一般相对高昂,因为他们的目标群体并不在乎这点钱,在乎的是,上了这个管理课能帮助他的公司解决问题。
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某老板就是遇到上面说到的困境,学了商学院课程后回去开始将学到的各种管理方法用到公司日常管理,每两年,公司就被他干关门了。这真不是段子,是现实中的很多案例。
如果对管理上了瘾,是很可怕的,对于任何规模的一家公司都是挺可怕的意见事情,很多公司在做大了之后,怀念创业时期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刻舟求剑。我们不要奢望一家公司到了上万人的规模,还想着像几个人的小公司那样来管理。
但要防微杜渐的正是在公司大了之后,出现开头乔老爷当年说的那种情况,或者可以统称为大公司病,很多老板都是致力于解决大公司病,那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还是关注产品本身。亦如埃隆马斯克多说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是一家做产品的公司,那么要将更多的着力点聚焦在产品本身,切记管理上瘾,在当下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是做产品的公司,真正做虚拟经济的公司屈指可数,哪怕是金融业,也都是拿产品说话的。更不要说大量的实体企业了。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公司管理本身而不是自己的产品上,当然会有大公司病。
那些看了几本管理学书,张口闭口跟你谈管理的老板或者中高层,建议保持一定距离。你可以很容易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管理高手,如果一个自称管理者,自己的日常作息时间、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你会相信他能管理好一家公司么?虽然这样说有点武断,但是比较容易快速区分。真正的管理高手从不轻言谈管理,他们都更关注产品本身,管理是工具,是要用它来解决问题。
如果要论管理,那么先管理好自己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说是不。
推荐:按下生活的重启键
上文:十年小米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615.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 图 ryunosuke kikuno」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早期乔布斯的一段话,"公司大了之后,很多人就把"管理"当成了工作本身,他们认为只要遵循流程和纪律,就能奇迹般的取得成功。"
说实话,重温这段话的时候,每每令人后背发凉,现在很多公司,哪怕是几百人的小公司,中层高层张口闭口,茶余饭后就是管理方法。特别是很多老板从第一线打拼出来的,对管理更是膜拜,说是中了管理学的毒毫不夸张。这些老板的特点,公司规模稍微大点之后,感觉发展遇到瓶颈,自身认知到了天花板,需要去某某商学院深造一下,这种为老板们开设的商学院课程费用一般相对高昂,因为他们的目标群体并不在乎这点钱,在乎的是,上了这个管理课能帮助他的公司解决问题。
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某老板就是遇到上面说到的困境,学了商学院课程后回去开始将学到的各种管理方法用到公司日常管理,每两年,公司就被他干关门了。这真不是段子,是现实中的很多案例。
如果对管理上了瘾,是很可怕的,对于任何规模的一家公司都是挺可怕的意见事情,很多公司在做大了之后,怀念创业时期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刻舟求剑。我们不要奢望一家公司到了上万人的规模,还想着像几个人的小公司那样来管理。
但要防微杜渐的正是在公司大了之后,出现开头乔老爷当年说的那种情况,或者可以统称为大公司病,很多老板都是致力于解决大公司病,那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还是关注产品本身。亦如埃隆马斯克多说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是一家做产品的公司,那么要将更多的着力点聚焦在产品本身,切记管理上瘾,在当下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是做产品的公司,真正做虚拟经济的公司屈指可数,哪怕是金融业,也都是拿产品说话的。更不要说大量的实体企业了。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公司管理本身而不是自己的产品上,当然会有大公司病。
那些看了几本管理学书,张口闭口跟你谈管理的老板或者中高层,建议保持一定距离。你可以很容易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管理高手,如果一个自称管理者,自己的日常作息时间、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你会相信他能管理好一家公司么?虽然这样说有点武断,但是比较容易快速区分。真正的管理高手从不轻言谈管理,他们都更关注产品本身,管理是工具,是要用它来解决问题。
如果要论管理,那么先管理好自己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说是不。
推荐:按下生活的重启键
上文:十年小米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615.html
躬身入局,从学会一门叫「自学」的手艺开始
第 361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5分钟
在2020年到来之前,我在「得到」APP上新加入了两个内容的学习,说实话,自从得到APP上线后就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面,不时打开看看总会有新的惊喜。
无独有偶,这两天被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的年度演讲刷屏了,不喜欢的人开始臭骂罗振宇又是在贩卖焦虑,新时代的精神传销,这两天倒是有不少大佬开始撰文力挺罗振宇,认为是在做正确的是,积极的事,传递的是正向价值观。
记得罗胖前年的年度演讲放了一个书单,直接导致过年前那些书都卖断货,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得到APP这两年日渐壮大,很多牛逼的人物都在得到上开设相应课程,说明人家是做对了的。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在得到APP上的,大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追求自我提高的一群人。
今年get到一个点就是下图显示的,来自曾国藩的「躬身入局」。
具体不清楚这词啥意思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或者建议你看一下罗振宇年度演讲的相关章节。
躬身入局
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在2019年底之际,我给自己开的一个新课题——重新系统学一遍Python编程语言。
Python其实是个比较老的编程语言,这两年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热,焕发了第二春。
初次了解Python其实是因为豆瓣,当初国内网站里最有调性的一个,也是唯一个用Python开发的网站。大学里教授的C语言,后自学了PHP,具有C语言基础的人学PHP相对更加容易,很多语法以及书写规范都相近,而Python却大不相同,连一个空格都是被严格要求的。但是其严格要求的结果是,代码更加简洁优雅,用业内的话就是「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我虽然简单了解过Python的一些基本语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用Python写过程序,当然的,很快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而由于这些年一直从事的是和程序基本绝缘的工作,鲜有机会再重新接触代码,很快连C语言和PHP基本也都还给书本了。
2019年还有个网络事件就是李笑来老师在Github上发布了他的另一本书——《自学是门手艺》,曾长时间占据Github分享榜首位置。
这本书的奇葩之处是,从学Python入手来介绍自学这门手艺。结合我本身正在做的一个事情,于是决定撸一遍这本书。
自学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自学不仅仅是一门手艺,大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教会了一个人怎么去学习,上过大学的人大概都知道,你从事的工作所用的技能又有多少是你在大学时期学到的呢。
甚至大概有70%以上的人从事的,完全是跟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背离的工作。那么要想在毕业后还能在这个社会混下去,就必须要学会「自学」这项基本技能。
要知道,扎心的数据是,这个社会上其实80%以上的人是未上过大学的,官方统计的数据其实更高。
那么,这么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很多生存、赚钱技能都是靠后天自学习得。
自学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刚需。
下图是印象笔记和新榜共同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上的「识力」和「自我学习」榜,可见二者是高度重合的。
在这个高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谁都不想被落下,被年轻一辈拍死在沙滩上,于是这些提供学习内容的公众号便脱颖而出了。
入局只是开始
如果你也想测试一下你是否还具备自学能力,那么我倒是也建议你撸一遍《自学是门手艺》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是被支配还是在支配别人。链接如下:
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书,这是发布在戏称为全球最大同性恋社交网站的Github上,Github是个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代码分享网站,由于上面基本上集中的都是码农,而这个工种又基本上都是男性为主,故有此戏称。
互联网从业者应该最具备分享精神和自学精神的一群,他们很多人都是未经过高等教育,一样成为行业翘楚的人。自己写的代码分享出去并供别人免费使用,交流,改进,甚至进化。让Github成为了IT圈子里无人不知并且大部分人都会去用的一个网站。
其实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打开这个网址的那一刻,你的自学之路就已经开始了,你想要顺利的阅读这本书,那么你需要熟悉Github如何操作,搭建本地Python环境和Jupyter文本环境,否则,你不可能顺利阅读到第二章节。
即使学会了也不过是个开始,只有将学到的内容付诸实际,解决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那才是真的有用、有价值,否则,就会像我之前的经历一样,虽然早些年已经学过了,但还是要返回头来重新学一遍,相信我,这种感觉并不好。就像你上学时学了十几年英语,毕业后从未使用过,猛然出国旅游发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不要说读一本英文原著了。
入局者,才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入局才只是开始。
「 题图 By 得到,印象笔记」
推荐:碎片化的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上文:2020年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63.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5分钟
在2020年到来之前,我在「得到」APP上新加入了两个内容的学习,说实话,自从得到APP上线后就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面,不时打开看看总会有新的惊喜。
无独有偶,这两天被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的年度演讲刷屏了,不喜欢的人开始臭骂罗振宇又是在贩卖焦虑,新时代的精神传销,这两天倒是有不少大佬开始撰文力挺罗振宇,认为是在做正确的是,积极的事,传递的是正向价值观。
记得罗胖前年的年度演讲放了一个书单,直接导致过年前那些书都卖断货,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得到APP这两年日渐壮大,很多牛逼的人物都在得到上开设相应课程,说明人家是做对了的。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在得到APP上的,大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追求自我提高的一群人。
今年get到一个点就是下图显示的,来自曾国藩的「躬身入局」。
具体不清楚这词啥意思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或者建议你看一下罗振宇年度演讲的相关章节。
躬身入局
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在2019年底之际,我给自己开的一个新课题——重新系统学一遍Python编程语言。
Python其实是个比较老的编程语言,这两年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热,焕发了第二春。
初次了解Python其实是因为豆瓣,当初国内网站里最有调性的一个,也是唯一个用Python开发的网站。大学里教授的C语言,后自学了PHP,具有C语言基础的人学PHP相对更加容易,很多语法以及书写规范都相近,而Python却大不相同,连一个空格都是被严格要求的。但是其严格要求的结果是,代码更加简洁优雅,用业内的话就是「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我虽然简单了解过Python的一些基本语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用Python写过程序,当然的,很快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而由于这些年一直从事的是和程序基本绝缘的工作,鲜有机会再重新接触代码,很快连C语言和PHP基本也都还给书本了。
2019年还有个网络事件就是李笑来老师在Github上发布了他的另一本书——《自学是门手艺》,曾长时间占据Github分享榜首位置。
这本书的奇葩之处是,从学Python入手来介绍自学这门手艺。结合我本身正在做的一个事情,于是决定撸一遍这本书。
自学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自学不仅仅是一门手艺,大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教会了一个人怎么去学习,上过大学的人大概都知道,你从事的工作所用的技能又有多少是你在大学时期学到的呢。
甚至大概有70%以上的人从事的,完全是跟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背离的工作。那么要想在毕业后还能在这个社会混下去,就必须要学会「自学」这项基本技能。
要知道,扎心的数据是,这个社会上其实80%以上的人是未上过大学的,官方统计的数据其实更高。
那么,这么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很多生存、赚钱技能都是靠后天自学习得。
自学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刚需。
下图是印象笔记和新榜共同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上的「识力」和「自我学习」榜,可见二者是高度重合的。
在这个高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谁都不想被落下,被年轻一辈拍死在沙滩上,于是这些提供学习内容的公众号便脱颖而出了。
入局只是开始
如果你也想测试一下你是否还具备自学能力,那么我倒是也建议你撸一遍《自学是门手艺》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是被支配还是在支配别人。链接如下:
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书,这是发布在戏称为全球最大同性恋社交网站的Github上,Github是个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代码分享网站,由于上面基本上集中的都是码农,而这个工种又基本上都是男性为主,故有此戏称。
互联网从业者应该最具备分享精神和自学精神的一群,他们很多人都是未经过高等教育,一样成为行业翘楚的人。自己写的代码分享出去并供别人免费使用,交流,改进,甚至进化。让Github成为了IT圈子里无人不知并且大部分人都会去用的一个网站。
其实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打开这个网址的那一刻,你的自学之路就已经开始了,你想要顺利的阅读这本书,那么你需要熟悉Github如何操作,搭建本地Python环境和Jupyter文本环境,否则,你不可能顺利阅读到第二章节。
即使学会了也不过是个开始,只有将学到的内容付诸实际,解决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那才是真的有用、有价值,否则,就会像我之前的经历一样,虽然早些年已经学过了,但还是要返回头来重新学一遍,相信我,这种感觉并不好。就像你上学时学了十几年英语,毕业后从未使用过,猛然出国旅游发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不要说读一本英文原著了。
入局者,才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入局才只是开始。
「 题图 By 得到,印象笔记」
推荐:碎片化的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上文:2020年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63.html
靠「长期主义」赢得未来,避免被短期焦虑支配
第 36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这两年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采用长期主义来指导日常的行为。
投资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投资股票,大概买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要想战胜自己忍住不买、不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买定离手长期持有的人注定是少数,大量的股民甚至机构投资者都是在「炒股」。如果你信奉长期主义,那么就不会在意短期的上涨或者下跌。
图:网络
搞投资的人大概都在网上或者书上看过类似这张图片,即便连巴菲特这样的股市大亨,财富大量增长也基本上是在60岁以后。
所以你看,前几十年虽然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和60岁以后增长的财富还是没法比。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投资的本质是在你具有大量的本金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不是动不动想着翻倍,那只会徒增烦恼。
意思已经很简单明了,你得有足够的时长,这也是长期主义的朴素表述。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奔跑,跟时间赛跑,跟身边的人赛跑,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社会的巨变是不可持续的,总会冷却下来,在「新常态」指导下,正式要让大伙适应这种逐渐冷却的过程。从西方的经验来看,人家甚至经济不怎么增长也习以为常,日子照样过,只不过状态不同罢了。
信奉长期主义会让人心存平静,不在着急忙慌,走的也会更加从容。
比如,一直以来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职位、更高收入奋力拼搏,大部分人是不关注自己的健康的。看了上面的文字你会发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你的出发点会大有不同,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你的健康将直接决定你能活多大岁数。如果你自己都无法保证能活的够久,那今天所拼搏赚来的估计还不够在医院躺三个月的。
信奉长期主义会让你从更加长远的规划,来指导眼下的行为,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个月,一年,乃至五年。当你的眼光放的更长,很多眼下焦虑的事情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不信你可以试试。
现在很多公司也在从长期主义出发来经营一下公司,亚马逊就会其中之一,虽然年年亏损,但是股价却一直飙升,长期以来,每年一封创始人的致股东信看来起了作用,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七的公司活不过50年,百分之五十的公司活不过十年,看起来很残酷,但这是统计学给出的事实。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公司也开始信奉长期主义了吧,要做百年企业不是说做就做的。这个一个人你选择走什么样的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荐: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上文:你需要从看疫情动态的焦虑中抽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506.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这两年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采用长期主义来指导日常的行为。
投资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投资股票,大概买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要想战胜自己忍住不买、不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买定离手长期持有的人注定是少数,大量的股民甚至机构投资者都是在「炒股」。如果你信奉长期主义,那么就不会在意短期的上涨或者下跌。
图:网络
搞投资的人大概都在网上或者书上看过类似这张图片,即便连巴菲特这样的股市大亨,财富大量增长也基本上是在60岁以后。
所以你看,前几十年虽然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和60岁以后增长的财富还是没法比。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投资的本质是在你具有大量的本金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不是动不动想着翻倍,那只会徒增烦恼。
意思已经很简单明了,你得有足够的时长,这也是长期主义的朴素表述。
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奔跑,跟时间赛跑,跟身边的人赛跑,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社会的巨变是不可持续的,总会冷却下来,在「新常态」指导下,正式要让大伙适应这种逐渐冷却的过程。从西方的经验来看,人家甚至经济不怎么增长也习以为常,日子照样过,只不过状态不同罢了。
信奉长期主义会让人心存平静,不在着急忙慌,走的也会更加从容。
比如,一直以来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职位、更高收入奋力拼搏,大部分人是不关注自己的健康的。看了上面的文字你会发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你的出发点会大有不同,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你的健康将直接决定你能活多大岁数。如果你自己都无法保证能活的够久,那今天所拼搏赚来的估计还不够在医院躺三个月的。
信奉长期主义会让你从更加长远的规划,来指导眼下的行为,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个月,一年,乃至五年。当你的眼光放的更长,很多眼下焦虑的事情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不信你可以试试。
现在很多公司也在从长期主义出发来经营一下公司,亚马逊就会其中之一,虽然年年亏损,但是股价却一直飙升,长期以来,每年一封创始人的致股东信看来起了作用,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七的公司活不过50年,百分之五十的公司活不过十年,看起来很残酷,但这是统计学给出的事实。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公司也开始信奉长期主义了吧,要做百年企业不是说做就做的。这个一个人你选择走什么样的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荐: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上文:你需要从看疫情动态的焦虑中抽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506.html
高频远胜量大理论无处不在
第 37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 题图 By katerina radvanska」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每天1公里计划,跑步的门槛确实很高,首先,你得看天气,下雨天不太适合,这江南的梅雨天,基本上被砍掉50%,其次,还是得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早上还是晚上。我一般选择晚上,但是,晚上的时间最不可控。有时候开会,有时候加班,有时应酬等等,都无法保证时间能空出来。而早上意味着要早起,跑完还要洗漱,最主要的我不认为造成的肌肉是适合长时间剧烈运动的。
很多上班族或者工作比较忙的人,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立志成为一个长跑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想达到健身、瘦身的目的。
于是很多人为了达到像我这样的目标,可能每周跑1-2次,每次跑足一周的量也是常有的事。从结果来看,这并不理想,每当甩着赘肉吐着舌头往前奔的时候,总有一种马上就会瘦下来,瘦成闪电的错觉。但是每每上称的时候,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就像王小波说的,生活其实就是个缓慢被锤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认为理所当然。很多人就此放弃,被迫接受现实。甚至认为自己是个无法坚持目标的人,自信心被锤击的碎一地。
我想从过往的经历中寻找灵感,我依稀记得写过高频动作的相关理论,是的。
我在「2018过了1/6,也该hard一下了」一文中讲过学到的「高频远胜量大」的理论,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屡试不爽的理论,当时主要是我在高频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感受,用在健身上同样毫无违和感。
所以我决定调整这种容易饱受打击的方式,每天做一点微运动或者适量的运动,比每周跑一次长跑可能对身体的塑造效果会更加有用。
江南各市逐渐入梅,这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雨水增多,可能每周都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加上这三十多度的气温,空气都变得粘稠,生活到处充斥着湿漉漉。即便隔三差五会艳阳高照,但空气湿度并没有什么改善。这种特有的江南梅雨天,对跑步者是一种打击,但我到更愿意相信,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长跑者,并不会收到这些雨水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马拉松或者半马跑着,在雨中慢跑,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现实,身体受冷,路面湿滑,极易造成伤病。所以出于本能,「雨天不适合跑步」成为共识。
那么要想达到高频低量的目标,在这种天气里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健身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更多的对天气和场地要求不高的健身方式,甚至在室内就能完成的,有很多健身方式徒手或者借助简单的器械就能完成。这种低门槛的健身,可能更加容易增强一个人对于健身的自信。
不信你也试试吧。
推荐:真正的高手,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上文:除了胜利,已经别无选择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579.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 题图 By katerina radvanska」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每天1公里计划,跑步的门槛确实很高,首先,你得看天气,下雨天不太适合,这江南的梅雨天,基本上被砍掉50%,其次,还是得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早上还是晚上。我一般选择晚上,但是,晚上的时间最不可控。有时候开会,有时候加班,有时应酬等等,都无法保证时间能空出来。而早上意味着要早起,跑完还要洗漱,最主要的我不认为造成的肌肉是适合长时间剧烈运动的。
很多上班族或者工作比较忙的人,可能都面临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立志成为一个长跑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想达到健身、瘦身的目的。
于是很多人为了达到像我这样的目标,可能每周跑1-2次,每次跑足一周的量也是常有的事。从结果来看,这并不理想,每当甩着赘肉吐着舌头往前奔的时候,总有一种马上就会瘦下来,瘦成闪电的错觉。但是每每上称的时候,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就像王小波说的,生活其实就是个缓慢被锤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认为理所当然。很多人就此放弃,被迫接受现实。甚至认为自己是个无法坚持目标的人,自信心被锤击的碎一地。
我想从过往的经历中寻找灵感,我依稀记得写过高频动作的相关理论,是的。
我在「2018过了1/6,也该hard一下了」一文中讲过学到的「高频远胜量大」的理论,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屡试不爽的理论,当时主要是我在高频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感受,用在健身上同样毫无违和感。
所以我决定调整这种容易饱受打击的方式,每天做一点微运动或者适量的运动,比每周跑一次长跑可能对身体的塑造效果会更加有用。
江南各市逐渐入梅,这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雨水增多,可能每周都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加上这三十多度的气温,空气都变得粘稠,生活到处充斥着湿漉漉。即便隔三差五会艳阳高照,但空气湿度并没有什么改善。这种特有的江南梅雨天,对跑步者是一种打击,但我到更愿意相信,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长跑者,并不会收到这些雨水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马拉松或者半马跑着,在雨中慢跑,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现实,身体受冷,路面湿滑,极易造成伤病。所以出于本能,「雨天不适合跑步」成为共识。
那么要想达到高频低量的目标,在这种天气里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健身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更多的对天气和场地要求不高的健身方式,甚至在室内就能完成的,有很多健身方式徒手或者借助简单的器械就能完成。这种低门槛的健身,可能更加容易增强一个人对于健身的自信。
不信你也试试吧。
推荐:真正的高手,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上文:除了胜利,已经别无选择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579.html
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第 356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6 分钟
北京大兴机场在国庆节前的通航刷爆了朋友圈,这正好引出了国内的一些机场的话题,我将这些年关注的和机场相关的话正好可以在这次说一说了。
大兴机场是当年作为"一号工程"启动的,因为那是2014-2015年的一个国内大牛市,距离市场很近,相应的新闻信息关注的比较多。大兴机场是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一起提出来的,是相应的配套工程。
所以从选址到设计到开工建设,都是以无法无法想象的快速推进进行的,短短4年时间便通航。这是行政意志强干预下才能完成的,就连方案比选,最终也没有沿用任何一家的方案,而是法国机场的方案和扎哈哈迪德的方案作为联合体进行整合修改作为最终方案的。
对比之下,苏州的机场就是另一个极端案例,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新闻上的图片你已经看了很多了,这次我主要用上帝视角的谷歌地球截图来呈现,你看到的新闻图片大部分都是它的航站楼,全貌长这样
航站楼只是大兴机场很小的一部分,机场跑道,附属工程,轨道交通等还在假设中。
共5条跑道,左侧是军用跑道,中间三条应该是客运飞机跑道,右上角还有一条很明显跟其他跑道方向不一样的,可以作为货运专用跑道,这要看后期管理怎么调配了,总之,配置上毫无疑问是全球领先的了。
你可能注意到了,现在新建机场都有个特点,跑道平行居多,这和美国早期建的老机场不同。内地的跑道方向基本上都是朝着东南方向,这和季风气候有关。
另外,新建的干线枢纽机场基本上吞吐量都很大,不止一条跑道,那么航站楼布置也是和老机场不同的,像大兴机场这样的航站楼在中间,两侧分布跑道,可以为后期扩建预留空间。从上面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预留空间至少还可以新建2条跑道。
像目前正在建设的青岛胶东机场:
以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是和地铁高铁一起建设,应该是个综合交通枢纽,规模上仅次于大兴国际机场
当然,也有不少机场具有前瞻性规划的,当然也是很早采用这种设计方式的,为后期的扩建提供了可能。
杭州萧山机场,再建个两三条跑道,航站楼扩大个两倍是没有问题的。
南京禄口机场,预留的位置也很充分,航站楼还可以翻倍。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通航没几年的合肥新桥机场,由于客流量较小,才建了一条跑道和三分之一的航站楼,周边均作了土地预留,但是合肥是有一颗大城市的野心的,从个机场的规划上可见一斑。
有没有反面案例?当然有,规划建设较早的机场基本都可以拿出来说到说到。
上海虹桥机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建设的民用机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航站楼建在一边,旁边是跑道,后来要扩容,新建另一个跑道,航站楼不够了,在跑道的另外一次再建个T2航站楼。两个航站楼把跑道夹在中间,再无可能新建跑道来扩容,所以虹桥枢纽虽然是国内交通枢纽,空铁联运的典范。
但是虹桥机场的吞吐量已经饱和。于是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眼看着国内其他机场的每年吞吐量都在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增长,但是虹桥机场的排名却在年年被反超,已经干不过杭州萧山机场了。
上海的浦东机场靠近海边,虽然规模惊人,但是独木难支,所以近两年才有了上海第三机场的话题。
苏南硕放机场目前为仍然为军民合用,预留面积只能新建一条3200米跑道,航站楼面积收到军用设施的影响很难扩大,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军用设施搬迁,全部转为民用,南京、虹桥都这么干过。否则就会变成虹桥机场那样,跑道两侧分两个航站楼。苏南硕放机场之前由此受到种种限制,目前吞吐量仅为700万人次,连宁波机场都突破了1100万人次。
当然,还有一种机场建设理念是日本人发明的,以大阪关西机场为代表的,滨海而建的机场,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而影响飞机起降,视野也更好。
东京羽田机场,后扩建的跑道直接建在了海上了,日本多山,机场建在其他地方想必会受到诸多影响,还不如选在靠近核心区的海边。
大阪关西机场是94年投入运营,直接在海上建的一个人工岛上。
浦东机场99年建成,算是比较新的了,后来发现根本无法满足上海的增长需求于是不断建新的航站楼、跑道,还不够,建卫星厅,这也是很多机场目前采用的做法。普通机场已经建成5条跑道,东侧还在不断填海,加上中国商飞的试飞,应该还要新建一条跑道。
香港的新机场也是填海而建,老机场启德机场在市中心,我们经常在香港老电影或者电视上经常出现,市区就能看到庞然大物客机的画面,其实非常危险。
目前人工岛建机场的只有大连金州湾机场,厦门翔安机场是类似浦东机场做法,一部分填海而来。填海劳民伤财,一般不是无地可用的城市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说了这么多,机场的大概情况就这样,美国的基本都是老机场而且普遍不大,一个城市可能有几个机场。这是航空业起步较早的缘故。
国内航空业可以说开始起步,那么接下来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将会有机场,美国人乘飞机基本就在家门口像乘公交一样方便,那么国内乘飞机也会越来越便利,中国商飞的客机近两年就会大批量投运,大批量的订单只可能是在国内。同样,也会带动整个航空业蓬勃发展。
作为商务区的标杆,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想模仿虹桥,但是难度很大,因为在距离市中心建机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限高、拆迁等一系列 问题导致最终举步维艰。像苏南硕放机场这样这样距离市中心十几公里的机场都还没实现空铁联运,更不要说形成商务区了。
「 题图 By 谷歌地球」
推荐: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去买ARM?
上文: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管理中心化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98.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6 分钟
北京大兴机场在国庆节前的通航刷爆了朋友圈,这正好引出了国内的一些机场的话题,我将这些年关注的和机场相关的话正好可以在这次说一说了。
大兴机场是当年作为"一号工程"启动的,因为那是2014-2015年的一个国内大牛市,距离市场很近,相应的新闻信息关注的比较多。大兴机场是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一起提出来的,是相应的配套工程。
所以从选址到设计到开工建设,都是以无法无法想象的快速推进进行的,短短4年时间便通航。这是行政意志强干预下才能完成的,就连方案比选,最终也没有沿用任何一家的方案,而是法国机场的方案和扎哈哈迪德的方案作为联合体进行整合修改作为最终方案的。
对比之下,苏州的机场就是另一个极端案例,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新闻上的图片你已经看了很多了,这次我主要用上帝视角的谷歌地球截图来呈现,你看到的新闻图片大部分都是它的航站楼,全貌长这样
航站楼只是大兴机场很小的一部分,机场跑道,附属工程,轨道交通等还在假设中。
共5条跑道,左侧是军用跑道,中间三条应该是客运飞机跑道,右上角还有一条很明显跟其他跑道方向不一样的,可以作为货运专用跑道,这要看后期管理怎么调配了,总之,配置上毫无疑问是全球领先的了。
你可能注意到了,现在新建机场都有个特点,跑道平行居多,这和美国早期建的老机场不同。内地的跑道方向基本上都是朝着东南方向,这和季风气候有关。
另外,新建的干线枢纽机场基本上吞吐量都很大,不止一条跑道,那么航站楼布置也是和老机场不同的,像大兴机场这样的航站楼在中间,两侧分布跑道,可以为后期扩建预留空间。从上面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预留空间至少还可以新建2条跑道。
像目前正在建设的青岛胶东机场:
以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是和地铁高铁一起建设,应该是个综合交通枢纽,规模上仅次于大兴国际机场
当然,也有不少机场具有前瞻性规划的,当然也是很早采用这种设计方式的,为后期的扩建提供了可能。
杭州萧山机场,再建个两三条跑道,航站楼扩大个两倍是没有问题的。
南京禄口机场,预留的位置也很充分,航站楼还可以翻倍。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通航没几年的合肥新桥机场,由于客流量较小,才建了一条跑道和三分之一的航站楼,周边均作了土地预留,但是合肥是有一颗大城市的野心的,从个机场的规划上可见一斑。
有没有反面案例?当然有,规划建设较早的机场基本都可以拿出来说到说到。
上海虹桥机场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建设的民用机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航站楼建在一边,旁边是跑道,后来要扩容,新建另一个跑道,航站楼不够了,在跑道的另外一次再建个T2航站楼。两个航站楼把跑道夹在中间,再无可能新建跑道来扩容,所以虹桥枢纽虽然是国内交通枢纽,空铁联运的典范。
但是虹桥机场的吞吐量已经饱和。于是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眼看着国内其他机场的每年吞吐量都在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增长,但是虹桥机场的排名却在年年被反超,已经干不过杭州萧山机场了。
上海的浦东机场靠近海边,虽然规模惊人,但是独木难支,所以近两年才有了上海第三机场的话题。
苏南硕放机场目前为仍然为军民合用,预留面积只能新建一条3200米跑道,航站楼面积收到军用设施的影响很难扩大,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军用设施搬迁,全部转为民用,南京、虹桥都这么干过。否则就会变成虹桥机场那样,跑道两侧分两个航站楼。苏南硕放机场之前由此受到种种限制,目前吞吐量仅为700万人次,连宁波机场都突破了1100万人次。
当然,还有一种机场建设理念是日本人发明的,以大阪关西机场为代表的,滨海而建的机场,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而影响飞机起降,视野也更好。
东京羽田机场,后扩建的跑道直接建在了海上了,日本多山,机场建在其他地方想必会受到诸多影响,还不如选在靠近核心区的海边。
大阪关西机场是94年投入运营,直接在海上建的一个人工岛上。
浦东机场99年建成,算是比较新的了,后来发现根本无法满足上海的增长需求于是不断建新的航站楼、跑道,还不够,建卫星厅,这也是很多机场目前采用的做法。普通机场已经建成5条跑道,东侧还在不断填海,加上中国商飞的试飞,应该还要新建一条跑道。
香港的新机场也是填海而建,老机场启德机场在市中心,我们经常在香港老电影或者电视上经常出现,市区就能看到庞然大物客机的画面,其实非常危险。
目前人工岛建机场的只有大连金州湾机场,厦门翔安机场是类似浦东机场做法,一部分填海而来。填海劳民伤财,一般不是无地可用的城市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说了这么多,机场的大概情况就这样,美国的基本都是老机场而且普遍不大,一个城市可能有几个机场。这是航空业起步较早的缘故。
国内航空业可以说开始起步,那么接下来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将会有机场,美国人乘飞机基本就在家门口像乘公交一样方便,那么国内乘飞机也会越来越便利,中国商飞的客机近两年就会大批量投运,大批量的订单只可能是在国内。同样,也会带动整个航空业蓬勃发展。
作为商务区的标杆,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想模仿虹桥,但是难度很大,因为在距离市中心建机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限高、拆迁等一系列 问题导致最终举步维艰。像苏南硕放机场这样这样距离市中心十几公里的机场都还没实现空铁联运,更不要说形成商务区了。
「 题图 By 谷歌地球」
推荐: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去买ARM?
上文: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管理中心化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98.html
微信和企业微信的尴尬走位
第 358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作为对标阿里钉钉的企业级办公软件——企业微信,发展数年以来,处境略显尴尬。
假设有这么个场景,你和一位陌生人初次见面,聊了一会后准备交换下联系方式,你是愿意加被人的企业微信还是别人的微信号呢?
现实中,据我观察,大部分交换的都是微信号,极少有交换企业微信号的。这就让企业微信尴尬了。
本想着缓解微信的办公功能束缚,将办公需求疏解到企业微信上,无奈,用户并不买账,即便企业微信在很多办公场景下比微信功能强大很多,但仍然无济于事。
我很早就注册了企业微信,包括企业号,后来企业号被合并到企业微信中,但从用户数量和知名度上,企业微信仍然落后钉钉很多。
聊到企业微信就不得不聊一下他的对标产品——钉钉,公司目前用的是企业微信,但是我试用了一段时间钉钉后,发现企业微信之所以未能赶超钉钉后来居上,正是继承了微信的那种产品上的克制,怎么不让用户反感,增加每个功能都小心翼翼,这也使得喜欢企业微信的人喜欢的无以复加,不喜欢的人也不喜欢的很彻底,比如老板一般都会喜欢钉钉,因为更能满足老板的那种控制欲。
虽然钉钉在功能上可能更加丰富,但是深入用过之后会发现企业微信用户体验会更加好一些。但是和微信相比,企业微信在功能上和使用便利性方面直接被秒杀,微信诞生较久,几乎是人人一个账号,功能上已经相当饱满,几乎变成了每个人生活的网上隐射。
国人交流不希望是简简单单的工作沟通,如果你的联系方式上还能展现你工作以外的一面,更能吸引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人愿意加微信而不是企业微信的缘故,你说这是一种窥探欲也好,想要更加立体的了解一个人也好。
总之,在目前的环境下,国人是无法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切割开的,这和国外本身就是有文化上的差异。
而企业微信鉴于前面提到的故事,功能增加上相对谨慎,丰富性上自然无法和微信相比,这种先入为主一时间很难改变。所以就造成了今天尴尬的局面,前有竞争对手,后有自家的一个老大哥无法逾越。
不过好在整个腾讯在2B方面正在加大资源倾斜,企业微信相信也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上的不断完善,是别人转移到企业微信的最原始的动
力。
微信圈子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一周密圈 小程序
「 题图 By priscilla du preez」
推荐:微信是一款好的办公工具么?
上文:社群新玩法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43.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作为对标阿里钉钉的企业级办公软件——企业微信,发展数年以来,处境略显尴尬。
假设有这么个场景,你和一位陌生人初次见面,聊了一会后准备交换下联系方式,你是愿意加被人的企业微信还是别人的微信号呢?
现实中,据我观察,大部分交换的都是微信号,极少有交换企业微信号的。这就让企业微信尴尬了。
本想着缓解微信的办公功能束缚,将办公需求疏解到企业微信上,无奈,用户并不买账,即便企业微信在很多办公场景下比微信功能强大很多,但仍然无济于事。
我很早就注册了企业微信,包括企业号,后来企业号被合并到企业微信中,但从用户数量和知名度上,企业微信仍然落后钉钉很多。
聊到企业微信就不得不聊一下他的对标产品——钉钉,公司目前用的是企业微信,但是我试用了一段时间钉钉后,发现企业微信之所以未能赶超钉钉后来居上,正是继承了微信的那种产品上的克制,怎么不让用户反感,增加每个功能都小心翼翼,这也使得喜欢企业微信的人喜欢的无以复加,不喜欢的人也不喜欢的很彻底,比如老板一般都会喜欢钉钉,因为更能满足老板的那种控制欲。
虽然钉钉在功能上可能更加丰富,但是深入用过之后会发现企业微信用户体验会更加好一些。但是和微信相比,企业微信在功能上和使用便利性方面直接被秒杀,微信诞生较久,几乎是人人一个账号,功能上已经相当饱满,几乎变成了每个人生活的网上隐射。
国人交流不希望是简简单单的工作沟通,如果你的联系方式上还能展现你工作以外的一面,更能吸引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人愿意加微信而不是企业微信的缘故,你说这是一种窥探欲也好,想要更加立体的了解一个人也好。
总之,在目前的环境下,国人是无法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切割开的,这和国外本身就是有文化上的差异。
而企业微信鉴于前面提到的故事,功能增加上相对谨慎,丰富性上自然无法和微信相比,这种先入为主一时间很难改变。所以就造成了今天尴尬的局面,前有竞争对手,后有自家的一个老大哥无法逾越。
不过好在整个腾讯在2B方面正在加大资源倾斜,企业微信相信也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上的不断完善,是别人转移到企业微信的最原始的动
力。
微信圈子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一周密圈 小程序
「 题图 By priscilla du preez」
推荐:微信是一款好的办公工具么?
上文:社群新玩法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43.html
关于机场及航空
第 357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上一篇关于国内外机场规划建设的一些对比,其实落了一张图片,就是成都的老机场。
成都自古以来是蜀道难,但是航空业很发达,著名的成飞集团是国内重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商。民用航空自来也不差,客流量陆续攀升,上方的跑道和航站楼都是老的,后来发现一条跑道明显不够,那么在原机场边新建跑道是首选,悲剧的是原来机场周边没有预留土地,只能在2公里外的地方新建了一条跑道,中间还隔了一条城市主干道。从这个例子就看出来当初被逼的实在没办法。
程度目前新机场距离市区很远,在目前的双流机场东南方向,直线距离超过50公里,距离市中心也超过50公里。
大量的机场高速,轻轨、高铁均为新建,可谓是大手笔,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与日下流行的大虹桥枢纽模式完全相悖。因为程度北侧多为军用机场和测试飞机机场,基本没有新建民用机场的可能。
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代表的超级机场是有一种发展模式,但是,这并不适合所有城市,未来更多的应该是每个地级市的小型机场,由于人口的缘故,这些地级市的机场基本保持在较小的规模。也就是说,未来国内的机场布局应该会参照美国的那种多点式布局,而不是像大型、浦东机场这样单点式超级机场布局。当然一些超级城市配合建设超级机场是无可厚非的。
2015年的时候笔者就看好国内航空业发展,那是大兴机场刚刚立项,C919开始布局,那么,未来十年,必将是国内航空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高铁在未来几年基本上会实现每个城市通高铁,发达地区甚至是一个城市多个高铁站的局面,县级城市通高铁。而我国的航空业发展才刚刚起步。
主要受制于飞机制造业,购买飞机基本上被波音和空客把持,不仅价格高昂,产量也受限制,每年也只能造那么几架,那么中国商飞正是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未来他的产能基本上也只够国内使用,对外销售基本上是附带。
美国机场数量高达15000,而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场大概是3000多,还有很多是像无锡硕放机场那样军民合用的,民用功能完全无法释放。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人口中国是美国的3倍。按此比例来算,即便加上高铁的运力,也要建到和美国相当数量的机场,也就是说,国内机场数量要翻5倍。相应的,航班数量也应该是指数级的倍数。来,对比下美国和中国航班数量(密集恐惧症患者请绕行),注意沿海不少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航班。
从感观上来说,每到节假日(不要说春运了),各大告诉纷纷堵成狗,飞机高铁汽车一票难求就可以反映出,国内的出行需求的巨大缺口未能得到有效补充。
公路、铁路交通的大基建基本上进入中西部地区,热潮将渐渐退去,因为公路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占用耕地,这无论在国外还是在现在的国内,都是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而相对而言,建设机场的土地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最朴素的逻辑和小学算术题我想很容易理解。
而事实上,很多的动作已经开始,发改委今年批复开工了一大批"通用机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开始组建东部机场集团,鉴于自己的航空公司已久,目的正是想在航线上有更多话语权。
「 题图 By google baidu」
推荐:# 有一种文化叫奈飞
上文: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20.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上一篇关于国内外机场规划建设的一些对比,其实落了一张图片,就是成都的老机场。
成都自古以来是蜀道难,但是航空业很发达,著名的成飞集团是国内重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商。民用航空自来也不差,客流量陆续攀升,上方的跑道和航站楼都是老的,后来发现一条跑道明显不够,那么在原机场边新建跑道是首选,悲剧的是原来机场周边没有预留土地,只能在2公里外的地方新建了一条跑道,中间还隔了一条城市主干道。从这个例子就看出来当初被逼的实在没办法。
程度目前新机场距离市区很远,在目前的双流机场东南方向,直线距离超过50公里,距离市中心也超过50公里。
大量的机场高速,轻轨、高铁均为新建,可谓是大手笔,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与日下流行的大虹桥枢纽模式完全相悖。因为程度北侧多为军用机场和测试飞机机场,基本没有新建民用机场的可能。
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代表的超级机场是有一种发展模式,但是,这并不适合所有城市,未来更多的应该是每个地级市的小型机场,由于人口的缘故,这些地级市的机场基本保持在较小的规模。也就是说,未来国内的机场布局应该会参照美国的那种多点式布局,而不是像大型、浦东机场这样单点式超级机场布局。当然一些超级城市配合建设超级机场是无可厚非的。
2015年的时候笔者就看好国内航空业发展,那是大兴机场刚刚立项,C919开始布局,那么,未来十年,必将是国内航空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高铁在未来几年基本上会实现每个城市通高铁,发达地区甚至是一个城市多个高铁站的局面,县级城市通高铁。而我国的航空业发展才刚刚起步。
主要受制于飞机制造业,购买飞机基本上被波音和空客把持,不仅价格高昂,产量也受限制,每年也只能造那么几架,那么中国商飞正是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未来他的产能基本上也只够国内使用,对外销售基本上是附带。
美国机场数量高达15000,而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场大概是3000多,还有很多是像无锡硕放机场那样军民合用的,民用功能完全无法释放。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人口中国是美国的3倍。按此比例来算,即便加上高铁的运力,也要建到和美国相当数量的机场,也就是说,国内机场数量要翻5倍。相应的,航班数量也应该是指数级的倍数。来,对比下美国和中国航班数量(密集恐惧症患者请绕行),注意沿海不少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航班。
从感观上来说,每到节假日(不要说春运了),各大告诉纷纷堵成狗,飞机高铁汽车一票难求就可以反映出,国内的出行需求的巨大缺口未能得到有效补充。
公路、铁路交通的大基建基本上进入中西部地区,热潮将渐渐退去,因为公路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占用耕地,这无论在国外还是在现在的国内,都是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而相对而言,建设机场的土地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最朴素的逻辑和小学算术题我想很容易理解。
而事实上,很多的动作已经开始,发改委今年批复开工了一大批"通用机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开始组建东部机场集团,鉴于自己的航空公司已久,目的正是想在航线上有更多话语权。
「 题图 By google baidu」
推荐:# 有一种文化叫奈飞
上文:从大兴机场通航所想到的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420.html
开学季的那些事
第 354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今年的开学有点特殊,9月1号是周末,所以,严格的来说,今天才是大多数学校正式开课的日子。
虽然已经告别学校多年,但是学校生活留个一个人的印象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虽然没有了上学时期的"严肃认真紧张活泼" 的氛围,但是陪小朋友们上学报道时的各种担忧,一分也没有减少。
开学最痛苦的意见事情莫不是,眼看着假期快要结束,暑假作业还没有开始做。这种焦虑是让人崩溃的,多半的开学综合征都是和暑期作业相关。
所以,每每这个时候,网上的代写作业服务就无比紧俏了,预约晚了往往无人接单,变成实实在在的悲剧。
这种开学季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莫过于升学的开学季。
那么这个日子意味着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周边都是完全陌生的人。甚至于人生中第一次背井离乡。
可能很多人会联系到外出上大学,拜托,那时远走高飞好么,哪有那么惨。
这种背进离乡来的如此之早,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对比我们这个年纪在干什么,现在多数学校初中一年级开始住宿,顶多每周回家一次。更有胜者,小学就开始上寄宿学校。
我无从体会这些还在们当时的感受,反正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囧逼的。每学期开学都无比紧张,更别说换个新学校了。
具体经常表现为紧张,多梦,盗汗,无食欲。
只要想着,这么快乐的两个月暑假,整整六十天敞开了撒欢的日子就这样无情的结束了,谁还吃得下去饭。再想想,未来的几个月将面对无穷经的上课、作业、考试,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所以,那时候的我是讨厌上学的,打从内心深处的讨厌,知道把大学上完后,心想终于不用上了。
特么出身社会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大学的开始,而且,不知道哪天就会蹦出来一个人给你上课,考试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课本的。
说了这么多恐怖的、不开心的开学季,但是总归还是有些开心的事情的。
一般新学期,家长都会给还在买新的衣服,甚至新的装备,iPhone iPad Mac一整套的那种。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世界触手可及。
到了新的学校,终于可以不用跟那几个讨厌的人整天探头不见低头见了。想想这新生活就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虽然有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理论一样适用于学校。
当然,新的学校可能也会带来新的男朋友/女朋友,这正是未知的未来的魅力所在。
虽然这些不确定的未来,从人的本能来说是排斥这种不确定性的,但是,依然会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存在这种不切定的未来之中,否则,只能原地打转还有什么意思。
往前冲吧,骚年。
「 题图 By pan-xiaozhen」
推荐:又是一年开学季
上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81.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今年的开学有点特殊,9月1号是周末,所以,严格的来说,今天才是大多数学校正式开课的日子。
虽然已经告别学校多年,但是学校生活留个一个人的印象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虽然没有了上学时期的"严肃认真紧张活泼" 的氛围,但是陪小朋友们上学报道时的各种担忧,一分也没有减少。
开学最痛苦的意见事情莫不是,眼看着假期快要结束,暑假作业还没有开始做。这种焦虑是让人崩溃的,多半的开学综合征都是和暑期作业相关。
所以,每每这个时候,网上的代写作业服务就无比紧俏了,预约晚了往往无人接单,变成实实在在的悲剧。
这种开学季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莫过于升学的开学季。
那么这个日子意味着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周边都是完全陌生的人。甚至于人生中第一次背井离乡。
可能很多人会联系到外出上大学,拜托,那时远走高飞好么,哪有那么惨。
这种背进离乡来的如此之早,以至于我们都来不及对比我们这个年纪在干什么,现在多数学校初中一年级开始住宿,顶多每周回家一次。更有胜者,小学就开始上寄宿学校。
我无从体会这些还在们当时的感受,反正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囧逼的。每学期开学都无比紧张,更别说换个新学校了。
具体经常表现为紧张,多梦,盗汗,无食欲。
只要想着,这么快乐的两个月暑假,整整六十天敞开了撒欢的日子就这样无情的结束了,谁还吃得下去饭。再想想,未来的几个月将面对无穷经的上课、作业、考试,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所以,那时候的我是讨厌上学的,打从内心深处的讨厌,知道把大学上完后,心想终于不用上了。
特么出身社会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大学的开始,而且,不知道哪天就会蹦出来一个人给你上课,考试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课本的。
说了这么多恐怖的、不开心的开学季,但是总归还是有些开心的事情的。
一般新学期,家长都会给还在买新的衣服,甚至新的装备,iPhone iPad Mac一整套的那种。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世界触手可及。
到了新的学校,终于可以不用跟那几个讨厌的人整天探头不见低头见了。想想这新生活就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虽然有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理论一样适用于学校。
当然,新的学校可能也会带来新的男朋友/女朋友,这正是未知的未来的魅力所在。
虽然这些不确定的未来,从人的本能来说是排斥这种不确定性的,但是,依然会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存在这种不切定的未来之中,否则,只能原地打转还有什么意思。
往前冲吧,骚年。
「 题图 By pan-xiaozhen」
推荐:又是一年开学季
上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1381.html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