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2022

恢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

今天小区正式解封了,配合门卫扫码查阅工作,出入小区开始恢复管控前状态。本次封禁,加上清明节大概一周的样子,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不方便。
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封禁期间外面商店关门,购买物品不太方便。本次漩涡中心上海还在做最艰苦的抗疫工作。
周边其他城市应该如我上面说的那般,最近几天恢复如常。
同样,相信,只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上海依然恢复如常,还是那个上海。毕竟两千五百万的国际大城市,防控还是很难的。
居家时,一下子空闲下来时间过多,打发这些时间最好的渠道,当然是手机,首当其冲是短视频平台。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上海乃至很多城市,有很多和往常不一样的内容。
上海这样的城市,这么多的人,那么难免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但是切不要被误导,以偏概全,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这是现代网民最起码的素质,不要被BBC们带偏。
我们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居住在上海的富豪和明星不在少数。我们同样也看到不少明星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帮助防疫做一些工作。只不过,那种很多时候他们防护服全副武装,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罢了,没有上新闻罢了。
一位上海的老者说的话掷地有声,"上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的上海"。是啊,上海自古就在那里,不要被某一些极少数个体带节奏,甚至撕裂。上海历经沧桑,什么场面没见过,多一点耐心,还你一个往日的上海。
转眼4月已经过去一周,各地都在抓生产。
从居家隔离,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切片。因为线下基本上进入静默期,那么大量的人生活都转到了线上。
万物皆可直播,一片繁荣景象。管你卖货、上课还是开会等等原来线下场景,全部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打天下,没有做不到的。
即便大家都居家,并不影响证券交易所开张交易,因为都是线上的。金融行业同样跑到了线上作业。很多公司的办公也基本上搬到了线上。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了线上,那这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么?
不过,一周不到,几乎所有人还是被拉回到了现实。冰箱空了,物流停了,买不到菜了,吃饭成了问题。整个社会看似在网上运转,其实都是在空转。能产生多少GDP还真不好说。
在两周之后,这种所有的"虚拟经济"方式,被击穿。因为即便卖再多的货,发布出去,生产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大家赚不到钱,一旦赚不到钱,所有环节都会失灵。
所以,脱虚向实,在这一轮疫情下,被再次佐证。人们开始再次向往,那个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的周遭。
「 题图 By szm 4」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疫情下的社区团购
上文:开始进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49.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4/08/2022

恢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

今天小区正式解封了,配合门卫扫码查阅工作,出入小区开始恢复管控前状态。本次封禁,加上清明节大概一周的样子,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不方便。

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封禁期间外面商店关门,购买物品不太方便。本次漩涡中心上海还在做最艰苦的抗疫工作。

周边其他城市应该如我上面说的那般,最近几天恢复如常。

同样,相信,只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上海依然恢复如常,还是那个上海。毕竟两千五百万的国际大城市,防控还是很难的。

居家时,一下子空闲下来时间过多,打发这些时间最好的渠道,当然是手机,首当其冲是短视频平台。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上海乃至很多城市,有很多和往常不一样的内容。

上海这样的城市,这么多的人,那么难免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但是切不要被误导,以偏概全,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这是现代网民最起码的素质,不要被BBC们带偏。

我们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居住在上海的富豪和明星不在少数。我们同样也看到不少明星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帮助防疫做一些工作。只不过,那种很多时候他们防护服全副武装,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罢了,没有上新闻罢了。

一位上海的老者说的话掷地有声,"上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的上海"。是啊,上海自古就在那里,不要被某一些极少数个体带节奏,甚至撕裂。上海历经沧桑,什么场面没见过,多一点耐心,还你一个往日的上海。

转眼4月已经过去一周,各地都在抓生产。

从居家隔离,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切片。因为线下基本上进入静默期,那么大量的人生活都转到了线上。

万物皆可直播,一片繁荣景象。管你卖货、上课还是开会等等原来线下场景,全部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打天下,没有做不到的。

即便大家都居家,并不影响证券交易所开张交易,因为都是线上的。金融行业同样跑到了线上作业。很多公司的办公也基本上搬到了线上。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了线上,那这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么?

不过,一周不到,几乎所有人还是被拉回到了现实。冰箱空了,物流停了,买不到菜了,吃饭成了问题。整个社会看似在网上运转,其实都是在空转。能产生多少GDP还真不好说。

在两周之后,这种所有的"虚拟经济"方式,被击穿。因为即便卖再多的货,发布出去,生产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大家赚不到钱,一旦赚不到钱,所有环节都会失灵。

所以,脱虚向实,在这一轮疫情下,被再次佐证。人们开始再次向往,那个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的周遭。

「 题图 By szm 4」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疫情下的社区团购
上文:开始进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49.html

开始进攻?

一季度已经结束,清明小长假后迎来的第一个工作日,应该是整装待发,摩拳擦掌,一片繁荣景象。不过,据我周边体感来看,现实与理想大相径庭。叠加东北、长三角疫情形势严峻,不少城市或区县,还没有解封。以上海形势最为严峻。小区都出不去,更不要说开工,沿街小商铺大部分都还处于歇业或者办歇业状态。上海疫情直接影响着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供应链,所以周边城市不少还在与疫情做斗争,同时,还得抓生产生活。一季度的数据在这个月会发布,应该在预料之中。房地产1-2月数据应在在3月下旬发出来,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个影响数亿人的庞大产业链在遭遇硬着陆之后,想要恢复,显然还需要一些特效药和时间。不过上周,省会城市福州市,打响了限购政策的第一枪,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14年,只不过,那一次是长沙市。福
州的政策可以是非常明确的救市政策了,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标示性事件。
"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福州五城区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购买后该房屋仍受限售政策影响。此外,长乐户籍也属于福州本地户籍,拥有长乐户籍的购房者可在福州五城区购买两套住宅。"
这就是说,外地人只要有钱,不需要落户,就可以在福州买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一次长沙市之后,其他城市开始陆续跟进松绑政策,也迎来房地产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复苏。那么这一次,在行情比2014年更差的情况下,福州之后,短短一周不到,已经有城市相继开始跟进松绑。毕竟,建筑行业,也是很多地方的支柱型产业。以我所在的江南某市来看,一季度准备供地12幅,无奈,只有三家地产公司报名了。这种行情下,地方上也是很受伤的。一方面要解决就业,另一方面要促进投资。这是民生的两大保障。不过,至少看到利好消息正接踵而至,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整个地产板块除了恒大,都迎来不错的反弹。虽然从龙头企业的财报上看,同样惨不忍睹,但是房地产本来就是高预期的行业。现在的表现,其实是未来一年,甚至是数年的预�
�。从上一次的低谷到这一次的低谷,大概正好8年时间,其中间还有数次的小周期。是的,房地产同样是一个高周期的行业,现在一个周期大概也就在3年左右。多地戴口罩形势应该会在短时间内扭转,当然,东北和上海还有多一些时间,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应该会有实质性反转。这样下去,大家都受不了,身心疲惫不说,从上到下吃饭和钱包都会成为问题。我们相信一切苦难总会过去。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以为的春暖花开,来的却是倒春寒
上文:个人知识库上线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29.html

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的问题

最近有大佬提出来"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这不是什么新提法了,属于炒隔夜饭。

很多年前就有人提过,一直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当然也有很多人其实已经探讨和回复过这个问题。

我才这哥们或者他们家亲戚买房子得放率不高,所以才有了这个提案。

理由是,商品房的公摊面积不规范,基本上开发商说了算,没有人监督是不是这么多公摊面积。

作为一名房地产老兵,同样也是商品房消费者,我见过这种情况,大概是在十几年前出现过的,很多人交房的时候拿着尺子去量,发现我们家房子面积没有当时买的时候说的那么大。公摊面积怎么计算的也不知道,总之,感觉吃亏了,于是找开发商闹。甚至有的闹到主管部门去,待人家拿出图纸、测绘报告的时候,才悻悻跑回来。

这是一种典型的,从购房者角度出发的思维,认为消费者购买了商品房,套内面积可以根据户型图或者实际现场测量出来,而公摊面积相对更加复杂多样,房地产商也没有把这些公摊面积展示出来,不透明,有暗箱操作的嫌疑。同时是否有人监管,购房者不得而知。

其实,你要知道,房地产公司在做户型设计的时候,恨不得把得房率做的越高越好,傻子都明白,得房率越高,消费者越喜欢。如果不是必要,那个开发商才不会傻到把公摊面积做大,这直接牺牲了得房率,同样就会反映在房价和销量上。

早期的多层一梯两户的户型,大部分的得房率都在80%以上,公摊面积非常小,这种户型在十几年前有,现在新楼盘基本绝迹了。

现在比较普遍的小高层超高层带连廊设计的方式,得房率基本上在60-75%不等。这跟具体的户型和楼层高度有关系。越是楼层高,豪华的住宅,得房率越低。比如那种豪华单元大厅,一梯一户的那种。得房率基本上徘徊在60%左右。

再低的得房率就很难卖了。

一个楼盘从方案设计开始,户型和单个楼栋平面、立面图就要经过规划局审核,不是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的。通过后才能让设计院设计施工图,出来后依然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才到官方认可的测绘公司(有的地方就是主管部门下属的测绘部门)出具预测绘报告,没问题了之后按照这个面积去备案销售。所以销售员给到购房者的户型面积就是这个面积。所以,做的比较久的开发商都会绞尽脑汁优化户型,不管是户内还是公区,都想让住户住起来更舒适,同时得房率又比较高。

这还没完,房子建好后要主管各个部门验收,当然也会有上面说到的测绘公司来实际测量面积,图纸上测量的面积和实际总会有一些小误差,最后出具一个面积报告,叫做竣工测绘报告,这个面积是写在不动产证上的面积。所以,在购房者拿房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要退钱或者补钱的情况,就是这种误差造成的。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吧,开头的大佬提出来的公摊面积不透明,可能"暗箱操作",是不可能的。你真把主管部门都当成吃干饭的?不信的话,这样的公务员你去考一个试试。

我们反过来再推演一下,现在取消了公摊面积一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原来100平米的放在,现在只能卖70平米了,按照现在的限价策略,短期很难折算到房价里面去,那怎么办,将所有公共区域面积减小是最直接的方法,原来大堂4米的,现在有那个2米的,走到也做到规范允许的最小尺寸,等等,类似的情况都会出现,回到十几年前的那种"平面楼",得房率给你做到90%,但是居住体验会差很多。长期只能依靠规范来约束,但是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作为规范,又不能规定太死,设计尺度反而增加了这种不可控性。
房价没有那么多限制的城市,最终,会折算到房价里面去,原来1万每平米,100平米现在只能卖70平米了,不能亏本卖啊,单价最终会提高到一万四,总价肯定趋于一致的,因为开发商也是会算账,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所以短期来看,取消公摊面积己方都不高兴。


「 题图 By dylan shaw」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地产凛冬已至,春天在路上了吗?
上文:万物复苏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p=3328

城市综合体前期设计初探(2)

3、市政各专业的对接
首先在前期市政条件调查时应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市政条件将直接影响前期的机电方案的确定,包括供电方案、冷热源方案、供气、供水方案、道路开口、景观、红线内小市政工程等。由于这些方案对于项目前提的整体的基础方案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在项目设计前期将准确的资料提供给设计顾问。开发公司并应组织市政各个主管部门及相关市政公司与设计院进行对接的市政协调会,在综合现有市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终可行的市政方案和项目红线内的各个主要机电方案。防止因前期资料或者或者沟通不顺畅导致后前作大的方案调整。
4、机电设计应跟上建筑结构的设计步伐
商业建筑开发商一般由于资金和商业目标的考虑,工期一般较紧张,土建地下室施工阶段时部分机电的方案还没能确定,这将给后续机电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时,机电各专业施工图应尽量齐全。并且,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变更,机电各专业应及时跟上,在工期较紧的时候,建议建筑结构少发单独的变更,最好以新版图纸替换老版图纸,可尽量避免在机电实际过程中所参照的建筑结构图与现场不符。
5、地下室站房布置
机电各个专业的主机房一般均设置在地下室,且不同业态最好单独布置,一般水泵房、消防泵房、制冷机房、换热站、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开闭站、水泵房、消防泵房、消控机房、锅炉房可设置在地下一层。机房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管道的大量交叉重叠,尤其是消防泵房和制冷机房,一般出房主管道管径较大,在进行机电综合的时候将无法将管道排开,直接导致局部机电标高过低。这也就和上一条所说的,在地下室机房结构施工阶段,这些机电图纸应尽量完备,否则,机电各个专业交叉部分较多,难免会出现很多由于考虑不足导致的大量返工。


(未完待续)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p=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