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2023

悲观情绪蔓延,该怎么面对

 

今天已经八月十八,想来,这个月的更新数量少得可怜。还是要保证公域层面公众号和个网站的跟新频次。

最近,市场上悲观情绪蔓延,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确实让人比较难受。房地产的暴雷续集还在继续,名单还在加长。即便没有上命大的央企,其实也不太好过,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无形中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

上周和这周,我都没有实际操作,在小号上也简单更新了一篇《简单的利好,不足以扭转悲观预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探的风险有点大,至少底部还得有一段时间,管好心理预期。我之前制定的定投策略应该比较适合这种行情。

还有一个耽误不间断更新的拦路虎是心理上的巨大障碍,日更的难度很大,需要生活极度地自律,前天的应酬导致本来应该更新的计划泡汤。

我在星球里也做了反思,人到一定的年纪,得减少一些社交应酬活动,特别是无效社交。

这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我本是不个擅长社交的人,一方面天生使然,另外,个人习惯上的排斥。这就导致一些问题,一些一个人独处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散步思考、阅读、思考、徒步、爬山、看展、拍照等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需要和人打交道。所以当初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选择了这个要和人打交道的行业。也是为了做一个平衡,避免堕入自我封闭。

但,想想,人到中年,社交圈大多数已经固定,扩展的社交圈已经非常狭小,能力圈基本上已经固定,我所在探索的行业也是影响力圈的有限外扩,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获得较大的能力圈。

所以,社交和应酬大多数时候就变得没有必要。

加上这两年经济下行,原本的社交圈也变得冷清了很多。

越是在你这种时候,我想,我有公众号和个人网站,也有各种社交账号,需要给大家传递一些非悲观的东西以作一些中和。

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文字、图片,还是视频网站刷到的各种视频,悲观的东西太多了,这正是文字能起到的极大作用,在内心上给以以抚慰。

我经常阅读的除了投资类的几个公众号常年不间断更新,还有连岳、辉哥以及和菜头,都是生活工作类的常年不间断写作者。他们可能无法和传统的作家归为一类,但是他们的文字传递的能量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传统作家。所以我喜欢用写作者来形容他们,以和传统的作家有所区别,可能他们有些人也不太喜欢被称为作家。

这些写作者大部分传递的信息上的价值,或者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灵上的陪伴。这和传统作家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让人感觉会更加接地气,更加鲜活。

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字工作者存在的重要意义,在这个悲观情绪蔓延的生活现状下,显得格外珍贵。

题图是我做填在一个场所看到的作品,一开始没注意,灯光不太明亮,回来的时候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孙行者的雕塑作品,在他的所有形象中,这一个算是非常低调,面容祥和的了。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房地产续上命了
上文:静待花开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129.html

8/14/2023

你问我答

最近我在问一问回答了不少问题,一方面问一问是微信新推出的一项功能,最近才开始大面积面向用户,另外,确实有不少尝鲜的用户在上面,有点像早期的知乎。

不同的是,知乎一开始就是个网页版,而问一问是嵌入在微信搜一搜里面的,功能还比较少,只能手机版可以使用,内容不允许复制,问题和回答也不允许修改。

这让很多想从知乎或者其他 什么网站复制粘贴答案过来难度增加,杜绝了拷贝粘贴党,加上每条回答都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

微信官方是鼓励原创,自己输入的,而不是刷问题,复制粘贴,那样做非常容易触发风控,账号关小黑屋或者回答内容审核不通过。

从这方面来说,微信问一问官方从一开始就是比较严格的,这一点和知乎早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有底气,微信不缺用户和流量。

另外,基于上面说的只能用手机输入,这就导致不可能有长文,这是和知乎极大的不同,知乎很多高赞回答都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而由于大家在微信搜索想找到答案的,基本上都是用手机操作,长篇大论肯定是有阅读障碍,用户想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想要的答案。

所以问一问鼓励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一般控制在50字左右,输入框限制500字以内。

从我这段时间观察来看,大部分高质量回答都是在50-200字以内,直接切入正题,而且采用清单式写作方法,列举1234几个方面,这种答案才是用户想要的。上来罗里吧嗦一大堆,看到最后发现作者自己也没讲明白,这是问答网站最致命的。

微信问一问目前还没有一级入口,很多用户都还没上来,但是很多人搜索的话,已经能显示问一问的答案。

根据二八定律,写的人永远是极少数,而且极少数能问一个好问题,这种早期种子用户的方式是比较有利的。一旦全部放开,大量用户全部涌入,上面如果净是一些诸如“怎么转到一千万”这种问题,那么整个社区的生态直接崩掉。低质量问题带来的社区是极大的危害。

目前回答问题的用户也能给自己的账号带来不少的流量,这可以认为是双赢事情。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构建人生 OS 1.0版
上文:怎么通过写作,实现终身职业收入?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124.html

8/08/2023

怎么通过写作,实现终身职业收入?

 

这是今天问一问上面的问题,现在每天如果不知道些什么的时候,可以去问一问上面看看别人的问题,虽然问题质量还不太高,但是看看别人的问题和回答有助于打开思路。

 

从我知道的网上长期写作者来看,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辉哥,通过早期公众号积累了一定粉丝,然后通过和自己的职业挂钩,保证可以长期不间断更新和给人带来有价值的经历和建议。

 

然后通过知识星球这个付费流量池,保证一定数量的付费用户,并和公众号形成内容梯度,确保星球有长期的付费用户,从而形成终生职业收。

 

由于问一问目前只有手机版,每次回答问题只能手机输入,基本上都是以50字左右的短文为主,不太可能像知乎那样长篇大论。

 

现在微信问一问官方输入框已经变成了这样:

 

有三行提示词语,应该怎么回答,并且有500字限制,也不让复制粘贴长篇大论。

 

回到问题本身,其实标题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首先是通过写作实现收入,至少辉哥以及不少人已经做到。

 

其次,是变成终生职业。这个就比较难,因为在还没退休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只是将这个技能作为副业,也就是工作以外的第二份收入来做的。

 

要想在退休之后,甚至是辞职直接变成主业,很多人就面临问题。

 

所以辉哥目前的做法很聪明,通过和自己的职业领域挂钩,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内容来反哺写作这个副业,让这个副业慢慢茁壮,并且给更多人提供帮助。

 

工作本身变成了这个理论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渠道,然后不断修正迭代。

 

这可以让很多理论更有说服力。

 

就像你教人怎么投资股票,最好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自己下场,并且通过投资股票赚到钱,这样你的经验和理论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通过写作这个问题同样如此,目前我也是这个行当里面的一员,只不过实现路径有所不同罢了。

 

朋友们每天都在产生精华内容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房地产续上命了
上文:最近问一问回答的问题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108.html

7/22/2023

有另外一批90后

本来准备在电脑上写这篇文章的,想着正好利用等雨的功夫,差不多可以写完,没想到突然雨停,趁这个间隙抓紧回来,于是只能用手机来写了。

上一篇写的是现在身边见识到的一批九零后,说实话,作为一名八零后,我并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和人生态度。

后来有网友来和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面对人生采用什么态度的自由。我只是感到惋惜。

昨晚听冯大辉的直播,也提到现在躺平的那些人,生活条件太好了,住着单间,享受着高速网络,点着外卖。是以前很牛逼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资源。冯大甚至忍不住都爆粗口了。

你看,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我上一篇文章的语气还算是比较平和的了,是的平心静气。

对比两年前,我身边,或者团队中的一批九零后,从91年到99年的都有。

这是一帮放在社会上不管怎么对比都非常优秀的一批年轻人,九八五硕士毕业进到公司,也是公司重点人才培养序列,最低的也是知名学校本科,大多数家庭条件也都不错。

你要认为这是帮年轻人娇生惯养那就错了。在项目到了攻坚克难最艰苦的时候,他们被派往项目一线,是的,和我们并肩在工地苦战。并且没有什么怨言。

我能看到他们即便在面临困难时,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为我们这帮老杆子做了榜样。你要知道,工地上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油,俗称老油条。还好我,我在变成老油条之前,遇到了这帮优秀的年轻人。

感觉他们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精力,无论在电脑上的各种PPT,报告,表格,邮件,还是现场糟糕工作环境,以及各种恶心难啃的骨头,都有以及独特的方式方法去应对。

你看,对比之下,连优秀的人,都在这么拼,那么,上一篇文章中的年轻人还有什么筹码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待到出结果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抱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你看,当你在打游戏的时候,刷短视频的时候,人家都在默默努力,拼尽全力,机会当然更会眷顾这样的人。

社群中每天都有新的精华内容,专栏正在不间断更新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星球。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017.html

7/13/2023

有这样一批90后

今年遇到了一批让人很无语的90后,至少在一个80后来看,是非常不满意的后辈们。
这可能时代代沟,但我又没法将这些归类为代沟,一言以蔽之。
这几位九零后的状态是这样的,对游戏痴迷程度和学校宿舍的那种氛围差不多。下班后第一时间回到住所,吃饭是次要的,必须马上开始游戏,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我不知道白天工作具体能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工作的。
这一批年轻人,大概都有点家底,上班大部分不是靠自己投递简历进来的。加上公司佛系文化,也让这样的人能长时间在公司生存下来。
对标一下我之前所在地产私营企业,不说每天晚上加班,那也是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偶尔休息一下做个调解,加上我不打游戏,所以时间相对宽松,即便如此,工作强度依然可以接受。
现在的工作强度相比,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怪不得这些人可以如此松弛。
但是这样的环境,我并不认为适合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可以依靠父母亲戚卖面子托人进到公司,几年下来,什么本事没学到就要面临成家立业,钱没赚到,本事没学到,父母一老失去依靠,当自己要成为家里顶梁柱的时候,拿什么来顶?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
6月份开始合作团队里已经有00后进来,我不知道这一批90后作何感想,反正当初在我们80后不年轻,90后杀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是有极大的危机感的,唯有拼命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拓展知识面,为自己不确定的未来,以及面临竞争的时候,多一份筹码。
至少我在这一批90后身上没有看到对未来的希望,可能面对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和不确定的未来,早已选择躺平。
苏州这样的城市3万以下的房价已经只能在偏远郊区做选择,这对于一个想要在这里定居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容易。对未来的绝望,也可能是选择躺平的理由,几年之后,家里安排个相亲,选择回老家成家立业可能是不错的归宿。
即便是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对年轻人也不太友好。即便家里稍微有点家底的,一套房子加装修,也基本上要耗尽两个家庭的所有积蓄,还得背上上百万的贷款。
如果你在企业的职位和薪酬无法达到社会中上水平,是不足以抗住这些的。如果对未来稍微有点规划的年轻人,应该是玩命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换取在职场上的好价钱,我并不认为开头所说的年轻人生活状态能在职场上获得一个好的价钱,相反,如果没有所谓的“关系”,能有个工作已经不易,毕竟,现在送外卖的都有大把的本科生。
推荐:给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
上文:让记录分享成为习惯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54.html

7/12/2023

让记录分享成为习惯

这么多年在互联网上写内容,以及上网经验告诉我,写内容和消费内容基本上是二八定律,甚至可以按照一九来分,也就是说写的是极少数,而看的永远是大多数。
这个比例真实数据让人看了更震惊,大概因为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善表达,多数人即便写,也写不满微博的140字。
我建立这个星球初衷,依然是想营造一个环境,用几乎没有障碍的方式鼓励大家多记录、分享。哪怕你是记录一下每天吃了什么都有意义。
因为这种行为慢慢会让自己养成记录文字的习惯。
理论上只要会说话就能分享,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人极少,所以说如果你能记录100字,已经战胜了80%的人,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做,恭喜你,你已经战胜了95%以上的人。如果你能写个1000字,那么已经在互联网上是佼佼者了。
我被问过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又能有什么用?
记录和分享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会让你摆脱混乱,思路越来越清晰,同时,通过分享、汲取、再分享完成一个分论模型的创建,让自己变成一个输入输出的系统,并且能不断自我迭代更新,不至于被封禁在以往的认知体系和路径中一直原地转圈。无法不断自我更新迭代的人,就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伍者,故步自封者,年纪大了,被统称为老顽固,不受人待见。
这就是被认为的所谓有用。
如果你和我一样,养成常年记录分享习惯,在很多工作、生活场景,能轻轻松松写个800字,也是一个加分项,无论在职场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办法摆脱“写作”这个技能。
写个发言稿,写个纪要,写个通知,写个函件或者邮件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和“写作”打交道。
这也是被认为的所谓有用。
以前,老听人说有写日记的习惯,感觉这得多文艺啊,不学语文之后,好像就没有这个习惯了。写日记能有什么用?大概只有常年写的人,才会明白。
我在星球设置了每天100字打卡挑战,希望你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挑战,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评判这个习惯是好是坏,自己能不能长久坚持下去。
现在星球专栏每天都增加新的精华内容。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上文:聚焦内容密度,而不是广度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42.html

7/11/2023

聚焦内容密度而不是广度

由于要保持安全而稳定的日更,加上文章同步到国内备案的个人网站,那么就会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不得不面对,加上昨天网信办新出的规定,让每个在网上发内容的人都不得不直面这个话题。

我研究了一下常年保持更新,并且保持数年的公开写作者。他们的内容基上极少涉及敏感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章被删,甚至被封号的危险。确保能够常年保持更新。

这对于想要长时间写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从早期的各个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公众号和知乎这样的平台,甚至于自己独立搭建的网站,想要长久且稳定的也行下去,都不要涉及敏感内容。

这是目前的大环境所决定的,既然无法改变这种环境,那么就去适应它。

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而且,在除了那些敏感内容以外的框架内,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写很多内容,强者从来都不抱怨。向这些强者看齐。

目前的架构已经足够精简,在未来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做一些精简的动作。一切为了保持长期稳定更新让路,过多的繁文缛节都可以被取消掉。

同时,我也会持续探索社群运营的方式来保证这个写作飞轮运转起来,除非有更好的飞轮出现,至少目前以及未来数年来看,这应该还是个理想的飞轮模型。

这是别人已经验证过的路径,我也想验证一下,这个路径是不是适合大部分人,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一条跑的通的路径对于大部分写作者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当然,我也会不断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不要有以往的路径依赖,毕竟这个世界时刻都在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更厉害的路径出现。

对于大量普通人来说,能趟出一条可实现的长期写作路径是不容易的。

接下来,将会在这个既定的领域里在内容密度上下功夫,做厚星球里的内容资产,这是目前已经在做的事情。

是的,除了聚焦到目前星球内所涉及的领域,不会再无序扩展内容领域,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聚焦更小的领域后,有助于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我也相信,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厚这方面的内容,价值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以往设计内容过于泛而浅,看上去大而全,其实深度不够,对于长时间做内容的人来说,并不能持续提供更多价值。而容易变成满世界地看热闹。

往后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既有的领域内加厚,具体领域我会以专栏的形式在星球里面体现。

往后一段时间,都将会把精力集中在这一块,现在每天都会有精华内容产生。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公众号恢复日更的可能性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33.html

7/10/2023

公众号恢复日更的可能性

 

虽然在星球创建了日更短文的打卡活动,这种打卡其实比较容易完成,和我心目中的日更还是与一定的差距,心头一直萦绕不去的是公众号日更这件事。

我在考虑日更的可能性,步入七月之后,天气逐渐炎热,明天即将36度,这样炎热的天气,做这样的决定实属匪夷所思,明天无锡正式出梅,我觉得是个好日子,有时候可能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契机,我想在这个夏天,探索一下再次日更的可能性,撇开工作、生活、学习、生病等等各种压力,还能保持日更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哪些习惯。

其实,有这个想法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中间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断更,我在测试自己是否能扔掉这个事情,后来发现,依然不行,而日更是很难的,前几年做过这个事情,所以我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

一方面,我是业余更新,也就是说,我不能全职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时间上经常有冲突。另外,临时有事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如何能保持日更不断?

还有更大的障碍就是输入端,又要我写文章大部分场景都是用电脑在写,虽然现在公众号已经推出了订阅号助手,但是我依然还是坚持用电脑键盘敲击输入。

这就 带来一个问题,上面说到的各种不便的情况的时候,电脑不在身边,或者不方便用电脑输入怎么办呢。加上之前还要用排版软件排版,文章末尾固定格式套用等等一些列问题,加上我是一个人,没有别人帮忙,所以就很难保证日更。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断更,我依然还是想在这个夏天hard一下,尝试恢复日更。

简化格式,现在即便用电脑,我也是在公众号后台直接输入,不再借助其他软件,尽量简化这个过程。

排版软件精简掉,取消排版软件排版,文章末尾也要做一些精简,尽量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必要的时候,甚至考虑取消文章末尾固定模板。

但是要保持的依然是与星球的双向互通。这个比较容易达成,因为,即便在手机上,也能贴上星球的二维码图片或者专栏截图。

就这么决定吧,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元素,也不需要什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就让它悄无声息的开始,就像每个日常一样平凡。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构建人生 OS 1.0版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22.html

7/05/2023

构建人生 OS 1.0版

这段时间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和实践了一下信息处理系统,用以构建适合我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有人叫做Personal OS。一个是8+1 system,另一个是PARA系统。我在星球这些天做了不少实践过程的记录和分享,以及一些参考资料,这里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8+1 system 官网上就是这张很挫的图片,好心人做了个翻译。

研究了一下,8+1 system这种形式,我感觉更适合 Trello 这种看板形式,直接建立8个泳道图,相当于8个盒子,直接往里面填塞卡片就行了。网上有人用notion来实现,notion太重了,功能太多,反而不太适合,用起来没有Trello丝滑。但是人生操作系统又不能只有看板+待办事项,大量信息的时候,Trello就会过载而且没法记录。这就需要另一个系统,就是PARA信息系统。

PARA 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倒是有不少人用notion来实现,而且不少都是行业大佬,资深用户那种,不过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办法把notion用起来。这和当初我刚接触evernote的时候完全不同,evernote很容易上手,可能是他的设计和使用习惯和电脑内的文件夹和文件这种信息组织方式极为相似。而notion这种信息组织方式是革命性的,和以往的信息组织方式,使用习惯都不同。

但是要将这两个系统融合到一起,变成一个人生OS就没那么容易了,不仅要记录,还要变成一个可塑可调整优化的流程。下面这张图的整个过程才是我想要达到的,数据、信息最终变成影响力,是需要一个加工程序和处理逻辑的。

 

我将8+1系统中八个分类,作为领域,嵌入到Para系统中,除此之外,我没找到更好的方法,将这两种系统揉合起来使用。构建完这个系统其实还有个问题。没有办法建立一个简单快捷的to do list 我在印象笔记或者trello中,都可以极为方便的去构建。而在notion构建的这一套系统中,需要关联的块,和项目,以及其他参数都比较繁琐,所以根本快不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套系统不太适合每天的快捷操作,毕竟没有人愿意每天花半个小时去摆弄这个软件,而是要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做事情上。加上我每天要写工作日记,之前都是直接将印象笔记的每天待办事项作为一个独立的笔记,基本上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工作日记,但是notion构建的这一套系统中,还做不到,因为需要关联,操作太复杂了。

目前以notion为载体工具,构建起来立一个8+1 和 PARA 人生信息管理慢系统。因为有现成的模板,在模板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调整而来。信息管理以Project为主导,展开慢执行清单,可能没法像每天的 todo list 那么详细。以Area构建8个领域作为强制领域,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为了适配 PARA系统,可能还得设置一些子领域,但是宏观上按照8个领域来划分,待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做优化。之前事情比较少的时候,我都是直接在每天的工作日志里记录一个代办清单,昨晚打钩后,基本上一个工作日志就完成了。代办清单如果多达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时候,这个代办清单就不太行了,因为没有优先级,没有和项目形成关联,还得用脑子去把这些事情分类开来,而构建系统就是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让大脑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这也是系统的重要性。这个人生OS系统总算是建立起来了,后续还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目前星球专栏每天都在增加精华内容,也有新朋友不断加入,感谢这些朋友们的信任。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手机调静音三年后,效率更高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90.html

6/27/2023

手机调静音三年后效率更高了

其实手机调静音这个事很早就想写一篇专门的文章分享一下,之前觉得这么个小事没必要,而且别人是不是能复制这种做法还不好说。所以,这篇文章的开头在草稿箱里躺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写。直到前两天在星球里,中和同学提到这个事情,我想可以把我的经验写出来,看能不能给别人一些启发。

一直以来我都在实践效率管理,最近又在研究人生系统,8+1 system 和 PARA信息模型,目前我也正在研究,准备升级自己的效率和信息管理系统。

简单的效率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生活管理,大部分人是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都得兼顾,特别是有了家庭孩子之后,真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以外,很多事情也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何管理井井有条,是需要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以免在各个板块失衡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习惯都不一样,具体怎么构建,用什么工具,都不能一概而论,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说了,手机静音和这个有啥关系。

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那个公司相对国际化,参与的团队和合作方相对国际化,有美国的设计团队,有香港的设计和顾问公司,大股东还是华尔街投行的大摩。

这也就意味着其工作的协作方式是偏国际化的,受此影响,也得以观察国内和国际办公的差异。

国外的沟通协作方式基本上以邮件为主,打电话很少,以为人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飞机上,根本打不通。而邮件,将事情说清楚,人家反而在有空的时候比较容易回复。

反观国内,除了电话,线上沟通和文件传输协作基本上用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

后来国内国外都要协作,为了统一,大文件传输用FTP服务器(那时候还没有网盘)。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发现还是国外的这种工作方式效率更高,所以逐渐以邮件和大文件传输来完成,只在必要的时候打电话或者预约开会。这种异步式写作方式逐渐被整个团队所接受。

国内的协作方式看来来很高效,拿起电话就打,强行让对方和自己拉齐到一个事情上,但是挂了电话之后,人家可能继续忙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虽然进入到他的代办清单中,但是并不一定就是优先级最高的,而且电话沟通的时间,人家没有办法处理其实事务。

你可能要说,这是矫情,打个电话才多少时间。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经历,那么你就不会这样说。

三年前,我直接将手机调成了静音加震动模式。因为实在受不了,一天下来最高峰通话120次,虽然单个电话时间都不长,但是加起来就有好几个小时,而这么长的 时间是被切分成120份分散在全天。

那么意味着,没有大段的时间去处理事情,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样一天下来,心累,身体累,电话接的耳朵疼。但是一复盘,发现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或者没有处理好。

因为你的思路和时间都被这120个电话强行切成了碎片。工作的成效可想而知。而且,电话中沟通需要大脑高速运转,强行调取各种信息。然后还要安排通话中说的事情。一天下来,大脑不累是不可能的,而且都是在接受和处理不同的零碎的工作。

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方式被我用电话静音方式强行切换了。

因为后来演变成一听到电话铃声就烦躁,试想一下当你在处理很重要的事情或者和人谈事情的时候铃声突然响起,开会的时候本来就是要求静音,你可能也见过,会场有人忘了关手机,别人在发言,突然会场响起一首亢奋歌曲的尴尬场面。所以,静音的好处是,不需要一直来回切换模式。避免这种尴尬场景出现。

我采用的是类似邮件的这种异步式处理方式。

在处理重要工作的事情,我不希望被打扰,如果真的有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会在处理完或者中间休息的时候回电话过去。

当然,如果是重要高层领导安排事情,我也能通过震动提醒来看到。

据我统计,99%以上的电话,都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都是一些常规事务,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这些小事情上而放下手上重要的事情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况且,在很多场景下,其实并不适合接电话,现代人应该也能感同身受,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在飞机上,在和重要客户会谈的时候等等。所以也只能事后再回电话。

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之前电话太多导致的无法将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实践这三年以来,并没有漏掉什么大的事情,也没有错过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反而工作、生活、学习的效率反而更高一些。

不要为了勤奋而勤奋,回想之前的状态,很忙,很累,但是舍弃的东西更多。像8+1 system 创始人,工作也很忙,但是依然可以通过这种系统化的管理将各个内容板块安排得井井有条。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保持松弛
上文: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