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2023

骑自行车的那点事

图片

 

昨天和菜头老师写了一篇《像个中产阶级那样去骑车》,描述了当当下中产阶级经常玩的一个新活动,骑自行车。

或许你在朋友圈、市区、郊外,经常看到一帮身着专业装备的骑行人。更早的是像个流浪汉一样骑行西藏。

不了解的人会说,这特么不是我们小时候才干的事情么,约三个五小友,准备骑到什么地方,然后再骑回来 。在某个暑假的下午,我们几个光着膀子,各自踩着自己家的二八大驴或者凤凰牌大扛,准备骑到附近的山的那一边,绕一圈再回来,那时候没有公里数的概念,现在想来,怎么也有个二十公里。就这样一个一句话提议,大家都为这个从未有过的未知旅程兴奋不已,二话没说开始风驰电掣,期间还有个年纪较小的小伙伴没有自行车,准备坐在后座跟我们一起去“冒险”,后来考虑路程太远,带个人没法在晚上赶回来,但这个小伙伴依然跟着我们的车队跑了很长一段,才不地目送我们远去,我们就这样趁着风,披着晚霞完成了一次长距离骑行。直到我们回到家,那位没自行车的小伙伴还没有回来,可能因为被我们拒绝同行后生气,很晚家人才找到他。为此,我还默默自责了很久,虽然不至于走丢,但抛弃小伙伴的这种极度好奇和参与感,有点不地道了。

而今天,我们的下一代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开始重复我们当年做过的事情,小朋友早早就有了儿童自行车,然后随着年龄增大,不断更换更大的自行车,即便在小区里,骑上儿童自行车享受风驰电掣也是每一位小朋友乐此不疲的事情。

我看小区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会有一辆不错的自行车,一方面上下学可以骑,另外,也能满足这种骑行的需要。

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骑行不同的是,今天的中产骑行装备动不动入门级的上万,中高级配置的怎么也得一辆小汽车的价钱,这还不算顶尖的。而目的也不同了,以前我们是为了享受骑行的过程,风略过耳畔和每一寸肌肤,这种零距离的触及自然是让人着迷的。而现在大部分人骑行是为了锻炼和减脂。

有个同学,大概8年前开始市区、郊区骑行,他们有小分队和组织,就像热爱跑步的人一样。什么环独墅湖,环太湖。一到周末,苏州太湖沿岸的骑车人络绎不绝,有的甚至从苏州出发,沿太湖骑到对岸的湖州然后再骑回来。

类似城市的骑行活动我相信也不少。

朋友圈中社会我龙哥,一辆裸车买了2个W,什么骑行服、锁鞋、车上的一套附加装备没有个一两万也是下不来。

毛估估算一下,这种运动着实只有中产才能承担。话说这种专业的自行车大部分都不是国外品牌,号称自行车王国的地方,竟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中产崛起催生的这个庞大市场,看能否卷出来一两个信得过的国产品牌。从这方面来说,中国制造依然有市场,随着这些年经济的长足发展,依然会催生很多以前没有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未来商业的新机会。

和老师咨询一圈下来后,和我的做了同样的选择,用扫码租共享单车,来应对短驳通勤。

虽然共享单车的骑行体验和舒适度没法和专业骑行车相比,但是胜在方便。试想如果我买了一个专门的自行车,放在哪,会不会被偷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关于骑行,天花板当属《禅与摩托车维修日记》不过,国内摩友无法获得美国那样的摩托党骑行体验,国内不少地方是禁摩的,而且不能随意改装,大量中产级摩友装备价格也是令人咋舌。

推荐:城里养狗
上文:2023年了,写公众号还有前途吗?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467.html

11/14/2023

简单聊聊这个双十一

图片

今天的气温持续下降,毕竟零度,下周即将开启凛冬模式。

昨天,今年的双十一也正式宣告结束了。

本来想写一篇双十一的文章,发现没多大兴趣了。

这一届双十一应该是一个分水岭,大家都卷不动了。所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和事件,还是立此存照简单说两句。

商家卷不动了,消费者也被教育了各种双十一套路,也卷不动了。尤其是现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不出意外的,不少平台和去年一样,不再公布金额了。因为大家都装掉,那个KPI,没多大意义。双十一一过,一地鸡毛,何必呢。

国内通缩这件事情是不让说的。

从目前的大情况和各项数据来看,是无疑的。

其实还有个判断依据,大家都觉得是通缩了,然后电视媒体上就会邀请专家出来辟谣说,咱这不是通缩,怎么能是通缩呢,老美那边还通胀着呢。咱这流动性,跟通缩一点边的沾不上。

那基本上就实锤了。

只不过高层拿到的数据和我们看到的数据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对外公布,得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同时也在和海对岸打心理战。看谁耗得住,吃苦的依然是老百姓。

不仅仅是消费降级这么简单。

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两年直线下降,和对外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是抑制消费的最根本因素。

所以,这个时候,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配合这种大趋势,就叫懂事了。

推荐:十一
上文:有史以来房地产大瓜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453.html

11/11/2023

有史以来房地产大瓜

图片

作为房地产行业从业十几年的人来说,今年的瓜是真的多,并且都是历史上首次。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房地产行业正式走入拐点。

继上次最大的恒大地产原地爆炸之后,这一次是上海国企陆家嘴集团将苏州国企和相关部门直接告上法庭,原因是苏钢集团当初出让的土地中土壤有污染。

图片

被告方有江苏钢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苏城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由于涉及金额高达上百亿规模,直接由江苏省高院接单受理。

由于咱也不是法律界人士,所有信息既然进入司法程序,那么一切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避免臆测和信息溯源不准确。

不管业内还是行业外人士,都在观望,看这个历史官司,怎么收场。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上,广大网友关心的是,这个地是好几年前拍的,而且有的安置房小区已经入住,那么有污染的土壤为什么等一个国外学校校方验收才报出来。

那么当初施工的工人健康问题怎么办,已经入住的业主的健康问题怎么办,这有污染的土壤后来哪里去了,还能不能溯源。后续有污染的土地怎么办,其他类似以前是工厂的土地,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甚至于,周边通安板块的房价会不会跌等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还悬而未决。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静候。

目前以第一个官方回复已经来了。

苏钢集团发布申明,在2016年土地转让时,已经披露哪些地块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并不存在陆家嘴说的隐瞒问题。避免信息无法,塑钢集团官微的说明放在这了。

图片

图片

这次事件被法律界和地产界人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国企司法纠纷,企业也可以告政府。

那么后续发展,仍然以官方发布内容口径为准。

推荐:决定房价的背后逻辑
上文:修炼心性,不怒,不争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442.html

11/06/2023

修炼心性,不怒,不争

图片

最近静下来思考的时候,还是发现自己有了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这两年,经历的恶心的事情不少,有点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自己的心性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记得充满斗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很少会出现刚工作的时候那般,遇到事情,会一直萦绕在心头,甚至失眠,食之无味。总觉得心头有一块大石头压着。

但是最近这两年,好像这种感觉又有点要回来了,虽然休息了一段时间,告别了以往熟悉的工作环境。

但是再一次拾起来的时候。

还是会有这种趋势出现,这是让我最惊讶的。按理说,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年限,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仍然需要自我调节。

 

前两天有个刑辩的律师朋友留言,点醒了我。

律师是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刑辩律师,经常能见到人性的阴暗面。长期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难免自己不受影响。

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心理建设和自我修复的。

想来,身处不同的行业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下午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我回想这几年的经历,确实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可以说是人生财富,也可以说是奇葩经历,见识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以及人在面对超出以往想象的巨大挑战面前的那种渺小和自我否定。

以往很多确定的事情,都可能变得不确定了。

这种对于一个人的信心的摧毁是很可怕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想重新建立这种信心,并且将已经扭曲的心性调整过来,更是不易。

上周看连岳老师的新文章,他也是在过去几年,通过学习一套新的价值观理论来重构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是极难的事情。

我想我倒是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来重构自己。

不过依托原有的价值观很难完成重构,以往的路径依赖必须全部舍弃,这是一个晋安的过程,但我仍想尝试一下。

以趋势为翼,才能趁风而上。

我们都生活在现有的大势之前,没有颠覆环境的能力,唯一能做的,仍然是调整自己去适应。

推荐:修炼
上文:成大事者都是乐观主义者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433.html

10/30/2023

成大事者都是乐观主义者

图片

这是有历史佐证的。

比如毛泽东,就是典型的乐观主义者,即便身处混战的年代,没有显赫的家室,也没有牛批的高学历,更没有今天的985/211加持。

但是在面对艰苦困难的环境,不仅保持自己乐观,还号召大家一起乐观对待。

这是集大成者。

类似大人物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如果留心观察,我们身边很多干大事,成大事的人,也都是乐观派。

我也希望在公众号和我的文字中传递给你对未来的乐观情绪。

 

包括对我所从事的房地产行业。

有人说,你这是盲目乐观。

一叶障目,从事这个行业,被迷惑了眼睛。

其实我倒认为,正是我从事这个行业,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结合我的知识和三观。

我才对房地产未来持乐观观点。

大部分城市造了很多房子,之前20年的房地产发展是粗犷的,房子质量差,住着不舒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城市都缺好房子,只要一家公司造好房子,就不缺市场。

当然,这在整个中国城市化大潮中,这种调整是漫长,甚至残酷的。

但是趋势不会变,因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不会变,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如此。

生活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人民一样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我们并没有本事上区别。

而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幸福标准。

所以,这是我对未来乐观估计的判断依据。

 

乐观主义者还有个很大的好处是,可以很深刻地影响周边的人和事。用现在的话说,叫做传递正向的情绪价值。

正是因为稀缺,才珍贵,受欢迎,尤其是负面信息笼罩的环境下,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相反的,如果被负面情绪掌控,人的动作也会变形,逐渐,心态也会变坏,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我将逐渐践行这一理念,在公开的文字中,摒弃负面,传递乐观、正向情绪。

我的人生管理首页,我用黑体字写着”多鼓励,少打击“挂在显著位置,一方面是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想以此将更多乐观的东西传递给他人。

https://t.zsxq.com/EQJeyRJ

推荐: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上文:尽早考虑职业切换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406.html

10/29/2023

尽早考虑职业切换

图片

关于职业规划,退休

其实之前一直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话题,相信很多我们的同辈人,也都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但现在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话题。

并且要去不断实践,当然我也希望你尽早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

前面三十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而且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制造业,外贸,城市化高速发展,诞生了很多相关的行业和工作岗位。

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经济结构,行业,都将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而这三年已经悄然开始。

建筑房地产行业迎来了首次大规模的调整。工作工位减少一半以上。

其实前几年开始的贸易战,导致了外贸和制造业同样面临调整。

只不过比例没有这么高,岗位没有涉及这么广泛,所以给大家的感觉好像发生的很远,只有海边的那些外贸型城市才会收到影响,广袤的内陆省份好像没太大关联。

而三年前开始的建筑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了每一个城市。

当然,后面制造业的岗位依然会面临压缩。

而解决就业的一定是不断上涨的服务业,并且新的服务业岗位会不断涌现出来。

我们得为此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原来很多人的工作是和这些行业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又得不断是学习和适应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行业,并且拥抱加入他们,而不是排斥。

这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

比如自律监督岗位,陪伴岗位等等。

这需要将原有的职业观和职业习惯做出调整,都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历史的成轮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提早做出改变才是上上策。

https://t.zsxq.com/EQJeyRJ

推荐:理想的飞轮模型
上文:预期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99.html

10/28/2023

预期

图片

上次说到的管控预期

其实我更坚信一点,我的预判是对的。

之前企业强调管理,有管理思路和管理逻辑,说到底是做事情的逻辑和思路。

初入职场的人都会有个误判,认为只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就行,一如当初 的我一样。

后来被显示多次教育之后,发现做事很重要,当然,思路和逻辑也很重要。

就像有些人说的,不仅要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

我想,无论在企业和什么单位,道理是一样的。

俗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虽然一帮人聚集在一起,本质上是为了做事。

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教育背景,乃至性格都不一样。

那么这些人不是千篇一律的机器人,不可能按照机器指令去做事。

这就有了管理一说。

管控预期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管理,都适用。

因为做事的主体是人。

人都会有不同的预期,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领导和执行者都有不同的预期。

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懂得这种预期。

这种预期的差异会导致在管理上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甚至让管理崩溃。

大部分人在一个团队内感觉做事情不舒服,没有那种协作的快感,都是由此产生的。

领导以为这个事情应该产生9的结果,但是执行下去可能只有8甚至更低,如果有10的结果,属于超预期,但是这种往往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时候是比8更低的结果。

而到了一线,别人认为的可能达到6就足够了。

这种链条式的预期递减是常态,所以才有了层层加码的套路。

这本质上还是预期没管控好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既然一帮人聚集在一起是为了做事,那么将事情的预期管控到位,不搞递减,也不要层层加码,可能更好,人会觉得更有诚意,反而容易将事情做到超预期。

推荐:一碗牛肉汤
上文:决定房价的背后逻辑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96.html

10/26/2023

决定房价的背后逻辑

图片

昨天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文章用手机笔编辑发布的,有些内容只能一笔带过,各大平台审核比较严格,没法说的很详细。

关于什么是房价的以时间换空间,说到底增发货币,通胀,让两万一平的房子让你感觉没那么贵,当然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收入涨幅大于房价涨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比这个还要复杂一些。

之前这些年,好像搞反了,所以大家一谈房价就觉得很难受,尤其大城市更加明显。对还没上车的年轻人极不友好,毕竟上车的只有那一波人,对后来者就不太公平了,而且世界的未来还是要靠年轻人。

后面可能会面临一轮平权,让人留在中小城市,不要全往大城市跑,所要做的。就是之前资源向大城市倾斜,现在向小城市倾斜。

也就是说大规模基本建设资金和政策,给到中小城市即可。在国外很多国家无法完成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这可以,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众多工具箱来实现。

中西部中心城市已经出现这种逆转,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合肥,重庆,等等。先让每个省出来一两个代表,能容纳这些向往大城市的人们,不再只往北京上海深圳跑。人最终是跟着资源走的,只要当地的城市有足够的资源,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那么下午阶段就是每个省的其他城市了,每个省的人也不能都往省城跑。中国地域广阔,每个省都有十来个地级市,算上县城,那就更多。所以这个过程只能一步一步来,没法一步到位。加上中国的情况和国外都不一样,这么大人口的国家,国外没有成功经验借鉴,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还有可能出现反复。

当县城完成大规模基本建设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算结束。

农村依然不会消失,甚至会活的更好,当县城完成基本建设,这意味着分布在每个县的农村,已经造成的基础设施平权。

那时候的农村只会比现在更好。北上广深那样的大城市可能就不是所有人的首选之地了。

看懂这些,所谓的房价上车机会,其实时刻都存在,只不过短期内总会有不均衡。

推荐: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人的差异
上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87.html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图片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最近几天不少城市又开始了四季度的土拍,毫无波澜,拿地一水的城投公司或者类似平台。连央企开发商都已经回归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是地价都不低,完全没有要降价的意思。

所以那些等着房子降价预期的,看到地价后,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些天天吵着房子降价的,只不过在脑补画面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拿我说在的江南二三线城市来说,疫情三年,发现房价普遍涨了有小2万,现在跌个3000就叫房价跌了?

不要抬杠,去看数据。

这仍然是地方和上峰的一场博弈,最终大概率还是地方赢,现在所做的依然是拿时间换空间的把戏,保持房价稳定,不出系统性问题依然是上上策。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化债压力这么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水不流动起来,这个套路还能支撑多久,谁也不好说,都在嗷嗷待哺。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84.html

10/24/2023

工具控

图片

之前我写字或者做网站等等,所用的互联网工具,都是比较流行甚至是靠前的。

你可以理解成为工具控。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写作的主要个工具是Ulysses,因为那时候用MacBook,这个被认为是Mac系统上最好的写作应用。

然而,后来由于办公全佣Windows电脑,虽然手机依然是iOS系统,但是电脑却是Windows,所以没有办法同步了,写作主要还是依靠电脑,那么在 Windows上,并没有能和Ulysses匹敌的一款写作应用。

那种丝滑和简洁的体验,至今没有体验过。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我的电脑写作,也用过不少替代品。

包括目前我的主力 all in one  平台的 notion,对文字写作的体验,依然没法和Ulysses媲美。

我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问题,因为好的写作者,是不挑工具和平台的。

但是作为工具孔,至今我依然在寻找 Windows 平台上比较好的写作工具,几乎主要的工具都试用过,至今还没有稳定下来。

这让我非常不爽,在各个平台 上不断尝试,切换,但都不满意。我甚至考虑过用变成软件VScode来替代一般写作软件,但是这款软件毕竟是给程序员变成用的,功能强大的,文字编辑工作只是作为附属。

所以没有必要那么多冗余的功能和菜单栏,而且软件大了的之后,启动和使用都没那么顺畅。

我告诉自己,我只是需要一款小巧,简洁,趁手的写作工作而已。

自从我从印象笔记切换成 notion之后,写作工具就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我想,这应该有个结论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需要尽快稳定下来,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本身上。

推荐:写字平台的问题
上文:城里养狗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