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024

公众号不能丢

现在在自媒体界,很多人其实已经不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公众号上,除了早期已经在公众号上构建了足够的影响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以外,很多人只是将公众号作为一个备份。

因为其他新型平台更加容易跑通从0到1,相比较而言,公众号这个已经12岁的平台,早已经趋于成熟,是个稳定的平台。对于新人来说,不再能享受平台的早期红利。加上现在短视频对于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的争夺,大众对于公众号已经审美疲劳,流量早已被那些大号瓜分,新人再想虎口夺食,谈何容易。

比如卖课的,直接在知识星球这样的社群付费平台上直接拉人,通过直播、微信群等直接往社群里面倒流即可。更有甚者,直接用微信群卖课,分分钟就可以把人导入到群内,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卖课路径。

当然,这种大多数是干一票就走的,不太可能长久,并保持持续性。如果你要准备长期做一个专栏或者产品,并靠这个来持续收费,那么就得利用一些平台,微信群是不太能承载这样的功能的。

即便如此,公众号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不方便,不够直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是截止目前最接近普通人构建影响力并获得收入的平台,收入方式多样化、用微信支付直接收费等,这是任何其他平台都不具有的优势。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流量获取端,公众号是严格的去中心化平台,每个个体都得靠自己的影响力去宣传自己的号,并获得用户,这对于新手来说无异于难于登天。

连最近爆火的《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老师,都在说,公众号和视频号,她发的内容用户数据增长非常缓慢,而那些以她和阿勒泰为题材,说一些花边新闻的内容,却能获得巨大的流量,这是平台的算法失灵的表现,机器的甄别,依然没有办法和真正的人工甄选相比。

传统纸媒在互联网浪潮下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替代了,用户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方便了,但是用户真的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了么?不见得。信息依托互联网更加便捷传播以后,没有人工甄选这个环节,甚至根本没有传统纸媒“编辑”这个岗位了。信息从生产端出来后直接就推送到了消费端,信息的质量完全没有保障。这就是公众号目前面临的问题所在,也是几乎所有信息化平台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问题不是公众号所特有的,这是互联网浪潮发展到今天所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但是基于前面说到的因素,公众号依然是不能丢失的阵地,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问公众号还值不值得做,这种自我动摇、否定,大概是很多人做了一段时间后没有起色后产生的困扰。

从我的角度来说,公众号不是发布的唯一平台,但是也是不能丢的平台。

推荐:之前一帮卷公共号的人,走了

上文:七年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驻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江南的梅雨天正式拉开帷幕,让你一天享受三种天气是常态,早上中雨,中午出太阳,下午继续大雨伺候,这让做户外劳作的人情何以堪,地理的植物倒是最喜欢这样的气候,拼命生长。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73.html

6/19/2024

七年

图片

都说七年就是一辈子,说的是七年其实人已经更新换代过一次,生物学上来说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个公众号我想也是,七年后,一个轮回,甚至我曾想过把这个号注销,重新注册一个。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成立,因为这个公众号其实我写了已经超过 7 年,我查了一下,第一次推送竟然是 2012 年 10 月 16 日。这距离我印象中频发更新的时间至少相差了 3-4 年,第一次密集更新实在 2013 年。

这么算来,也远远超过 7年了,第一次改名字却是 2017 年初,从这个时间点上来说,倒是 7 年差不多。这七年我一直在折腾,有时候频写作,有时候一年写不了两篇。

最近一段时间,我是刻意让自己放松,不再追求更新,这种放空的状态其实最容易看清楚自己内心的原始冲动。

这么多年以来,我仍然有协作更新的冲动,甚至一段时间不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也是我能在这长的时间线上,依然还能保持协作更新,任凭当初写的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换了新一批 90 后、00 后写作者,以及后面还有的 10 后年轻一辈,我依然还能持续写,我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他们来来去去,带着各种目的,不同的写作风格,再换一批人,又是另一种玩法。我仍然在这样写着,写我自己,写别人,写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给我以营养,素材,让我生长成现在的自己。这和我不断地思考、写有很大的关系。

7 年,是否需要将名字改回七年前的那个呢,我曾这样想,毕竟一个轮回了。

原来的名字更像一个专栏的名字,让人感受不到背后是一个人,现在的公众号更多的像一个人名,这让人感受到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专栏。我想,即便已经 7 年,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我们都应该向前看,并勇敢地迈向前方,而不是停留在过去中,沉沦到无法自拔。

推荐:以周为单位回顾

上文:当 AI 时代和错别字撞了个满怀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驻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江南的梅雨将至,不清楚这个状况的人会认为这个多么诗意的名字,得是多么惬意的天气,欢迎来江南感受梅雨天气。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69.html

当 AI 时代和错别字撞了个满怀

大概是在 2016 年的时候,我在公众号上密集更新,感觉有写不完的话题,写不枯竭心力。即便每天上班很忙,但是在新环境下,依然斗志满满,并且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每天下班后开始码字,犹豫要赶在 9 点之前完成写作和排版以保证 9 点钟能准时推送。

所以大部分时候,文章都是一气呵成,没有时间会过去头斟酌修改,并且逐渐形成习惯。加上互联网上也都并不是严肃写作,也 并没有当回事。直到有一天,身边的朋友告诉我,文章有很多错别字没有剔除。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拼音输入法还是相当自信的,加上现代的输入法已经能实现联想,不太可能有太多的错别字。

当我会过头去看自己的文章的时候,确实发现了不少错别字。直到最近几年,我依然延续这种 写作模式,发现错别字越来越多。这大概是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不知不觉间说话乡音个越来越重,打字的时候也收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之前我一直对错别字不以为然,因为很多英文的编辑器都有剔除错别字的功能,很多年前就有了,我相信中文互联网也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将这个功能作为标配存在于各个互联网产品中。

直到两年前,微信公众号后天终于有了错别字提醒功能。和其实就是最早的 AI 功能,只不过只有少数产品具有这种功能,而且即便到了 2024 年,过了 2023 年这样的 AI 元年,国内外已经几百几千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比拼。

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产品,依然没有将错别字剔除功能标配到编辑器中。即便是很多非常前卫的产品,如 notion,flomo,Obsidian 等等,都还没有这种基础的功能。

大概这些产品都还看不上这种小功能。纵观国内外,真正在中文界文字编辑上下功夫的,还是那几个老牌企业,大部分新锐科技公司仍然非常浮躁,不愿意潜下心来做一些基础的事情,即便到了人工智能阶段,依然非常粗糙。就像很少有大企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几款精美的中文字体一样,而相反的,Google ,苹果,微软等国外企业,倒是开了不少中文字体供大家使用。

所以大家都在卷自己的人工智能多么先进,多么接近 OpenAI,就像工信部长说的非常实在,这样的追赶,横向比谁先进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我们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上,能帮助我们已有的行业改进什么。

我非常期待人工智能真的有一天能标配到大部分中文编辑器中,这样,错别字将不再可怕。否则,即便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写个文章,依然还得人肉从头到尾去剔除修改,这一点都不酷。

前几天,一位热心网友甚至专门给我写了一封 Email 告诉我错别字的事情,这让我不得不再次重视这个事情,是要继续人肉修改,还是等 AI 赋能。

这让人想到了计算机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印刷依然比宋朝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没搞明多少。直到王选老师将中文字拆解到计算机键盘上,这才让中文的输入输出以及印刷得到飞速发展,将其定义为中文的革命都不为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67.html

6/12/2024

幸福的公式

图片

之前对于很多概念是没有具象化的,直到读书时看到了一些人生的公式,才开始逐渐明白,原来很多事情是可以拆解,并且具象化的,甚至可以按照工程思维列出执行步骤,在日常生活中去一步一步执行并实现的。

幸福=健康+财富+良好人际关系

今天这个公式是关于幸福的,很多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也很难有一些具体的特征,如果你问他幸福是什么,他可能会思考并且说出几个点,但是很少有人会把这个人生极为重要事情,单独拿出来好好研究一番,并映射到日常的行为中。

幸福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多数人过的不幸福,其实和有没有去仔细想清楚“幸福”这件事情有很大的关系。生活拮据的人认为有了钱就幸福了,有钱的人会认为有权力才能更开心,而有权力的人则又羡慕那么普通人生活得无忧无虑,被权力围绕的人特别是大的权力围绕的人,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是常态,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体会的难。

这个幸福公式将幸福组成给拆解成三部分,分别是健康、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把健康这件事情放在很高的优先级,都知道锻炼身体对健康有好处,但是坚持锻炼身体的人比例依然很少,一个家庭中,都能锻炼的,就更少了。

当然,除了锻炼,还有饮食习惯,明明知道健康、规律的饮食对身体健康有益处,依然很难摆脱胡吃海塞,甚至应酬喝酒。当然,有时候确实有生活中的其他特定条件限制,比如你得和三五好友聚聚,有时候得为了工作应酬。有这种健康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这种意识,直到人到中年,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开始警觉,拿着体检报告,咬牙切齿暗下决心要戒这个戒那个,要怎么样怎么样。过不两个月,恢复如初,明年这个时候再重复一遍,如此往复,这是很多职场人的常态。

财富的积累或者说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多少财富才能幸福?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身价上千万能不能幸福?北上广深的很多人估计都有这个身价,不过都在房子上,供着贷款,压力山大,根本不敢消费。之前我曾分享过的一位大学同学,身价早就过千万了,还想着往五千万上搏一搏然后退休,也不幸福,最后步子迈的太大,痛苦不已。

财富的数量因人而异,很多人要提到另外一个词——“财务自由”,认为积累到一定财富,可以不用打工,在家躺着也不影响生活质量。现在看来,这种躺着的状态和财务自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三和大神一天赚个200,就能躺一个礼拜。现在更多人形成的共识是,人得有个长期可以从事的事情做,不然人容易废掉,靠自己的毅力对抗人性的懒惰是很难的,99%的人都做不到。

我对幸福生活的财富是这样理解的,有房子住,有代步工具,有一定存款应对风险,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管外界怎么变化,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职场上,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出生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我们应对的态度,这是人类最后的自由。我曾在关于城市选择的文章中提到过,理想的生活城市,是可以方便聚拢三五好友小聚,志趣相投,三观相近,只要你往这方面去做,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当然,职场中我们很难做到这种舒服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职场环境,选择我们愿意相处的人。不少人抱怨体制内工作人际关系难解,那么既然你选择了这样的环境,就去往好的方面做。这是我最近学到的一个方法论“

“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做,必会得到好结果” ,不信你也可以试试看。

推荐:戒掉无效社交,发现新世界

上文:对于舒适区的新理解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住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当关于写作的事情开始动摇,打开之前制定的写作系统规划,今年依然是强调执行,以星球内分享为主,平台不会有调整。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62.html

对于舒适区的新理解

不是每天躺着啥也不干叫舒适区,从人的心理上,不愿意动脑筋,欺骗大脑的行为其实都属于舒适区。比如每天更新文章,打卡,我只要干了这件事情好像就能怎么样,其实并不是,因为人在这种打卡的驱动下,往往是为了写300字打开而去写,这300字具体有多少功效,对自己对别人能有多少价值,不知道,也不关心,反正今天完成打卡了,好像距离成功又更进一步了,这就是步入舒适区。

每天阅读30分钟,不管怎么样只要读了30分钟,翻了几十页书,完成今天的打卡,好像距离目标就进了一步,这是欺骗大脑的行为,阅读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有没有值得萃取的点,有没有值得记录和分享的触动点,甚至有没有可以拿出来展开讨论的内容,并不关心,这也是舒适区。

比如说,每天更新,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所以该休息的时候得休息,这是养脑的好方法,为了更新而更新,效果并不好,然后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车轱辘话来回说。前些年我在实践日更公众号的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每天更新其实也是让自己步入舒适区,不再进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经常自以为的在用功,在努力的时候,可能往往步入了新的舒适区而不自知。想要打破这种樊篱,到目前我还没想到更高级的方法,我只能利用最原始,最笨的办法来实现。就是得阶段性给自己找点不自在,才能摆脱舒适区。

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或许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以前每天阅读 30 分钟,解除焦虑,没有太大的成效的话,我倒是希望能歇一歇,连续好几天不碰书,让这种自由散漫的状态成为大脑的认为的习惯,然后再去重新拿起书。

说实话,阅读系统只是构建起来的人生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便如此,阅读系统依然可以有很多改进和不同的构建方法,当然,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

但是摆脱舒适区这个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实现的方法不同而已。

比如有人构建锻炼系统,每天跑步 5 公里,当然,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每天跑 5 公里基本上也是一种舒适区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锻炼方式,锻炼强度减少或者加强?其实这都是拜托舒适区的一些方法。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天躺平才叫舒适区,每天知道哪个文件在第几排第几个文件夹里才叫舒适区。你觉得呢?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59.html

6/07/2024

之前一帮卷公共号的人,走了

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频繁调整算法,不少号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推荐流量,由此也诞生了不少薅流量的玩法。

其实这种玩法会把生态搞坏,最终官方重拳出击,现在大家已经看不到之前的那种癫狂薅羊毛的一帮人了。

一切再次回归平静。

流量玩法从站长时期就存在了,但是现在还在经营的网站已经非常少了,不过鼻祖级的《月光播客》至今还在更新,这可是曾经被央视点名的个人网站,不管是SEO还是对于流量的理解,都是今天那一帮人不可比拟的。

我最近又在开始看个人提高类的书,读到《认知驱动》,很多人之前都是受到他另外一本书《认知觉醒》的影响。

作者周岭其实早期也是一名公众号写手,一直到2022才不更新,他的理念很清晰,就是要度过一段堆量和默默无闻的困难时期。不过即便如此牛逼的人,最后也放弃更新了。

这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普通人想在微信公众号上立足,很难。更不要说现在大家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短视频上了。

文字的生产和阅读,都是比视频更难的。所以,现在公众号生态早已经过了高峰期,一款十几岁的产品,要想重回巅峰,在互联网界好像还么有,走向死亡的产品倒是不少。

但是,我之前就说过,微信公众号依然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平台,没有之一,其他平台都有被关闭的风险,但是背靠微信这个国民级别的应用,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关闭,而且已经存在了十几年了。

想象互联网博客时期,几乎每家互联网厂商都有自己的博客服务,但是现在还在提供服务的又有几家?还有很多人在用的又有几家?

移动互联网同样如此,微信公众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更加开放,走出微信生态,融入到新的web互联网,这将是未来更加强大的存在。

当告别了喧嚣,别人不再劝你做公众号的时候,其实就是最好切入时机,正是因为获得关注和流量更难了,那么价值才更大,泛流量不值钱,真的。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入住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明天正式高考了,很多项目都停工,旁边就是考点学校,祝学子们旗开得胜。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57.html

6/06/2024

以周为单位回顾

图片

我构建的人生OS,其中有一个大的框框,就是+1,也就是回顾,是以周为单位来回顾。

这个是从8+1系统衍生过来的,我当时也在想是否要改变这个周期。

因为自从上了年纪之后,感觉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一晃一周就过去,在一晃一个月就过去了。特别是职场人士,如果你是双休,那么上5天班之后你就得开始这一周的回顾了。

后来经过实践,还是得以一周(7天)为单位来回顾,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复盘”这个词,但我还是将这个定义为回顾。

flomo浮墨笔记有一个功能,就是随机回顾一条笔记,这会加深自己当初记录这条笔记时候的心境,或许经过回顾,可以产生新的感想,从而驱动继续记录,或者将这个话题拿出来好好扩展一下,那就是一篇长文字。由此可见回顾的功效。

之所以回顾要以一周为单位,是以为我们周边的很多事情都是以这个为周期的。

上班上学不用说了,老外喜欢用几周来衡量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喜欢用月,其实一个月也就是4周的样子,每年有52周。

很多日历软件都有显示第几周的功能,比如,本周就是2024年的第23周。

另外发现,7天这样的周期,不长不短,如果以月为单位来回顾,很多事情已经忘记,需要努力回忆才能想起来,并且频次不够,这对于回顾的效果来说是大打折扣的。

基本上本周发生的事情,在回顾的时候,都还能有清晰的记忆,这对于”回顾“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

回顾是为了在下一周是否要做出一些调整,7天这个频次,相对更加中等敏捷,没有以天为单位那么急迫,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加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都是围绕7天这个周期来的,在周末可以用比较放松的心态去回顾和总结,这种效果要比人在紧张状态下去做回顾这件事更有效果。

作为人生系统,这本身是个长周期,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过程。我在考虑的是,每周的回顾要不要发出来,我之前在星球里面发过一两次,但是后来想,这本身是我自己的人生OS,虽然别人有借鉴意义,但是不太可能复刻,而且容易给别人产生误导。

人是多样性的,自然每个人的人生OS也是多样性的,其实我是挺反对MBTI那种性格测试,把人按照16格子划分分类,哪一种适合干什么,哪一种是什么样的人生。这种范式的简单粗暴划分,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多样性不尊重,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把这个测试作为录用和提拔员工的依据。这种真的是把人当生产资料,不把人当人看。

人的多样性体现在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自然不太可能按照16种,把人分类。我们也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就像尊重自然运行的规律一样。

比如7天这样的周期,就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推荐:构建人生 OS 1.0版

上文:孩子的可塑性更大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住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notion最近更新频繁,基本上保证每周更新,有时候每周更新两次,我的人生系统和其他子系统都是基于notion这个平台构建,非常依赖notion来实现,不过截止目前,对于国内用户来说notion依然在易用性上差强人意,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经常分享notion很多用法的原因,希望在今年notion能有个比较大的突破。不过我还是希望我的读者朋友可以拥抱notion,all in one后可以减少很多折腾节约不少时间。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54.html

6/05/2024

孩子的可塑性更大

都说小孩子从出生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怎么图画,未来孩子就会长成生么样的人。

小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和掌握,除了自己探索以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

我们之前也是从这样的过程走过来的,只不过时间久远,很多已经忘记,或者记忆沉睡在我们大脑的某个较多,没有特定的条件触发,它是不会被唤醒的。

而教育孩子,正是真个唤醒的过程。我们会不经意之间会想自己小时候的场景,试图理解现在的孩子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有一点刻舟求剑的意思,世界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世界,环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孩子其实比我们当初更具有可塑性,严格的来说,后一代的人总会比前一代的人更具有可塑性。

当我回答不了孩子很多问题的时候,我教会他求知的方法,他会自己去解决和探索很多问题。

因为说实话,很多领域的问题,已经触达了我 的盲区,很多孩子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问题,也不是每个领域都是我能触及的。

当我们成年人已经习惯了搜索引擎,利用输入法来输入文字,通过搜索来获得信息的时候。现代的孩子虽然不知道很多汉字怎么写,但完全不影响他们通过语音和人工智能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甚至很多用法,我们这一代人都还没来得及切换,现代 的小孩子们已经开始熟练使用。

一方面,成年人由于这种习惯,或者思维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成年人在可塑性方面没法和小孩子相比。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包袱和路径依赖,而孩子们没有,他们几乎是从零开始。

所以作为成年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成年人,能一秒钟把自己变成孩子,从零开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而这,是我们需要向孩子们学习的。

推荐:这一类人,微信通讯录不超过200人

上文:2024年5月文章一览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住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我在考虑,每周的复盘总结要不要发出来。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52.html

6/02/2024

2024年5月文章一览

这个月更新文章不多,不算小号上发的,总共18篇,甚至中间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写作障碍,将每天写作的习惯被打破。

好在有时候我每天不止只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让没写文章的那天,也能有文章可以发。

说实话,星球里的碎片化分享真的会耗费很多心力,但是考虑时效性,我会将记录在flomo中的感想,第一时间分享出来。其实我知道,这对于很多人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没有打磨成一篇长文章受欢迎。

另外,几个系统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不过进度并不如人意,所以这个月,分享人生系统的长文并不多,只把阅读系统的构建分享了出来,其实还不是全部。所有文章如下:

  1. 2024年4月文章一览
  2. 五一假期结束,又将是一段HARD模式
  3.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4. 阅读系统——微信读书+notion自动化系统
  5. 记录的意义在哪
  6. 6点钟起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7. 从身家 5000 万到负债 800 万,一名地产人打工人的沉浮人生
  8. 李娟的阿勒泰
  9. 和2015年相比,这次房地产政策有何不同,会重走复苏通道吗?
  10. 小满
  11. 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
  12. 公众号仍在快速调整,但核心价值观依然没变
  13. 中年人的基本素养,杜绝说教,避免变成老师
  14. 思路和做事
  15. 这一类人,微信通讯录不超过200人
  16. 台资电子厂门口,来了一批新人
  17. 戒掉无效社交,发现新世界
  18. 低欲望时代

推荐:终生职业落脚点,为什么是写作

上文:低欲望时代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驻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私人微信:joojen

禅定时刻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利用信息差来赚钱,这个钱非常好赚,但是我认为依然是利用人性的恶在赚钱,比如现在公众号原创申明已经没有300字限制,这特么也是信息差,比如iOS充微信豆比例等等。很多非常简单的内容,非常多的人愿意付费去获得,这和整个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44.html

6/01/2024

低欲望时代

图片

说实话,从这两年的数据上来看,我们有点进入低欲望时代的意思。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低欲望和欧洲那种发达国家的低欲望不可同日而语。人家是真的低欲望,因为富足,社会又不卷,人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向上追逐的动力。所以被成为低欲望。

我们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无奈。

特别是三年疫情后,经济增速下滑的厉害,加上又到了大的发展周期,很多矛盾没有办法很快解决。

年轻人向上突破的通道越来越难走,阶层的固化加重,甚至于很多年轻人和上有老小有小的中年人,没有工作,丢掉工作。有的选择躺平,有的选择摆烂,也有的还在苦苦挣扎。

消费也降级了,以前买的房子甚至愿意低价打折出售了,因为没有还贷的能力,何不收回点现金,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好一点呢,这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这一遭,让很多人不再相信房子价格会一直上涨,就像股票一样,它是真的会跌的,这是盲目者要交的学费。

现在应该把我几年前,劝人应该尽早进入股市的文章重新发一遍,用点闲钱,在股市上交点学费,总比在现实中交这么多的学费要好很多。很多事情是相通的,底层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面对现在这个粘稠感的大环境,感觉整个社会虽然很用力,但是运转的非常缓慢,有点相上坡的自行车,虽然用的力气更多,但是速度却慢了。对,就是这种粘稠感,不同的是,我们都身处在这个大的环境下,环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四周,让我们无法挣脱,也无法逃避。

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降低欲望,这会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喘息,让自己的呼吸更加顺畅一些,平稳一些。

推荐:思路和做事

上文:戒掉无效社交,发现新世界

我的知识星球「JZhou的朋友们
已经运行了8年,
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天分享思考、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入住星球,
陪你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欢迎扫码加个人微信
图片

禅定时刻

现在各种觉醒、搞钱的课程满天飞,有的价格并不低,还处于行业野蛮生长期,并没有人关系这种模式能不能长久下去。因为行业瞬息万变,大部分人都在玩一些基本的信息差,然后赚钱。先搞到钱再说,管他唱不唱就呢,这是当下大多数人的价值观。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538.html